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該村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成為州城街道新農村建設先進村,被確定為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該村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在濟南、濰坊等大中城市從政和創業的人才達40餘人,這為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立後,迅速與他們取得了聯繫,在他們的大力扶持之下,該村在全鎮率先完成了路面硬化工作,先後硬化村內主幹道4條,形成了“兩縱兩橫”的公路體系,總計5000米,並由村村通進而實現了"戶戶通"。採取多元化籌資的方式,共籌集資金50萬元,對所有道路進行了綠化和美化,栽植了櫻樹、絨花樹等花草樹木;建起了高標準的村委辦公場所和宣傳欄,懸掛了過街聯。同時,積極開展了以草堆、糞堆、柴堆為主的"三清理"活動,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在全村村民吃上自來水、看上有線電視、有了文化廣場的基礎上,採取“強化宣傳,經濟扶持,示範帶動”的措施,按每戶補貼600元的方式,鼓勵農戶安裝太陽能,目前全村已有110餘戶用上了太陽能,成為我鎮首個“太陽能”村,現在,安裝工作正在緊張進行,預計年底可全部安裝完畢,此舉即節約了能源,又提高了村民生活質量。
經濟建設
在經濟建設方面,該村多措並舉,努力增加集體積累和農民收入。藉助周圍村莊密集的優勢,在村南沿路開發建設了商品房90間,初步形成了集餐飲、娛樂、副食、衛生於一體的集散地,在帶動本村村民經商致富的同時,也增加了附近村莊村民的收入。充分利用村南60畝閒置土地,實施招商引資,引進了投資150萬元的木材加工項目,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增加5萬元,農民增加400元的收入。
下一步,該村將進一步提高新農村建設的標準和水平,切實提高廣大村民的生活質量。一是進一步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增加村集體收入和農民收入;二是再投資5萬元,讓家家戶戶都用上太陽能;三是借鑑臨沂地區的先進經驗,鼓勵村民建設沼氣池,力爭成為州城鎮首個“沼氣節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