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小品

基本信息

出版時間:2011-01-01 版次:1 頁數:366
字數:265.00千字 印刷時間:2011-01-01 開本:32開
印次:1 裝幀:平裝 原價:¥28.00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ISBN:9787511706966 作者:羅孚

內容簡介

西窗小品西窗小品
羅孚先生於1965年在香港南苑書屋出版了散文集《西窗小品》,1992年在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了文集《香港文叢·絲韋卷》,這些都是作者多年來在香港和大陸的有關報刊上發表的散文、雜文和隨筆。本書匯集了《西窗小品》和《香港文叢·絲韋卷》中的“大地與人”、“雜感”等內容並重新編輯,以《西窗小品》名之。

作者簡介

羅孚,原名羅承勛。1921年生於廣西桂林。1941年在桂林加《大公報》,先後在桂林、重慶、香港三地《大公報》工作。任香港《新晚報》編輯、總編輯。編輯過香港《大公報》、《文匯報》的《文藝》周刊。以絲韋、辛文芷、吳令湄、文絲、柳蘇等為筆名,發表了大量的散文、隨筆和文論、詩詞等。著有《香港,香港》、《南鬥文星高——香港作家剪影》、《燕山詩話》、《西窗小品》等,編有《聶紺弩詩全編》、《香港的人和事》等。

書摘

到重慶的時候正是抗戰中最黑暗的那一段日子。中原大敗之後接著是湘桂的一瀉千里,最可恥的湘桂大撤退開始了,於是悽然地和故鄉作別,加人西去的洪流,我逃難到了重慶。那時候朋友們中間還很有一些人歡喜弄弄舊詩,一個朋友替我作詩送行說:“湖湘兵事似山頹,蒿目東南倍可哀,此去都門應一問,滿途涕淚為誰來?”
滿途涕淚?實際上是不止於涕淚的,如今回想起來,還不由得令人悲憤而顫慄,那其實是滿路死亡了。
一個西方的哲人說:“當你生存時且思索那死。”那滿路的死亡真是多種多棒的:有的在火車上被擠死了;有的在車廂上面坐著,穿過隧道時給山石壓榨成肉漿了;有的在車廂下面用繩子掛一塊木板躺著的,不小心給摔在鐵軌上,車輪過處,而一命嗚呼了。我們曾經開玩笑叫這火車為五等客車,從最下層算起,車廂下面的木板是一等,車廂的地板是一等,座位上是一等,擱行李的架子又是一等,而車頂上也可自成一等的。
這只是發生在火車上的死亡,走在路上的人死亡可更多了:死於勞累,死於疫病,死於劫奪,死於飢餓……甚至於還死於糊裡糊塗的“盟友”手裡,在一個叫做六甲的黔桂路的小站上,便曾有美國飛機找錯了對象,炸死了上萬的人。
後來還從成都的一份小報上看到了一個淒婉動人的故事:一個人把他相依為命的一架鋼琴從廣西搬到貴州的邊境上便無法再搬運過去,那時許多人都是出走無車的,許多人則為了坐車而被敲詐得囊空如洗了。前無車坐,後有追兵,那架鋼琴的主人便只好和他的所愛告別,在一個月光之夜,於樹下草中坐彈了一個通宵,便棄琴而去了。
這也許是一個傳聞失實的故事吧,然而在我們聽了,卻不禁低徊欲絕,有一種焚琴煮鶴,或者“廣陵散從此絕矣”的淒涼的味道。
我就是在這樣的場景里到了重慶。由於走得比較早,只是在五等車廂里擠過一陣而已,還不能算狼狽而逃。其實“逃難”這個詞兒也只有草野之民才肯用它,衙門裡的官腔是只有“疏散”而並無“逃難”的,大概是為了力求雅馴的緣故。記得《東方的撤退》(一本記述緬甸淪陷前後發生的一些混亂情形的通訊集)里說到,有一個在緬甸的英國小姐當時從仰光飛到了印度,有人和她談起逃難這回事,她板起面孔冷冷地回答:“我不是逃難,我是疏散。”這位“疏散”的小姐的身份我是記不清了,不過總是系出那些騎在殖民地人民頭上的白色老爺之門的。“上帝的歸於上帝,撒旦的歸於撒旦”,東方和西方,黃色和白色,這其問是多么相同啊!不是“逃難”,只是“疏散”!
也許是大家都有滿腹的牢騷吧,到了重慶,我們一些混得熟的人便常常愛聚眾喝酒了。這使我開始注意到重慶的酒店之多,那些多半是冷酒店,所謂冷酒店者,便是只賣冷酒,不炒熱菜的,就連熱酒也沒有。這些小店稱之為酒店實在是未免僭越了,如果比起在同一城市裡的那些大酒店來。最本色的冷酒店還有小到只有三兩張桌子的,臨窗或者靠壁而放。桌子下面,往往塞有一個酒罈,桌子不大,而酒罈卻不小,坐下來這一雙腳簡直叫你不曉得如何安頓才是,所以有“黃泥腳桿”的朋友走來,便一隻腳落地,一隻腳縮在凳子而坐,一杯在手,那樣子倒真是“安逸”的。不過我們卻並不這樣,還保持著一份知識分子的矜持,對於古代文人的放浪形骸,當然更是“敬謝不敏”了。而那些酒杯,其實是一種比較小的酒碗了,粗瓷燒成的,對於我們也是不很合適。這些冷酒店裡賣的不是柑酒便是麯酒,都是性子很大的,平日既非貪杯之徒,相對舉杯,其意當然不在酒,杯大量小,往往弄得面紅耳赤,不能喝而偏要喝,我們應該面有愧色的吧。不能吃酒,但卻很能吃下酒之物,而所有的下酒之物,也不過豆子、花生、豆腐乾之類而已。“黃泥腳桿”們就恰和我們相反了,酒是能吃的,下酒之物卻用不著什麼,二碟乾豇豆送二三杯酒是常事,他們是省儉得很的。相傳有這么一個笑話:幾個本地人一起來喝酒,臨走大家都爭著開錢,有的人做出掏錢又做出攔住別人付錢的樣子,叫“么師”(川語堂倌、夥計之意)說:“不收,我的。!不收!我的!”意思是不收別人的,但連起來便成為“不收我的”了。
“黃泥腳桿”們多半在黃昏已到,黑夜將臨之際出現於冷酒店中,三杯下肚,可洗一天的疲勞,這小小的地方便成了他們的夜總會,我們的加入,倒似乎有些不調和的,不過慢慢地也就習慣了,也就可以搭訕地談起來了。這些地方照例貼有“官方有令,莫談國事”的條子,但由於敵人的“勝利逼人”,獨山失守震撼了四川的人心,大家也就不免違令談談了,悲觀,絕望,或者滿臉憤激之色,四川_的那一句最著名的口頭語“格老子”是被用得最多了,雖然不過是隨便談談,但似乎誰的心裡都有著一個“要上山了吧”的預感,上山打游擊,下層的人與官老爺自然不同,他們絕不會想到要躲到西康去偏安的。
這些冷酒店多半是紙窗瓦屋,僅可容膝,霧季里早晚都有霧來封窗子,不待三杯下肚便已有一片朦朧了,這正是文人雅士們所追求的境界,醉眼惺忪,大可以逃避他們莫名的哀愁。然而,只要是一個心地還沒有空靈到胸絕點塵的人,他是往往會被一種有力的聲音喚醒過來的。重慶是眾所周知的山城,但卻並不乏水,兩條江在它的腳下分進而又合流,當地的人把它們叫做大河、小河,其實就是長江和嘉陵江,這兩條江差不多把這座山城三面環在水裡了。只要是偏僻一點的處所,臨窗百十尺下,往往不是長江便是嘉陵江在流著,如果願意用一句時髦的話來形容,我們大可以說它們是在靜靜地流著。然而實際上卻頗有喧嚷,時有船過,搖槳的有櫓歌,拉縴的更是不停地唱著,聲音是低沉的,但音波的震動卻足以使一個人矍然而驚還有餘,有流水的地方就有這種聲音,到處都是一樣,誰也都會聽過。但在那時,多少人都消沉絕望啊!在那種地方,霧迷住了一切,只有石頭不會哭泣的所在,這聲音就更富有啟示的意義。
……

媒體評論

全書是以《大地和人》作為開端的。從中州到春城昆明,從草堂到霧都重慶,我們跟作者一道體驗了他的遊蹤。真是一位富有生活情趣的人!他不但賞花,還賞星,甚至賞苔。他對季節的變化異常敏感,寫盛夏、秋日以至重陽和冬至。他從吃寫到穿。他不但愛草木,愛貓狗,甚至還寫流螢。他一邊玩賞著,一邊在品味著人生的真諦。
——蕭乾《半個世紀的豐收》

目錄

卷一 大地和人
感慨萬千
黑暗的日子——重慶雜憶
大地小品
中州小品
黃河小品
長安小品
錦城小品
草堂小品
霧都小品
春城小品
故鄉山水
秋天,桂林山水
綠色的想望
誰殺桂林風景
靈渠一片石
紅豆子和桃金孃
從文化城開始
苔寺·枯山水·禪
夏雨宜賞苔青青
一株樹的死亡
這屋後這山坡
鬧市一片綠
盛夏的紅影
二十多年一點滄桑
從穿到吃的變化
郊遊和市游
市游和自嘲
維園十年後
匆匆
何必嘆匆匆!
慢的享受
人生有常
如旅的人生
歲暮雜感
不知老之將至
年啊,擁抱!
春天,光怪陸離
秋天,舉杯!
月的節日
迎春帖
春天的濃淡
夏日之什
思想·山水·文物
看花看畫
你愛貓嗎?
“夜非常大……”
我們的黃色
寂寞得想自殺
三毛錢的好心
府上和先生
第一次踏上八寶山
重陽雪·冬至雪
文化沙漠嗎?
“大香港心態”?
太平門和太空人
留學生活以外
曼殊上人詩卷
“少愧猖狂薄老成”——回憶柳亞子先生桂林重慶二三事
卷二 西窗小品
郁達夫的詩
郁達夫未發表的詩
曼殊上人的畫
弘一法師的字
黃花節憶潘冷殘
新發現的魯迅一首詩
懷“雨巷詩人
楊振寧和你和我
山水的天下
因柑憶柳州
一梨一世界
花城冬日
花石的艷醜和虛實
喜聞改了酆都
“時光倒流”
秋花秋色
秋扇秋燈
秋風秋雨
賞星樂事
登高之樂
秋天的陽光
冬日雜寫
春節種種
春蠶到死
“我比前賢路已寬”
黃仲則和我們的秋思
小蜥蜴之夜
草木蟲魚
蛇與年
“醉名甚大”
茶的禮讚
“咖啡或茶”
黃河鯉和文慶鯉
辣椒禮讚
鹹蛋禮讚
吃狗和吃蛇
筍殼魚、臭豆腐
烤薯、煨栗、烘粑粑
音樂家庭
孩子們的笑料
“我愛你……”
談“飛”色變
孩子們的一清二楚
王錫爵飛去了哪裡?
有感於鄧稼先做小工
許士傑、陳香梅和一個公式
“便民”二題
寄語總編輯們
宴會的規模
宴會座位學
捧罵香港
何必“未亡人”
深感於沈從文之逝世
關於沈從文逝世訊息的雜感
有這么一位大人先生
出土文物和時報奇文
帽子和擁抱
張千帆《勁草集》序
周末雜感
《西窗小品》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