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疇烏骨雞

西疇烏骨雞

西疇烏骨雞產於雲南省西疇縣,西疇烏骨雞是雲南省優良的肉蛋兼用型地方禽種,具有遺傳性能穩定,耐粗飼, 肉質好,並且肉中含有各種胺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地方優良品種。西疇烏骨雞在生產性能、抗病力、適應性等方面表現都很優異, 是雲南推廣和保護的地方品種。

產地環境

西疇烏骨雞 產區西疇縣位於文山州東南部,介於東經104°22′~104°58′, 北緯23°05′~23°37′之間,氣候屬亞熱帶低緯高原季風類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5℃,年日照時數1500~1 600h,年降雨量1100~1600 mm,相對濕78%,年平均有霜期僅9.3d,利於西疇烏骨雞的生長發育,該縣的地形氣候給西疇烏骨雞提供了優越的養殖環境。

外貌特徵

西疇烏骨雞白色品種 西疇烏骨雞白色品種

西疇烏骨雞體型中等,骨骼適中,肌肉發達,體軀勻稱緊湊,頭尾昂揚,近似船形。翅膀向後平伸,全身羽毛緊湊,步態有力,行動敏捷,頭部清秀,頭型多為平頭,大小適中;單冠紫紅色或烏褐色直立,前小後大,冠齒6~8齒;肉髯紅色或烏褐色;耳垂紫紅或烏褐色;

虹彩以烏褐色居多,桔紅色次之;喙黑色,舌根烏黑。脛黑色,多數無毛,少數有毛,爪黑色,烏皮、烏骨、烏肉、烏內臟及脂肪。公雞羽赤紅色,翼羽和尾羽中間為黑色, 有金屬光澤, 邊緣赤紅色;母雞羽毛以黃羽為主,黑黃相間的麻羽次之,尾羽中間為黑色,邊緣與主體羽色一致, 公母雞羽毛的底色均為灰黃色。

品種性能

成年公雞、母雞體尺、體重:通過對60隻成年(300日齡)西疇烏骨雞(其中:公雞30隻,母雞30隻),進行測定結果如下:成年公雞體斜長(20.1±1.30)cm,胸寬(8.4±1)cm, 胸深(10.6±1.7)cm, 胸角(51.3±0.6)° , 龍骨長(10.6±1.1)cm,骨盆寬(9.9±0.9)cm,脛長(12.2±1.2)cm,脛圍(4.7±0.2)cm,體重(2042.7±233.4)g;成年母雞體斜長(18.9 ±1.2)cm,胸寬(8.0 ±0.5)cm, 胸深(10.1±1.3)cm,胸角(47.6±0.3)°,龍骨長(9.6±1.15)cm,骨盆寬(8.8±0.6)cm, 脛長(10±1.15)cm, 脛圍(4.2±0.15)cm,體重(1685.9±92.6)g。

西疇烏骨雞公雞開啼日齡最早為120 d,母雞初產日齡150~155日齡,年產蛋100~130枚,未進行過人工授精,按公母比例1∶10的飼養,受精率90.18%,受精蛋孵化率85.15%,育雛成活率98.1%,育成成活率達90.2%, 開產蛋重40 g,平均蛋重51.85 g,有較強的就巢性。育雛期20日內平均日耗料30 g/只,育成期60~90日齡平均日耗料75 g/只,產蛋期平均日耗料100 g/只, 料肉比3.5∶1。

飼養管理方式

西疇烏骨雞是在傳統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下逐步形成的地方品種,具有耐粗飼,覓食能力強,肉質好,抗病力強等優點。經過系統選育,逐步形成了產蛋率高、飼養周期長等優點。因此,對該品種的飼養管理要求也因飼養規模和飼養方式的不同而異。農村小規模飼養多採用傳統粗放的野外放養, 補飼一定的穀物飼料等,繁殖及飼養以傳統方式為主,技術要求不高, 管理上以預防地方常見疫。

病和驅蟲為重點工作; 上規模的專業戶飼養多採用規模化、高密度舍飼與放養相結合的節約化飼養方式, 繁殖上以人工孵化為主, 飼養管理要求較高, 要按照出殼至出欄不同生長階段的特點進行嚴格的飼養管理, 實施科學的免疫程式,供給合理的全價飼料。

中心產區及分布

西疇烏骨雞分布在文山州西疇、麻栗坡兩縣,而以西疇縣最為集中,遍及西疇縣的蓮花塘、蚌谷、董馬、雞街、法斗、西灑等鄉鎮,麻栗坡縣的麻栗、鐵廠、董乾、馬街等(鄉)鎮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