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西漢200多年間,它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東西方“絲綢之路”的起點。面積約36平方公里,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人口達24萬餘,是當時世界著名大都市。西漢末年長安毀於戰火。東漢定都洛陽,以長安為西京。此後的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曾在此短暫定都。隋代另建大興城(唐名長安城)為國都,漢長安城遂荒廢。
發掘保護
1952年以後,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漢長安城遺址作過數次調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自1956年開始作了系統的調查和發掘工作,勘探並發掘了城牆、直城門、西安門、霸城門、宣平門、南郊禮制建築群遺址、城內街道和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以及明光宮和城西建章宮的範圍、武庫遺址、未央宮周邊的建築遺址。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布局
城平面近方形,四面築有夯土城牆,牆基寬12~16米,至今地面斷續殘存。東牆長6000米,南牆長7600米,西牆長4900米,北牆長7200米,周長25700米。城牆外側環有寬約8米、深約3米的城壕。因河道和原有宮殿而使南牆曲折似南斗六星,北牆曲折似北斗七星,故又有斗城之稱。城四面各有3個門。從東牆北起:東面是宣平門、清明門、霸城門;南面是覆盎門、安門、西安門;西面是章城門、直城門、雍門;北面是橫門、廚城門、洛城門。12個城門的基址均已探明。每個門各有3個門道,門道寬8米(路寬6米),兩側有石礎,證明原建有木構門樓。漢末各門皆焚毀,門道內堆滿灰燼、炭屑和燒土塊。街道筆直平正,經緯分明。8條主要大街長度不一,各寬約45米。每條大街都以水溝間隔成並行的3途;中間是皇帝的御道,兩側為官吏和平民行走的道路。在縱橫道路構成的方形、長方形界域內,分布著宮殿、東市和西市以及閭里建築。宮殿集中於城的中部和南部,約占全城面積的三分之二。東市、西市工商業區在城的西北角。城的東北角是一般居民區。這種布局改進了戰國時大小城相套的舊制,把宮殿區、工商業區和居民區同置於一城之中,開創了後世都城建制的格局。
建築遺址
城內的主要建築有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明光宮、武庫等。城西牆外有建章宮,城南有禮制建築群。長樂宮位於城東南角,平面近方形,周圍夯宮築宮牆,牆基寬20米,周長1萬米,面積約6平方公里。宮牆的四面有門。宮內的殿址破壞嚴重。未央宮位於城的西南角,平面方形,四面有夯土宮牆,東西長2250米,南北寬2150米。未央宮遺址現有多座夯土台基聳立地表,其中最大的前殿基址,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200米,北部最高處達15米。桂宮位於未央宮的北邊靠近城的西牆,平面呈南北向的長方形,四面有夯土宮牆,南北長1800米,東西寬880米,現存於夾城堡村東的夯土高台,可能是桂宮的明光殿基址。西城外的建章宮遺址保存下來的遺蹟甚多,如北闕、鳳闕、太液池及其他一些殿閣的夯土台基仍清楚可見。武庫遺址位於長樂宮和未央宮之間,平面為橫長方形,四面有夯土圍牆,東西長880米,南北寬320米,內有庫房基址7處,出土一批鐵兵器和銅兵器。南郊的禮制建築群遺址,以漢辟雍和王莽九廟遺址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辟雍遺址,平面外圓內方。中間為一座直徑62米的圓形夯土台,台上有主體建築基址,包括主室和四隅的夾室,四邊有四堂。這組中心建築外圍方形夯土牆,每邊長235米,基寬1.8米,四面辟門,四隅有曲尺形配房。圍牆外邊為圜水溝,直徑約360米,周長1156米,寬2米,深1.8米,溝壁砌磚。圜水溝與四門相對處又各有一小水溝圍繞。此組建築建於漢平帝元始年間。王莽九廟遺址,共發現12座建築基址。1~11號建築基址為一組,外邊圍繞每邊長1400米的方形夯土牆。12號建築基址另為一組,位於南牆的外側中部。這12座建築基址的形制基本相同,中心是主體建築,外有近方形的圍牆,牆的四面辟門。出土的石礎上有“始建國”年號,其位置和規模,都與《漢書·王莽傳》所載的“王莽九廟”相符。在漢長安城內外還發現漢代制陶、鑄錢、冶鑄等作坊遺址,如城西北角的六村堡、相家巷一帶,發現燒造陶俑和鑄鐵的作坊遺址;未央宮北的石渠閣遺址,城東閻新村附近的離宮遺址,城西建章宮範圍內的好漢廟、窩頭寨,城東南的老君殿、棗園村,昆明池南滄浪河畔的西趙村,城東清明門外等處,都發現有漢代的鑄錢作坊遺址;直城門附近則出土有製造兵器的陶范;在城西南角牆外約300米處還出土了銅錠10塊。
遺物
漢長安城出土遺物非常豐富,以陶質磚瓦建材的數量最多,還有鐵器、銅器、石器、金屬貨幣等。各個建築遺址內部都發現有大批的建築材料,如繩紋板瓦、筒瓦、脊瓦,雲紋瓦當,長樂未央、長生未央、長生無極與天無極、千秋萬歲等文字瓦當,回紋方磚、方格紋方磚,素麵長條磚以及圓筒形陶水道、陶井圈,石柱礎等。鐵兵器有刀、劍、矛、戟、鏃、鎧甲等;鐵工具有斧、錛、鑿、錘、釜等。銅器有鼎、鍅、鍾、釜及銅戈、銅鏃等。出土的貨幣有馬蹄金、麟趾金和漢半兩、五銖及王莽時的大泉五十、貨布、貨泉、布泉等銅幣。未央宮西北邊的一座工官官署遺址內,出土3萬多片刻字的骨鑒,內容大多是各地工官向中央政府“供進之器”的記錄,是研究西漢經濟、官制等方面最具權威性的檔案資料。遺址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不斷加強對漢長安城遺址的保護,劃定保護範圍,豎立保護標誌,嚴格控制遺址範圍內的基本建設工程。遺址範圍內建立了村、鄉兩級基層文物保護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