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學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

基本情況

中心以四川省內高校為主並面向四川省及西南地區的開放式彝族文化研究機構,由西昌學院領導和建設,省教育廳對中心的工作給予指導和支持。西昌學院十分重視中心建設,按照四川省教育廳的要求把中心建成了學院處級科研機構。中心主任由西昌學院楊正勇副院長兼任,省優專家洛邊木果教授擔任中心專職副主任。中心下設一個辦公室和5個研究室(支格阿魯文化研究、彝族語言文字研究、彝族文學藝術研究、彝族教育研究、彝族宗教民俗研究等),有一位專職辦公室主任和5位兼職研究室主任。中心現有專職人員6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3人,本科2人。兼職研究人員36人,其中博士4人,碩士,26人,本科6人。中心現有一幢1500多平方的辦公樓,設有辦公室1間,研究室5間,網管室1間,陳列室1間,展廳1間,資料室1間,小會議室1間,學術報告廳1間。中心辦公設備齊全。中心建立了獨立的網站,為省內外彝族文化研究創建了信息網路平台。
中心從2009年開始設立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科研項目。中心學術委員會在中心初審、學科專家組評審的基礎上對2009年申報的項目進行嚴格評審,評選出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昌學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度項目21項,其中重點項目5項,一般項目16項。

宗旨任務

中心宗旨是:在四川省教育廳的指導與支持下,在西昌學院建設與領導下,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彝族文化研究工作。立足涼山,面向四川及整個西南彝族地區,研究彝族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創造出來的各種文化現象。抓住自己的地域優勢、資源優勢和特色優勢,進行搶救、保護、發展和弘揚彝民族優秀文化,讓彝族文化走向世界,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心主要任務:一是制定彝族文化研究規劃,聯合各界彝學專家學者進行彝族文化研究;組織申報各類科研項目,組織申報各種科研成果獎項。二是擬訂和發布中心課題指南,組織學術委員會對課題進行評審立項,對課題實施管理,課題驗收,並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課題鑑定工作。三是舉辦彝族文化學術研討會,組織中心人員參加各種彝族文化學術研討會。四是辦好中心網站,為彝族文化研究創建良好信息網路平台。五是建設好中心資料室,努力創建電子資料庫,為彝族文化研究提供優質而豐富的資料。六是多種渠道籌集資金,更好地進行彝族文化研究和中心辦公設施及環境建設,改善辦公條件。

發展目標

四川省彝族文化研究中心要在省教育廳的支持、指導與督促下,在西昌學院建設與領導下,堅持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引進人才,以專兼職的、校內外的專家學
者為力量,建立多渠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以課題為重心,以專家為核心,整合科研力量,不斷提高研究人員的素質和水平,造就一批高素質的彝族文化研究人才。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化基地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以提高基地科研工作效率,促進基地科研水平的提升,樹立基地在省內、國內彝族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良好形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努力基地建設成為我省乃至全國彝族文化研究的資料中心、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和人才中心,促進地方經濟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基地發展分三步走:第一步,用2009-2011年3年的時間打好基礎,使基地各項工作走向正規。申報1-3項國家級或省部級的研究項目,3-5項省廳級的科研項目,並出版和發表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研究成果,在省內樹立良好的學術形象。力爭使中心提升為四川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第二步,用5年的時間,到2015年,開展中心彝族文化基礎研究、彝族文化套用研究 ,把基地建設成建成我省乃至全國彝族文化研究的資料中心、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和人才中心。再用5-6年的時間,到2020年,把中心打造成廣泛對外聯繫,並有鮮明學術特色的在全省乃至全國影響的彝族文化研究機構。

組織機構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組織機構 一、學術委員會(第一屆)機構
主任:張克蒂
副主任:馬爾子 阿牛木支
秘書長:洛邊木果
委員會成員(11人,其中校外7人,校內4人)
曲木鐵西 李文華 羅慶春 阿蘇木戈 龍德華 馬海爾哈 馬爾子 張克蒂 曲木伍各 洛邊木果 阿牛木支
二、行政管理機構
中心主任:楊正勇;副主任:洛邊木果;辦公室主任:吉木阿洛
中心成員:傑覺伊泓(負責中心網站)羅邊伍各(負責中心項目資料室工作)王曄(負責中心翻譯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