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文化

西方學術界通常將古代希臘、羅馬稱之為古典時代或古典世界,並將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界定為古典文化。“古典”一詞源於拉丁文classicus,意思是“第一流的”、“最上乘的”。實際上,當羅馬人在全面吸收古希臘文化時就曾賦予它以典範的含義。因此,所謂的西方古典文化便是由希臘人開創在羅馬人那裡得到發揚光大的一種文化傳統或文化體系,它以其典範楷模和啟迪之功而成為近現代西方文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希臘神話

古希臘人創作許許多多神話和傳說,僅是古希臘的神話和傳說中的人物,就有845 人,這是世界其他地區所少有的。古羅馬的神話大源原於希臘,只是將古希臘神話人物的名字改成羅馬、古希臘神話和傳說,希臘文化源於古老的愛琴文明,他們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時代,他們對自然現象,對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難解,於是他們不斷地幻想、不斷地沉思。在他們想像中,宇宙萬物都擁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亞人入侵愛琴文明後,因為所生活的希臘半島人口過剩,他們不得不向外尋拓生活空間。這時候他們崇拜英雄豪傑,因而產生了許多人神交織的民族英雄故事。這些眾人所創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經由時間的淬鏈,就被史家統稱為「希臘神話」,西元前十一二世紀到七、八世紀間則被稱為神話時代。神話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傳,直至西元前七世紀才由大詩人荷馬統整記錄於《荷馬史詩》中。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個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類的起源、神的產生及其譜系等內容。

相傳古希臘有奧林匹斯十二大神:宙斯——眾神之主,赫拉——天后,波塞冬——海神,哈得斯——冥王,雅典娜——智慧女神,阿波羅——射術、藝術即光明神,阿爾忒彌斯——助產、狩獵與月亮女神,阿佛洛狄忒——美與愛女神,阿瑞斯——戰神,赫菲斯托斯——火與工匠之神,赫爾墨斯——諸神的傳令官,德墨忒爾——農事和豐產女神,狄俄尼索斯——酒神(經爐灶女神赫斯提讓位)。他們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匹斯神統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普斯神統體系。

英雄傳說起源於對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臘人對遠古歷史和對自然界鬥爭的一種藝術回顧。這類傳說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與人的後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英勇非凡,體現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豪邁氣概和頑強意志,成為古代人民集體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傳說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希臘神話中的神與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體態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慾,懂得喜怒哀樂,參與人的活動。神與 人的區別僅僅在於前者永生,無死亡期;後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臘神話中的神個性鮮明,沒有禁慾主義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義色彩。因此,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文學的土壤,而且對後來的歐洲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許多希臘神話中,《荷馬史詩》非常突出,它是歐洲最重要的長篇文學作品,全篇有27000行詩句。作者是誰?相傳這史詩是一位瞎了眼睛的詩人荷馬創作的。實際上是經過幾百年口耳相傳到盲詩人荷馬,最後整理定型。是神話,為什麼叫史詩?因為《荷馬史詩》雖然敘述很多神話,但內容有反映公元前11一9世紀希臘氏族公社末期的歷史傳說。即使神話,其間也有被奉為神的英雄的故事。也就是說古希臘神話,隨著社會發展到原始社會末期,神話中傳說的成分大大增加了。它是後世了解和研究這一時期希臘社會重要的文字材料。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相傳都由盲詩人荷馬寫成。荷馬是傳說中的人物,他的生卒年代和地點都無法確定。這兩篇史詩是否為他所作,也是文學史上長期爭論的問題。一般認為史詩是口頭流傳的民間歌謠,經過累世行吟詩人的結集加工,逐漸形成環繞中心事件的敘事詩,到公元前8世紀前後,才整理定型,成為獨具風格的史詩。傳說中的荷馬大概就是使史詩最後定型的詩人。到公元前6世紀,兩篇史詩才寫成定本。

兩部史詩敘說的都是和早期希臘阿卡亞人遠征特洛伊有關的事件。《伊利亞特》敘說遠征中最重要的戰役。當時希臘人最英勇的將領阿奚里因統帥阿伽來農奪走了他的女奴而憤然退出戰場,使希臘人連遭失敗。最後阿奚里又加入戰鬥,打死特洛伊的主將赫克特。《奧德賽》敘說的則是希臘軍中以足智多謀著稱的英雄奧德賽在勝利後渡海回鄉,歷經艱險的故事。史詩所歌詠的雖然是屬於邁錫尼時代的遺國,但其具體內容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5、16世紀。它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時期,必然從各個方面反映這段形成期的歷史,因此是研究公元前11~9世紀希臘社會經濟最重要的文獻。

古羅馬的神話是怎么創作?就是將古希臘的神,改一下名字,就成了古羅馬的神。如:“維納斯”是古希臘愛情女神阿弗洛狄特。

希臘戲劇

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古希臘的許多劇作家裡,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和喜劇作家阿里斯托分最為著名,成就最高,影響最大。

1.“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埃斯庫羅斯將神話普羅米修斯改編成一部“悲劇”。說是大地的女神蓋亞有個孫子名叫普羅米修斯,為人正直,見義勇為,不畏淫威,反對最高天神宙斯的暴虐。宙斯將人間的火收走了,給人類無限的災難。普羅米修斯從奧林匹斯山偷了天火給人間,並教人使用火。宙斯將普羅米修斯鎖在懸崖上折磨他,讓老鷹天天吸他的肝臟。後來有個英雄放箭射死老鷹,普羅米修斯才得救。希臘為紀念普羅米修斯給人間帶來光明和溫暖,人們舉行手中持火炬的賽跑以紀念他。

2.“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

代表作喜劇《鳥》,描寫他渴望的理想社會。

如果說古希臘的神話,戲劇都帶有浪漫色彩的話,古希臘、羅馬史學等則是比較嚴肅的。

歷史名著

《歷史》

希羅多德《歷史》: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比我國古代歷史學家司馬遷早300年,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希臘奴隸制經濟繁榮時期。希羅多德自幼好學,30歲時用10年時間到各地考察地理歷史和風土人情,東到兩河流域,西至義大利,北臨黑海,南達非洲的埃及。後來他在首席將軍伯利克里的鼓勵下,潛心致志地寫了《歷史》,約60萬字。全書分九卷,前半部分敘述了希臘以及波斯、埃及和西亞各國的歷史,後半部分敘述了希波戰爭的過程。它向人們展示了100多個民族的社會生活圖景,猶如一部百科全書。

《歷史》採取敘述體的體裁,(我國的紀事本未體相仿。)希羅多德在西方歷史上,首先使用歷史批判的方法撰寫歷史,因此《歷史》是西方第一部真正的史書。《歷史》內容豐富,文字生動,有很高歷史價值。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他自己參加過這次戰爭,研究並撰寫了這部歷史。他採取的是編年體,按年代順序寫,象我國《春秋》、《資治通鑑》編年體史書一樣。修昔底德的史書,結構嚴謹,文字簡潔,特別鮮明。《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特點,在於重視人的力量。如書中所示:“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勞動成果。”

《羅馬史》

李維《羅馬史》:這部史書主要是記述了《羅馬建城以來700多年的羅馬史》大大激勵羅馬人的愛國熱情。

著名的科學家

1.數學家畢達哥拉斯

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學識淵博,富有獨創精神,他幾乎把全部時間都用在數學的學習和研究上,他制定了許多數學公式,其中最突出的貢獻就是,提出畢達哥拉斯定理。這就是,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斜邊的平方,等於兩條直角邊平方的和。現在同學們學習這個定理證明它的正確性,很容易,可是第一個發現這個定理,就要有很高水平的數學知識和研究。第一個發現這個定理是畢達哥拉斯嗎?(讓學生回憶西周初年商高的句三股四弦五句股定理特例。)最早是我國,早在西周初年,也就是比畢達哥拉斯早800年,就發現了。畢氏定理的提出,已經說明古希臘的文明水平是很高的,而我們東方文明比它們更早達到這個水平。

古代的科學家不大分學科,往往是百科全書式的,畢達哥拉斯就是這樣。在他之後,另一位著名的百科全書式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將學科作了分類。

2.古希臘最著名的學者——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創立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和邏輯學等學科體系。亞里士多德也是十分刻苦鑽研,博學多才。請看圖(P41)。他的表情如何?正在苦苦思考。他對許多學科都進行研究,並加以分類和總結。成為古希臘文化集大成的學者。他的科學貢獻值得人們稱讚,而他的治學態度,對真理毫不動搖的追求,更值得我們學習。大家看他的名言:“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很尊重曾教導他的老師柏拉圖,但不贊成柏拉圖唯心主義的某些觀點,不因為是他的老師而屈從。為了堅持真理,他寧可批判老師的錯誤觀點而得罪老師。我們同學也應該樹立為真理而生活的治學態度。

3.普林尼及其《自然史》

古羅馬科學家普林尼寫了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巨署《自然史》。全書37卷,包括天文、地理、動植物、礦物、醫學、冶金等各方面的知識,是當時最廣博的知識總匯。普林尼學習非常珍惜時間的,幾乎是爭分奪秒。通常是半夜一、二點夜深人靜的時候起床讀書。甚至在洗澡時,也利用時間讀書,叫人朗讀書給他聽。他最後還是為研究科學而獻身。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普林尼為險區救人,同時要親自考察這個罕見的自然現象,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探險,結果被火山噴出的毒氣窒息而死。

4.赫拉克利特的樸素辯證法思想

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個相互連貫的體系,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為什麼會變化呢?他認為變化的主要原因來源於事物的內部,每個事物內部都存在對立的兩個方面,這對立的兩面,都在矛盾鬥爭,推動了事物的發展變化。這說明他已朦朧地認識到世界萬物發展變化的一個根本規律,但是樸素的、直觀,還沒有系統的論證。赫拉克利特的對立統一觀點,同我國古代的,也是與赫拉克利特同時代的,哪一個思想家的觀點相似?老子。這說明,客觀世界是有規律,規律是可以認識的,不然的話,兩個遠隔萬里,怎能各自得出共同的結論?

5.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

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認為:世界不是神給組成的,宇宙間的一切物質都是由極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構成的。他的意思是,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什麼是原子呢?德謨克利特解釋說“原子”,是將物質一直分割,分割到最後,最小的微粒,不能再分了,這極小的單位——微粒就是原子。

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觀點,首先是唯物主義的,有進步意義。但只對了一半。世界是由物質原子組成,這是正確。但,我們化學課已學習了。原子是否不能再分?原子是可以不斷分割的。

建築和雕塑

古希臘、羅馬奴隸制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部分凝結在它們的建築、雕塑上。這些古蹟留存到今天,仍然令我們讚嘆不已。

1.雅典衛城

2.雅典娜女神雕像

3.羅馬萬神殿

4.羅馬高架引水橋

從古希臘,羅馬的建築看,無論是雅典衛城、亞歷山大港、燈塔、萬神殿,還是古羅馬的廣場,圓形大劇場,高架引水橋,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高大雄偉。為什麼會構成這個特點呢?從希臘看,就是列柱式的,如雅典衛城(側面17根柱,正面8根柱)、帕特農神廟、亞歷山大。港燈塔、古羅馬圓形劇場外架,萬神殿、引水橋,都是因為列柱形式,才顯得高大雄偉。古羅馬建築除繼承古希臘的列柱形式外,還讓鑲以拱形,就顯得美觀、堅固、實用,如圓形劇場和引水橋。這種建築形式很科學,以至今天各國都運用它。雕塑,從希臘的雅典娜像、 屋大維雕像,都非常精美,栩栩如生,達到完美的藝術水平。以至長期被歐洲藝術界奉為楷模,今天藝術院校學生仍舊臨摹古希臘作品的複製品,今天更發揚到街頭商店去。

古希臘、羅馬的建築和雕像只是部分凝聚古典文化。而大部分古典文化要靠文學記載流傳下來。由於歷史的原因,古羅馬的拉丁字母成為至今世界最通用的字母。

拉丁語

羅馬人使用拉丁語,它是從希臘文那裡學來的,用字母拼寫的。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也由於拉丁字母簡單易寫,因此,今天仍成為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拉丁文在宗教、法律、醫學領域裡仍在使用。

以上可以看出,古希臘、羅馬的文化確實是西方古典文化的珠穆朗瑪峰。但還要認識的是,古希臘、古羅馬奴隸的生產勞動,為古希臘、古羅馬高度發達的文化奠定物質基礎。

古典文化的特徵

西方古典文化首先由希臘人開創,羅馬人依據其民族特點並結合自己的創造,在有選擇地光采博收與融合古希臘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灌注以新的內容,從而使之發揚光大,最終形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文化傳統或文化體系。當然,古希臘文化和古羅馬文化也各有其不同的特徵。早在奧古斯都時代,羅馬著名詩人維吉爾就已經道出了兩者各自的旨趣。他認為,希臘人的天才在於文化藝術領域的創造,而羅馬人則在於以威力統轄天下萬民,在世界“推行和平”。也正如“希臘可稱為光榮,人類精神自由創造,自由思索,自由信仰之光榮;羅馬可稱為偉大,權利、紀律和一致之偉大。”這是由各自的民族性格、歷史傳統、社會和自然環境等因素造成的。但是,古希臘、羅馬文化作為一種一脈相承的同質的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凝聚成了一種有其獨特內涵和體系的文化傳統。在此,下面將對西方古典文化的特徵進行大致的概括。

1.民主與法制精神

古希臘人所創設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典文化中最富有魅力的文化成就之一。而雅典的的民主政治制度則是其中的楷模。在雅典,公民民主制達到了極致。一切官職均由選舉和抽籤產生,權力的世襲、壟斷和特權製得以廢除。這種民主政治制度體現了三權分立、主權在民和政治上人人平等的原則。這是古代世界發展最充分、最完備、最典型的民主形式。民主和法制是密不可分的。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健全的法制,而法制則會保證民主政治得以順利實施。希羅多德早就體會到了其真義。他借別人之口宣傳民主政治的首要優點在於“它的美好的名聲,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的演講中更具體闡述了民主政治的特點。他講道:“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範。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解決公私爭執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讓一個人負擔公職優先於他人的時候,所考慮的不是某一個特殊階級的成員,而是他們有真正的才能。”

羅馬共和時代也曾實行過民主政治,雖然日後的羅馬走向了帝制的道路,但民主體制和民主思想的影響卻一直貫穿其中。在帝國時代,帝國範圍內羅馬公民權的擴大和統一,以及遍及帝國境內的自治城市的繁榮不僅使民主政治得以延續,而且還對古典傳統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因為正如論者所言:“古典文化首先是城市的文化、公民社會的文化,只有奠定於這種更大範圍的公民權與自治城市發展的基礎上,古典文化的廣延才不至於使其傳統遭到削弱,反而有所加強。”更為重要的是,由古希臘人創始的古典法律精神在羅馬人那裡得到了光大。雖然羅馬人在法理的探討上不如希臘人,但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卻不斷開拓進取,並最終使羅馬法成為法理精深、系統完備的體系。可以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信條,在羅馬人那裡得到了更廣泛意義上的實現。

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治精神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可以說,中世紀的市民民主和法律體系,以至近現代社會的民主和法律體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下經過發展和演變而確立起來的。

2.科學與理性精神

從泰勒斯開始,古希臘人終於擺脫了神話思維方式而走向理性思想發展的道路,於是他們也就開始從神話王國進入到自然王國的探索旅程。正是在對宇宙和自然以及人類社會本身的無窮探究中,古希臘和羅馬人初步建立了其科學體系。而現代科學體系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科學是愚昧和迷信的對立物。人類就是在克服愚昧和迷信的征途上不斷進步的。因此人類思想的解放、社會的進步往往以科學的發展為先導。實際行,在泰勒斯時代,大多數希臘人仍然愚昧無知,並對科學心存蔑視。而泰勒斯也清楚的認識到他的責任就是讓科學和智慧的光芒照亮全城,把愚昧完全趕走。也正是通過古希臘科學家的努力,希臘傳統的宗教信仰受到了質疑,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才建立起來。也正是這種新的思維方式改變了人們看待問題的方法,並激發出了他們無窮的創造力,使他們在血多科學領域都有所發展,有所創建。

古希臘人所發現的這種理性就是通常所謂的自主的理性。它不是依賴於任何超自然的神和外在的權威,而是依靠人的智慧和思維能力對事物的一種把握和理解。可以說,在古希臘,自主理性精神獲得了充分的發展。他們在探究一切事物時都將之放到理性的審判台上加以考察。對此,古希臘人柏拉圖在《申辯篇》中就曾講道,蘇格拉底主張,凡是為一個人的理智所判斷為錯誤的東西就不應該去想和做。而古羅馬人不僅繼承了古希臘文化中的科學精神,並在實用科技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其還繼承了這種理性主義精神。學界所謂的羅馬文化質樸務實的精神實際上就是一種理性主義的精神。在西塞羅的言論中,我們仍然體味到它的真義。他講道:“我們所謂的人,是具有預見性、靈敏性、綜合力、機智力,是富有記憶力、充分的理性和深謀遠慮的動物。……因為人是如此眾多的各種各樣的活的生命當中唯一獲得一種理性和思維的生命,而且其餘所有的 生命都為人所統治了。然而,我還認為不知是在人間,而且是在整個神的世界和整個宇宙,難道還有什麼東西比理性更神聖的呢?理性只有它充分發展和盡善盡美的時候,才能真正稱作為智慧。“即便是羅馬帝國的一些皇帝也將其理想奠定在人性和理性的原則之上,如安敦尼王朝諸皇帝。可以說,在西方的古典時代,理性的思維方式已經成為了該時代的一種占主導地位的思維方式。尤其是,這種理性的思維方式還為古希臘哲人和科學家發展成為一種嚴密的邏輯推理形式和初步的經驗主義的科學方法,並成為後世思想家和科學家進行科學和哲學探索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近代西方的科學和理性精神就是以之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

3.人文主義精神

古典文化中充滿著一種濃厚的人文主義精神。那么這種人文主義的特徵是什麼呢?西方著名的古典文化學者安邦納曾對此作過精彩的論述:“全部希臘文明的出發點和對象是人,它從人的需要出發,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進步,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進步,它同時既探索世界也探邦納索人,通過一方探索另一方。安邦納的這一概括也同樣適用於古時代的羅馬。或者說,它也是對整個古典時代人文主義特徵的概括。

古典時代的人文主義體現在神與人之間的關係上就是所謂的“神人同形同性論”。在古希臘人看來,神只不過是人的最完美的體現而已,神與人一樣也具有七情六慾和喜怒哀樂,也具有諸如勇敢與懦弱、善良與殘忍、寬容與嫉妒等人所具有的品格。因此,它與古代東方宗教那種把神看作不食人間煙火、威嚴無比、高不可攀的宗教觀念相比是大相逕庭的。古希臘人這種宗教觀念意欲“用神的形象體現人的智慧與美質所可能達到的最高境界。神也只不過是人藉以表現其理想的對象罷了。因此,古希臘宗教帶有一種人文主義的色彩。而古羅馬不僅接受了古希臘人的神,而且也完全接受了它的這種宗教精神及其滲透其中的人文主義思想。同時,不論是在希臘還是在羅馬,僧侶並沒有形成一個享有特權的階層,因此在社會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他們也無法起權威的主宰作用。當然,在古代希臘和羅馬,人們的宗教觀念也是相當濃厚的,但與古代世界其他地區相比,其宗教思想所體現出的人文主義精神卻是其中一個突出特點。

西方古典時代的這種人文主義精神可以說已經滲透到了文化領域的各個方面,如政治生活領域中的民本主義,文學作品中對人的情感、人性、人的價值和尊嚴的大膽描繪和謳歌,藝術作品中對人體的著力刻畫和讚美,古典建築學中“維特魯威人體”對人文主義的弘揚,如此等等。其中,古希臘智者學派的代表人物普羅泰戈拉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葬禮上的一段話“: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勞動成果”,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的一句台詞:“天下奇事雖多,卻沒有一件比人更奇異”,都成為古典文化中著名的人文主義的格言。而古羅馬詩人泰倫斯、著名政治家和學者西塞羅等對人性的深入闡發和強調也為後人所服膺。可以說,人文主義是古典文化的一個主題。

4.莊重典雅,優美和諧的文藝風格

對於西方古典文藝風格,世紀著名的藝術史家溫克勒曼曾作過精彩而恰當的概括,即:“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朱龍華則進一步補充道“:古典風格以莊重典雅、優美和諧為重要特徵,或如溫克勒曼所說,那是一種高貴的單純與靜穆的壯偉,它講求形式與內容、現實與理想、規範與自由、純淨與豐富之間的辯證統一、平衡以至最高度的和諧,這些關係的過度傾斜和破壞則是非古典的。”古希臘人則是西方古典風格的創立者。當然,這種風格是在他們不斷實踐的基礎上而逐步成熟起來的,其形成的時間當在公元前5世紀的古典盛期。而此種風格是古希臘的人文主義、現實主義、理性主義和追求自然與人之和諧的精神在藝術領域的體現。它在雅典的神廟建築和雕刻藝術中得到最完美的體現,而帕特農神廟則是其中的典範之作。古羅馬人在模仿古希臘文藝方面達到了心領神會的程度。在奧古斯都時代,羅馬藝術家在充分吸收希臘藝術成果(尤其是其中的新古典派)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莊重肅穆的奧古斯都風格,就是在帝制的條件下對希臘古典風格的一種繼承。這在奧古斯都廣場和和平祭壇上得到了集中體現。而在帝國前期,古羅馬藝術一方面延續了奧古斯都風格,另一方面則又糅合了希臘化派的因素,從而形成了所謂的新帝國藝術。這在帝國初期的建築、藝術中都有體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眾所周知的“拉奧孔群像”。自文藝復興一直到世紀的理性主義時代,它始終被崇奉古典傳統的無數學者和藝術家視為體現古典藝術理想的典範之作。溫克勒曼對古典藝術風格的那一高論就是以之為典型依據而做出的。不過,在世紀年代之前,學者們大都將這尊雕像錯誤地歸入希臘藝術行列,但後來的考古事實表明,它恰恰是羅馬帝國初期的作品,並體現了新帝國藝術的特點。這也充分說明,羅馬人對古典藝術精神的理解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古希臘和羅馬有著一脈相傳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精神。尤其在建築藝術方面,古羅馬人還將古典傳統風格加以發揚光大,從而創造了“作為世界統治者的世界建築”。古典文藝風格和精神有賴於合理的形式去體現和表達它,因此古典時代的文學和藝術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並為人們所普遍遵循的富有特色的表現形式,例如建築中的柱式(多利亞、愛奧尼亞和科林斯)和拱柱的組合,藝術中的人體中心(“維特魯威人體”)和人體比例,文學中的史詩和悲劇的規格(三一律)及各種詩詞格律等等。可以說,這些形式或格式與其內容密不可分,從而使古典文藝風格獨步於古代世界文學藝術之林。

古典藝術風格及其表現形式不僅成為文藝復興時代的學者和藝術家們所追逐和模仿的對象,而且還對18、19世紀的歐洲古典主義運動以極大的影響。

古典文化的傳承

古羅馬帝國後期,古典文化傳統開始走向式微。隨著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教會為了在精神和文化領域獲得唯我獨尊的地位,便加緊了對古典文化的破壞和毀滅過程。由於古典文化被教會斥為異教之物,所以許多古典建築和藝術品遭到破壞,大學和圖書館被關閉,古典作家的著作成為禁書。當時的一位大主教洋洋得意地宣稱:“古代作家的書已經在地球上銷聲匿跡了,西塞羅、蘇格拉底和荷馬(更不必說那些被基督教徒恨之入骨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都被扔在頂樓和地窖里被忘卻。”從此,古典文化也就逐漸被以神學和道統為主的基督教文化所取代,並隨之而墜入黑暗的深淵。但是,在基督教文化占統治地位的中世紀,作為古代人類智慧之結晶的古典文化不會也不可能完全喪失。那么,它在日後的歷史中是如何傳承的呢?

1.古典文化知識的存留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兩個世紀裡,雖然古典文化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但仍有少數學者在孜孜以求地去挽救它。這些學者都是受古代文化教育培養的最後一代。如波埃修(480-525年)曾將亞里士多德的一些著作翻譯成為拉丁文並撰寫了評註,他編寫的幾何、代數、音樂和邏輯著作則成為中世紀的教科書。卡西奧多勒斯(約477-約565年)不僅編寫了《概覽》一書(其中第二卷卷是有關“自由七藝”的概要),而且還開設了一個收藏古希臘著作譯本的圖書館。伊西多(約560-636年)編寫的《詞源》則是一切古代和神學知識的匯集。他們的著譯作品也就成為了中世紀初期學者們了解古典文化的一條通道,儘管這條通道極為狹窄。雖然基督教文化與古典文化是一種不同類型的文化,但實際上,基督教神學也沒有完全割斷它同古典文化的聯繫,基督教哲學就是在吸收古典哲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到了公元世紀,奧古斯丁吸收了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從而導致了基督教神學和古希臘哲學的第一次大融合。因此,人們也將奧古斯丁主義稱為柏拉圖一奧古斯丁主義。整箇中世紀的思想進程都受到了它的影響。而在民族大遷徙的浪潮中仍然得以延續和發展的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在整箇中世紀時代則成為古典文化(尤其是古希臘文化)的一個壁壘。它對於古典文化的保留和傳承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時,在拉丁基督教世界,也仍然有許多古典著作劫後餘生,幸免於難。它們大都被塵封在各地的修道院或私人圖書館中。

2.古典文化在東西方的復甦

8-10世紀,古典文化開始在東方的阿拉伯帝國和西方的加羅林王朝同時復甦。查理大帝在位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圖實現教育和文化的復興。為此,他延聘歐洲各地著名學者加入這一行動,並多次頒布詔令,要求全國各教區和修道院設立學校。同時,與之相關聯的書籍抄寫和圖書館也隨之興起,一批拉丁古典書籍得以搶救和複製,如西塞羅、愷撒、維吉爾、塔西佗、李維、盧克萊修、賀拉西、奧維德等古典作家的著作。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拉丁古典作家的典籍都是依據這一時期的複製本印製而來的。也正是在抄寫、複製古典拉丁著作的過程中,修道士們與古典文化建立起了某種聯繫。有些教士甚至因迷戀於古典拉丁作家的著作而不能自拔。“加洛林文化復興”雖然並沒有出現令人讚嘆的學術創新,但它對於古典拉丁文化的傳承卻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不過,隨著維金人的南下,這一復興運動也告中斷。

如果說,加羅林王朝在拉丁基督教世界主要致力於拉丁古典文化的復甦,那么阿拉伯帝國則著重致力於古典希臘文化的學習年的和研究。在約750-850的100年裡,自阿拉伯人掀起了規模宏大的翻譯運動,史稱“百年翻譯運動”。這是阿拉伯帝國全盛時代的大規模文化建設活動的組成部分之一。在這次翻譯運動中,阿拉伯人不僅翻譯了大量古代波斯和印度的典籍,而且還翻譯了大量古希臘人的著作。眾所周知,在希臘化時代,希臘人曾將希臘文化的種子播撒於西亞、北非的廣大地區。直到阿拉伯人征服這些地區之時,許多傳播希臘文化的城市仍然存在,其中著名的有波斯的軍迪沙浦爾、伊拉克的哈蘭、敘利亞的埃德薩和安條克、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等。在這場翻譯運動中,精通希臘文化的聶斯托里派基督徒成為其中的中堅力量。尤其是,帝國的統治者成了這場翻譯運動的倡導者和有力的支持者,如曼蘇爾、拉希德、麥蒙。尤其是麥蒙,不僅他本人醉心於古希臘哲學,每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被翻譯成阿拉伯文後,他總是先睹為快,而且為了將學術研究和翻譯運動納入正規,他還於830年在巴格達圖書館的基礎上修建了著名的“智慧館”。這是一個集圖書館、研究院和翻譯中心於一體的綜合學術機構。同時,麥蒙還派人到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等地去搜求古希臘典籍。於是,從各地運來的古籍不斷充實到智慧館。這樣,在麥蒙的主持下,數百名學者和翻譯家進行了大規模的有組織、有計畫的翻譯活動,從而使“百年翻譯運動”步入了鼎盛階段。在這場翻譯運動中,幾乎所有重要的古希臘科學家和哲學家的著作都被翻譯成阿拉伯文。這不僅有力地促進了阿拉伯科學和哲學的發展,而且還對古希臘文化的傳承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對古典文化的保存和傳承方面,與大致同時代的“加洛林文化復興”的成就相比,阿拉伯人的“百年翻譯運動”所取得的成就更為輝煌,影響也更為深遠。

3。古典文化在西方復興的第一次浪潮

自11世紀開始,歷經劫難的拉丁西方人終於走出了“黑暗時代”,步入復興和擴張之路。在擴張過程中,他們重新回到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地中海世界,並與阿拉伯、拜占庭帝國等展開了富有成效的文化交流活動。正是在西班牙、西西里和西亞等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前哨,拉丁西方人重又接觸到久違的古典希臘文化。於世從11紀末到13世紀末,一場歷時長久、規模宏大的“翻譯運動”在拉丁基督教世界如火如荼地展開。在這次翻譯運動中,通過阿拉伯文、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而翻譯成拉丁文等西方文字的古希臘典籍達200多部。而參與翻譯運動的翻譯家則多多達90多位,其中,有的在其一生中翻譯作品達80餘部。可以說,在這場大規模的翻譯運動中,幾乎所有古希臘的科學和哲學著作都被譯為拉丁文等西方文字。這不僅導致了各門學科在拉丁基督教世界的迅速復興,而且古希臘文化中的自由和理性精神也得以復活,從而導致普遍的理性在中世紀拉丁基督教世界的確立。

與此同時,羅馬法復興的浪潮也從義大利蔓延到了法國、德意志、西班牙等歐洲大陸各國,羅馬式建築藝術也在拉丁基督教世界走向興盛。無怪乎現代西方許多學者將世紀稱為“文化復興”的世紀了。可以說,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較大規模的古典文化復興的浪潮。

4.古典文化在西方復興的第二次浪潮

文藝復興時代是西方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時期。在該時期,新興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復興古典文化的旗幟下,展開了對中世紀基督教會和神學的批判。於是,一股強勁的古典文化復興的浪潮再次蔓延西方世界。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者對古典文化的崇拜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們以特殊的熱情學習古希臘語,並積極投入到蒐集、挖掘、整理和重新翻譯古希臘原文典籍的運動中。他們在寺院和教堂圖書館裡,耐心細緻並滿懷希望地從積滿厚厚灰塵的故紙堆中尋找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結果,他們在這些被人遺忘的角落裡取得了重大收穫,發現了一些古典著作的珍本甚至孤本。這些珍本大都已腐朽、脫落。他們小心翼翼地修復這些“被野蠻的獄卒囚禁的文雅犯人”。不甘寂寞的美第奇家族和教皇也加入了這一行列。科西莫將巨資投入到古希臘典籍的蒐集之中。教皇尼古拉五世還是教士時便因購買古典書籍而破產,做了教皇后依然故我。他自己曾毫不掩飾地說:“假我以資材,當成就兩樁事業,即書籍與建築,及後為教皇,兩者都付諸實施。”直到去世時,他仍欠有債務。但是,他卻將800冊古希臘手稿留給了世人。許多人文主義者到希臘做學術旅行,當他們帶著數以百計的古希臘典籍回到當義大利時,人們就像迎接凱鏇而歸的將軍一樣歡迎他們。而許多人文主義者則因購買古典稿本而負債累累。在1453年,當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人的圍攻下陷落時,許多拜占庭學者帶著搶救出來的古希臘手稿流亡到義大利。他們在各地教授希臘語,從而為古典文化在西方的復興增添了一股活力。正是由於人文主義者的努力,古希臘典籍才得以傳世。而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古希臘著作,大部分就是在這一時期蒐集、整理出來的。

同時,拉丁古典文化也對人文主義的文化藝術風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該時期,“人本主義史學家則把一切思想和一切敘述翻譯成裝扮成西塞羅體的拉丁文,至少是黃金時代的拉丁文”。與這種文學上的西塞羅主義相伴行的則是藝術領域內維特魯威建築藝術的復活以及古物搜求和收藏之風的盛行。人文主義者千方百計地探尋古典藝術品,而古羅馬城則成為了這一運動的中心。至文藝復興時代末期,羅馬已聚集了無數的古物,其中大多是古羅馬人的作品,但也有少數古希臘後期的原作。正是這些作品成為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進行創作的源泉。

中世紀盛期的文藝復興是一次有限的古典文化的復興。基督教徒翻譯與研究的只是古希臘哲學和科學著作,而且他們是在信仰至上的前提下,按照那個時代的思維方式去解讀古典文化的。而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者則完全衝破了這一局限,將探尋的目光投向了古典科學、哲學、文學和藝術等各個領域。他們立足於人文主義的新視角,重新審視和解讀古典文化的真義,並站在時代的高度,對之進行了新的闡釋。正是在古典文化的啟發下,他

們奏響了響亮的“人的頌歌”,而在這片頌歌聲中,中世紀的幽靈退到了黑暗的角落裡。

實際上,古典文化復興的浪潮並沒有隨著文藝復興時代的結束而終結。在18世紀,啟蒙運動的興起導致了古典文化的繼續復興。在該世紀,古物搜求之風不僅有增無減,而且還從羅馬擴散到了義大利和歐洲的其他城市。於是,英、法、德等國家則代替羅馬成為了這一運動的新的中心。這些國家的人們蜂擁到威尼斯、神秘的龐貝古城和希臘本土、小亞細亞去憑弔、獵奇、探寶。尤其是在德國,一些藝術家還在理性的旗幟下掀起了一場“復古”運動,他們反對羅可可藝術的那種過分注重豪華和享受而缺乏思想的藝術風格,主張回到古典主義去,從而導致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新古典主義的出現。該流派曾盛行於德國與法國,並在繪畫和建築、雕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溫克爾曼便是這場運動的積極倡導者。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注重從古典藝術中獲取養分,所以每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他們便從古典文化和藝術中尋求答案。如法國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大師達維德曾談到,他鼓勵學生去創作偉大題材的訣竅是:“快去翻翻普魯塔克的書。”同時,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在高舉理性的大旗對傳統的基督教神學進行批判時,古典文化再次成為他們賴以獲取思想素材的寶庫。所以,古典文化還成為理性主義運動的導師。

奧林匹亞城

19世紀以後,伴隨著考古學的出現和發展,古典文化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從而導致古典文化更大規模的復現。在這一世紀,考古學的篝火在義大利、希臘本土、小亞細亞等地陸續點燃,著名的羅馬城、龐貝古城、雅典衛城、奧林匹亞城、克里特和邁錫尼文明等遺址紛紛被發現和挖掘出來,一些古典文物和書籍也時有發現。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20世紀,以至今天。這樣,古典文化逐漸顯露出它的全貌。同時,在西方各國,古典學也作為一

門學科而逐漸得以確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