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簡介
其建設情況可以概括為“一高”、“四個基本”:“一高”即:高標準編制完成了各種規劃。支付資金385萬元,完成了《西峽縣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等7項規劃編制,各項規劃全部通過省級評審。在南陽市政府組織的規劃綜合展評中,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得到市政府240萬元的資金獎勵。
“四基本”即:一是基礎設施基本完善。2010年上半年,西峽縣產業集聚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8.8億元,已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道路、電力、通訊和供排水網路。二是產業體系基本明晰。2010年西峽縣產業集聚區計畫有25個重大工業項目落地。止目前累計入駐各類企業166家,已建成投產132家,其中:超50億元企業1家、超10億元企業3家、超億元企業11家,超千萬企業30家、外資企業10家,今年上半年產業集聚區實現營業收入132.4億元,稅利10.8億元,同比增長28%和16%,分別占全縣工業的88%、90%。初步形成了中藥製藥、特鋼及冶金材料、汽車配件等現代產業體系。三是自主創新體系基本構建。去年產業集聚區內新創高新技術產業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新增河南省優質產品6個,專利50項。目前已累計建立博士後工作站2個、國家級實驗室及現代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4家,有高新技術企業8家,高新技術產品39項,有中國馳名商標3 個,省知名商標6個,省名牌產品6個。四是投融資體系基本形成。目前集聚區內有投資公司、融資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各1家。2010年計畫融資6.8億萬元。
主導產業
主導產業:中藥製藥、汽車配件、鋼鐵及冶金輔助材料。基礎設施
西峽縣產業集聚的發展目標是,力爭經過10—15年的努力,在集聚區內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特寬厚鋼板基地、全國最大的冶金材料基地、全國知名的中藥製藥生產基地、汽車配件生產基地和綠色食品加工基地。力爭到2012年,產業集聚區入駐企業200家以上,實現產值300億元,稅利90億元;到2015年,入駐企業240家以上,實現產值500億元,稅利120億元;到2020年,入駐企業300家以上,實現產值1000億元,稅利150億元。省政府做出正式批覆,同意以西峽縣產業集聚區為基礎設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並定名為宛西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現行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策。標誌著該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和自主創新體系建設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省政府確定宛西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面積為24.17平方公里,區域範圍為:東至該縣回車鎮石梯、八迭堂村,南至寧西鐵路,西至老312國道沿線,北至五里橋鎮五眼泉河。
發展現狀
近年來,西峽縣把創建省級高新區作為加快西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助推“三化”協調發展的重要動力,堅持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不斷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積極營造支持創新服務創新的優良環境,集聚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做強了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生物製藥及農產品加工、特鋼及冶金功能材料、汽車關鍵零部件三大主導產業,做大了宛藥公司、龍成集團、西保集團、西排公司等一批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的高新技術企業,做優了月月舒沖劑、六味地黃丸、特鋼、內燃機排氣管、冶金功能材料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努力打造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化基地、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示範區、培育科技實業家和孵化高新技術企業功能區,使產業集聚區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2011年西峽產業集聚區實現產值300.7億元,稅利26.1億元。其中產值超100億元企業1家、超10億元企業5家、超億元企業17家,上市公司1家,有1家企業上榜“河南省百強企業”、5家企業進入“全省民營企業50強”、6家企業躋身“南陽企業50強”,規模以上達到82家,國家高新技術達到12家,省創新型企業2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4家;建成博士後工作站3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5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3個;創國家標準3項,獲得中國馳名商標4件,省著名商標16件、省名牌產品13個、省優質產品23個。根據發展規劃,宛西高新區將圍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先行先試,大膽探索,進一步加強孵化器和研發體系建設,增強主導產業的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綜合競爭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打造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高新技術向傳統產業擴散輻射源,使之成為先進產業的集聚區、改革創新的實驗區、現代化城市功能區和科學發展示範區,努力成為促進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