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驛人們記憶猶新的是抗日戰爭前,東西四里,南北兩里,東到土山腳下程墩,西到回馬橋,東西各一出入門樓,為防強盜入侵,兩門關閉,四周圍牆高丈余,閒人難入,白天兩門大開,集市繁榮,商賈雲集,百貨齊全,店棧相連,煙館戲院,歌妓雜耍,雜坊四起,品種齊全,剪花貼紙,鐵器名揚百里,五福方圓數百里聞名,當時一名秀才對客商來西山驛購物題了這樣一道詩:"西山驛站西,回馬橋過田,貨購驢難馱,客嫌貨力微。"1937年日本的侵華戰爭暴發,侵占西山驛地區後,在土山修築碉堡工事,由於新四軍在西山驛地區活動頻繁,炸鐵路,剪電話線,拆電桿,日本鬼採取強烈報復,於1940年土山頭日軍用炮火、飛機對西山驛集鎮狂轟濫炸,然後糾集日偽隊對西山驛實行"三光"政策,繁華的西山驛半月內變成廢墟,圍牆、門樓、街市、客棧、雜坊化為灰燼,舊時的鬧市一去不復返了。
新中國建立後,西山驛雖只剩下幾十戶人家,但名聲在外,合浦路橫穿而過,當時成立過西山驛區,轄6個鄉鎮,56年西山驛區改撮鎮區,62年成立西山驛人民公社,75年西山驛進行一次城鎮規劃,尤其改革開放後,西山驛鎮進行三次規劃,三次改建,把一個破爛不堪的街道建成初具繁榮的小城鎮,原來西山驛地區的很多聞名遐爾的特產,唯獨只剩西山驛大鍬和西山驛五福在方圓百里產生影響。[上述轉自央視國際04年的短文]
離開西山驛已經37年了,在那個並不富庶的地方我生活了兩年,68年9月下放,到70年7月招工進廠。雖是短短的兩年,印象卻很深,久久割捨不下,畢竟是我年輕時唯一的家(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合肥的“家”僅僅是房子的概念了)。越是離開久了似乎就越有一分牽掛。終於有時間借到浮槎山的機會路過去看看。準備出行前在網上搜了一下,竟然發現了上面的小文章,原來西山驛還有這么多的講究,原本認為不過是一個小驛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