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衛邊牆

史載明正德後,蒙古族各部陸續進行青海,不斷騷擾河湟地區。為防禦蒙古封建主的騷擾掠奪,明王朝除增築堡寨240餘處,嘉慶以後在今西寧、樂都、互助、大通、貴德、化隆等地區修邊牆,總長達150餘公里,烽墩70座,總稱為西寧衛邊牆。但因有的並未連線,所在地又有所不同。

因此人們習慣上對邊牆又有不同的名稱。通常所說的西寧衛邊牆是指東起互助柏木峽,西南至湟中縣上新莊拉雞山口段。此段邊牆,自柏木峽向西經南門峽入大通,經大通峽入湟中李家山香林口,西入攔隆口折向南經拉沙至湟源峽,由湟源峽向南至共和再折向東至魯沙爾又折向南至上新莊拉雞山口,沿山修築,在扼要處設關卡。俗名闇門的有19處。邊牆所用材料系就地取材,大部為夯土築,部分地段採用石料壘築,寬窄不一,高低也有所不同。以大通峽至香林口段保存最好,其餘的都有坍塌現象,尤以魯沙爾至拉雞山口段坍塌最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