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光門遺址
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東大廳是唐含光門門道遺址。西大廳展示是一段保留完好的城牆斷面,在這個城牆斷面上能清楚地看到隋唐夯土層、唐末五代的夯土層、宋元夯土層、明清夯土層、近現代夯土層等五大城牆文化層斷面,完整地顯示出西安城牆的歷史變遷,是整個西安城牆內涵最豐富的一段。通過這一斷面還可看出,唐代皇城地表比明城牆要低3米左右,說明600年歲月使城牆附近的地面也增高了約一層樓。西廳最西面地下廳展示著隋唐長安城皇城過水涵洞。這處涵洞是公元581~582年間建成,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磚結構形式,從它的結構上能看出隋唐代的供排水管網已經相當發達。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位於新城區新城廣場南側,總面積約13020平方米,南城牆殘長約60米,西城牆殘長約217米,高約8.6米,上寬約5.4米,下寬約10.2米。城牆經夯築而成,夯層厚約8~15厘米,夯層內夾雜有青磚、黒釉斗笠碗的殘片、線刻花紋的耀州窯青釉瓷片等遺物,城牆周圍也散落有陶片、瓦片等,可辨認的器形有斗笠碗、筒瓦、壺等。現今,南城牆上長有枸樹,西城牆上長有藤狀植物,牆體上有裂痕,中部有兩個曾被開鑿過的洞口,現已用磚和泥坯封堵修復,城牆下部風蝕嚴重,有局部出現坍塌,城牆底部外圍築有水泥台階。 據記載,明秦王府內城牆在修建當初是磚牆。當時,整個秦王府城分為兩重城牆,外城牆稱蕭牆,全系黃土夯築而成;內城牆因外砌青磚,稱磚牆。清順治初年,蕭牆被毀,內牆卻保留下來。到了1921年,馮玉祥在西安修建督軍府時,拆掉內牆的包磚用在修建督軍府等處,秦王府的磚牆從而變成了土牆,並一直留存至今,也是西安現存唯一的一段土城牆。2003年,明秦王府城牆遺址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