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西安理工科技學院坐落與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占地面積557畝,建築面積約31.8萬平方米。是1993年經陝西省教育廳批准成立。建院以來,先後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陝西省明星學校”、“陝西省雙十佳先進單位”,現已形成了集國家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國家職業技術人才培養與海外工程師培養為一體的職業教育集團。學院建有多功能教學大樓、實驗樓、數字圖書館、專業實訓樓、多媒體教室、形體訓練中心、大型餐飲中心、校醫院、大型超市、洗浴中心以及各項體育訓練場地等設施完備。
學院堅持以培養實踐型專業人才為目標,在全國諸多省份建有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建築工程、汽車工程、能源化工等多座大型實習基地,為學院培養國家緊缺型職業技能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貫徹落實“國家加快推進高技能人才發展戰略”,學院科學把握國家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先機,緊扣市場需求,加大國家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引進德國職業教育培養模式,開闢工程師留學培養綠色通道,學院成為中國教育最具發展潛力院校。
多元化的辦學模式 學院肩負著科技強國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光榮使命,全體教職工積極進取、努力創新,開創了我院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棟樑之才。
校訓:厚德 博學 求實 創新
發展目標:質量立校 人才強校 文化鑄校 和諧興校
模式一
開創工程師海外留學培養綠色通道 根據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學院積極與已開發國家的各類名牌院校加強合作交流,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工程師海外留學培養模式。即入學我院的學生在完成規定的學制並在專業科目及英語水平等級達標的條件下申請相關專業的出國留學,在海外完成工程師培養的學制形式。
模式二
3+2高端學制教育 根據中國高科技職業人才在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學院在系統化完成職業人才培養的前提下,努力打造更高的學歷教育平台,使部分優秀的職業人才畢業後可直接考入研究生培養階段進行高端打造。 所謂3+2高端學制教育模式是指,在學員完成我院相關專業的職業教育學制期後,通過學院與國內部分211工程名牌高校加強合作交流,選拔各項素質優秀的畢業生,考入知名高校的研究生院進行高端打造。
模式三
首推“社會精英”培養模式 結合中國高等教育實況和當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實際需要,學院首推“社會精英”人才培養計畫。通過筆試、面試等選拔綜合素質較高的在校生組成“社會精英特色班”。定期邀請政府官員、企業精英、文化名人來校演講,與學生互動,提高學生精英意識,樹立學習榜樣,形成學習風氣,培養了一批高定位、高格局、高素質、高薪資的白領人才。
模式四
“雙元制”教育,雙學位就業 根據中國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的實況,學院率先引進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所謂雙元制職業教育,是指學生在企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和在學校接受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職業教育新模式。接受雙元制模式培養的學生具備雙重身份:在學校學生實現了技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企業是技術工人,學生有兩個學習受訓地點:培訓企業和職業學院,最大的優勢即學生在畢業後除了獲得相關專業的就業資格證書之外,另可根據個人能力情況考取國家學士學位。
模式五
開設國家緊缺專業推動科技強國戰略 學院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填補國家緊缺為目標,適時調整專業結構,打造了一批市場緊缺的品牌專業。如:3G移動通信技術、石油與天然氣開採技術、工程造價、土木工程、汽車數字檢測與維修技術、會計與審計、學前教育等專業。強大的市場需求及先進的教育模式,使學院就業率一直處於同行領先水平。
特色專業
1.高級護理(1)專業背景
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國外較先進的醫療機構都在逐漸形成這樣的理念,即護理人員才是醫院的管理者,安排管理各種事物以及負責整個醫院的正常運轉。當然國內的高級護理人員還達不到直接晉升醫院管理級的程度,但由於國內醫院的發展趨勢是朝向國際標準的,所以國內護理人員的地位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幅度的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也將提升至本科生甚至碩士生、博士生水平。
(2)培養目標
高級護理專業是培養從事臨床護理和管理工作的專門技術人才的一門專業課程。高級護理是護理學的一個分支。在醫院中,護理人員按技術職務可分為初級技術職務:護士、護師;中級技術職務:主管護師;高級技術職務:副主任護師、主任護師等三個層次。高級護理專業培養的便是護師。
(3)就業方向
醫院普遍喜歡招納高學歷的護理人才。高學歷護士除了知識面寬廣、容易同各種病人溝通外,護理科研能力也比較強,在臨床上,更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較好的外語能力也有利於他們及時學習國際先進的護理經驗。出於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考慮,一些大醫院大都只要大專生和本科生。
(1)專業背景
口腔醫學專業畢業生前景看好。我國人口眾多,口腔疾病患者比例較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口腔醫療服務的需求將繼續增大。在我國,口腔科醫生與人口的比例是1∶40000,而國際公認的合適比例為1∶2000。可見我國口腔醫生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口腔醫學專業畢業生有良好的就業前景。
(2)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掌握口腔修復工藝技術、口腔治療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口腔醫學技術專門人才。
(3)就業方向
在各級綜合性醫院口腔科和口腔專科醫院,以及口腔工藝技術製作中心、義齒製作中心從事口腔醫學技術工作。
(1)專業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汽車保有量正在逐步增加,從而使得汽車檢測與維修這一行業將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目前我國汽車行業技術工人隊伍結構中,技師以上的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的比例僅為4:8:31:57,而已開發國家的比例為 11:23:49:17。由此可見,我國汽車行業中高級技術人才十分短缺。
(2)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汽車技術服務和經營管理方面的複合套用型人才。了解國內外汽車行銷市場及汽車售後服務業的發展趨勢,具有從事汽車行銷與保險、檢測與維修工作的能力。
(3)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汽車維修企業的檢測與診斷、維修與保養、生產與行銷等技術管理工作;汽車交通運輸相關部門的汽車運用、汽車檢測、汽車鑑定評估等工作;汽車製造企業的生產行銷、售後技術服務工作及汽車貿易企業、汽車零配件連鎖經營與管理、汽車保險與理賠等工作。汽車工業的迅猛持續發展,為本專業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發展舞台。
(1) 專業背景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對這方面進行研究和套用,國務院成立了機電一體化領導小組並將該技術列為“863計畫”中。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製造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它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機械加工,而是集機械、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多學科為一體的新興專業。
(2)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掌握機械、電子、計算機控制、數控等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一定的數控系統套用技術,具有基本的CAD造型設計和CAM數控編程與數控加工能力的高級技術套用型人才。
(3)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汽車、機械、信息技術等行業的現代化先進制造車間及其它企業事業單位從事數控工具機技術和管理工作,也可從事機電一體化設備、計算機自動控制設備的套用與管理方面的工作。
就業體系
完善的就業保障體系 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安置工作,設有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以及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全程負責畢業生的創業指導、就業指導、就業安置、就業跟蹤等服務工作,並定期在我院召開大型人才招聘會,先後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關中經濟帶以及全國眾多省市的著名工業園和百餘家企業建立長期人才供需合作,大力開展訂單教育與定向培養。為提高畢業生高質量高薪就業,學院緊抓實踐教學,大力加強學生實驗、實踐、實習課程,從而實現以實踐教學保障就業,以綜合素質選擇就業並且與多家企業合作安置就業。從而開創了我院就業新時代,得到學生、家長及企業一致好評。
國家助學 陽光工程
1. 達到各省當地一批次本科分數線併入學國家緊缺專業的學員一次性享受勵志獎學金5000元,達到各省當地二批次本科分數線併入學國家緊缺專業的學員一次性享受勵志獎學金2000元。 2. 國家評定的低保戶家庭憑市級以上貧困證明與《低保》證複印件,經評估審核後可享受一次性相應學費減免。 3. 學院每年按照國家獎學金評定標準,評定優秀學員並授予國家獎學金,一等獎學金:5000元,二等獎學金:3000元,三等獎學金:2000元。 4. 所有入學我院就讀的學生,每年均可享受國家助學金1500元(享受兩年),符合貧困條件、成績優秀學生,可另外享受每年2800元的國家財政資助。 5. 學院組織提供勤工儉學崗位,使每位學生在校期間工學結合,幫助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走向社會。
以人為本 科學管理
學院實行準軍事化、半封閉式管理,校警24小時不間斷巡邏。採取輔導員、學生處、公寓管理科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以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為目標,以服務學生學習為目的,並以《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學生管理手冊》為依據,認真做好學生管理工作。以培養高素質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為目標,力爭使每位走向社會的畢業生學有所長、學以致用。 專家治校 名師執教 學院秉承專家治校、名師執教的辦學思路,現已形成以專家教授、副教授、高級講師、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為核心的專職教師隊伍共3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1人、高級講師112人、高級技師88人、高級工程師47人。此外我院為了進一步提高師資力量,積極與多所院校合作交流,為教師搭建學習平台,有效地提高了教師水平。 校園文化 人文教育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始終把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核心。學院在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的同時,不斷完善校園文化設施,經常舉辦各種文藝活動。每年的各種文藝匯演、體育比賽、技能大賽,辯論賽等活動已成為了學院的品牌活動項目。學院建有多個學生社團,開展各項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業餘文化生活,促進了學生奮發上進的學習氛圍,形成了快樂、健康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