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院起步於70年代末的計算站,1986更名為計算中心,1994進而成立計算機系,2002年7月成立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早在1996年獲得了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授予權。學院現有3個系2箇中心,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網路工程系、軟體工程系與計算機實驗中心、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軟體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具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碩士學位一級授予權(涵蓋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三個二級碩士學科),計算機技術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並培養計算機套用(方向為: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服務計算與格線技術、電力自動化、軟體技術等)博士研究生。
學院有一支職稱、學歷、學緣、年齡結構趨於合理、綜合素質高的師資隊伍,教師基本上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現有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18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教授、副教授20餘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200餘人,碩、博士研究生200餘人。學院除承擔本院教學任務外,還承擔全校大多數學院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和實驗任務。
學院的計算機實驗中心由計算機基礎實驗室和計算機專業實驗室兩大部分組成。計算機基礎實驗室擁有由IBM、DELL、聯想、方正等900餘台套品牌計算機組成的可聯網機房,分別設定在金花和曲江校區,面向全校學生每天10餘小時開放。計算機專業實驗室,設有計算機組成原理與接口技術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網路工程實驗室、軟體工程實驗室、多媒體與虛擬現實實驗室,綜合開發實驗室,擁有一批功能齊備、性能先進的實驗設備,面向計算機及相關專業學生開放。
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下設多媒體及CAD技術研究所、計算機網路及套用研究所、軟體工程研究所、資料庫與信息系統研究所、智慧型信息處理與通信技術研究所,形成了分散式系統與信息安全、自然計算與圖像處理、人工智慧與計算機控制、軟體工程等穩定的研究方向。承擔著多項國家863、國家創新基金、國家自然基金和陝西省科技攻關、陝西省自然基金、西安市科技攻關的基金項目以及企業委託的科研開發項目。
學院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學術競賽,引導形成良好學風,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等賽事中多次獲得大獎。培養的學生理論知識紮實,動手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我院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多數就業於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在科研院所、政府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編輯本段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張毅坤,男,工學博士,教授,陝西省教學名師。1982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1995.10—1996.10以訪問學者身份,赴日本國立福井大學電子工學科交流研究一年,2003.11—2004.4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半年。現任西安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套用專業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專家工作組成員,西安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建設諮詢專家,陝西省計算機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計算機用戶協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任教期間,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軟體工程導論》、《現代軟體工程》、《面向對象程式設計方法》、《計算機套用基礎》、《微機原理》、《單片機原理與套用》,以及彙編語言、BASIC、FORTRAN、C、Vc等多門程式設計語言課程,已培養碩士研究生60餘人。主要研究方向為:軟體工程,軟體測試方法與工具,MIS與OA系統,電氣自動化控制等。
先後參與和主持省部及企業委託縱橫向教學、科研項目40餘項,在計算機核心期刊及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主編及參編:《C語言程式設計教程》、《C語言程式設計教程學習指南與實驗指導》、《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套用》、《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套用》、《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套用》等教材多部,主持編譯《Windows2000驅動程式開發大全第2卷參考手冊》一部。1995年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1999年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2003年獲首屆陝西省教學名師稱號,2004年《C語言程式設計教程》獲陝西省信息產業廳陝西省計算機教育學會優秀教材一等獎,2006年主持的《C語言程式設計》課程獲省級精品課程,並多次榮獲西安理工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校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曾獲1995年獲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1996年機械部教育司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2008年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二等獎一項,2009年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西安市科學技術三等獎各一項。
學院院長
王映輝(1967.9--),甘肅莊浪人,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出站),教授,博士生導師。CCF高級會員(虛擬現實與軟體工程專委委員),陝西省計算機學會理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專家。現任西安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先後負責或作為主要技術骨幹,完成或正在承擔國家級、省部級以及企業套用軟體開發等各類縱、橫向課題20餘項,先後在國內外計算機專業期刊公開發表論文70多篇,出版著作和譯著3部,獲省部級科技獎3項。目前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為可視化與虛擬現實技術、圖象處理與模式識別,軟體工程、軟體理解與軟體演化等。
編輯本段
系部介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是計算機軟、硬體相結合,面向系統、側重套用的寬口徑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軟體、硬體與套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知識面寬,工程實踐能力強的專業人才。
本專業的畢業生適宜到信息產業的科研院所從事科學研究與套用開發;適宜到高新技術企業及相關事業單位從事科技研發;適宜到國家管理部門從事現代管理工作;適宜到大專院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也可繼續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學科、交叉學科的碩士學位。
二、人才基本規格要求
本專業培養的專業人才具備下述基本要求:具有敬業愛崗、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熱愛勞動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基本技能,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工作的能力和適應相關專業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具有獨立獲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以及開拓創新的精神。
三、主要課程
本專業的主要課程有:C語言程式設計、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面向對象程式設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作業系統、微機原理及套用、計算機網路、軟體工程導論、資料庫原理、編譯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方法、人工智慧、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技術、數字圖像處理、信號與系統、嵌入式系統、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等課程。
四、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修業年限3~6年,對所修專業期滿並符合學校的學位管理條例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五、最低學分要求
本專業學生畢業最低學分要求為192.5學分,其中包括:必修課162.5學分,院級選修課18學分,校級選修課12學分(其中至少6學分為人文社科類)。
六、教師
崔杜武、姚全珠、王磊、付長龍、隋連升、梁莉、黑新宏、張九龍、梁軍利、王戰敏、李兵、王理、魯曉鋒、李燕、王學通、趙明華、王曉帆、王海晟、李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