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報業傳媒集團

西安報業傳媒集團

經西安市委批准,以西安日報、西安晚報、西安新聞網等為核心並攜43個業務管理部門和企業法人單位共同組成的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揭牌成立,這標誌著西安日報社整體從傳統報業向現代傳媒集團邁進。

基本情況

西安日報社原址南四府街公字2號 西安日報社原址南四府街公字2號
《西安日報》創刊於1953年,由於歷史的原因,曾以《西安日報》和《西安晚報》交替出版。改革開放後,西安日報社迎來發展機遇,兩份報紙同時出版,各具特色。半個多世紀以來,《西安日報》和《西安晚報》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權威的資訊創造了無數輝煌,成就了西安報業的知名品牌,成為許多市民共同成長的夥伴。2007年6月以來,新一屆社委會從報社實際出發,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在市委要求下將兩報分開,並率先推出晚報雙封面,多次對兩報進行改版擴版。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西安日報》《西安晚報》辦報質量持續上升,影響力不斷擴大,連續三年雙雙榮獲中國報業創新獎;《西安晚報》連續三年被評為“金長城傳媒獎”,躋身全國城市晚報十強,兩報連續兩年進入中國媒體品牌城市黨報、晚報十強,報紙印刷質量連續三年進入全國精品級行列。
西安日報創刊號 西安日報創刊號

新成立的西安報業傳媒集團下轄兩張主報(《西安日報》《西安晚報》)、三張子報(《西安商報》《城市經濟導報》《現代保健報》)、兩個聯辦的報刊(《榆林晚報》《西安手機報》)、一個新聞網站(西安新聞網)、三個全資公司(紅馬甲發行網路配送公司、報業傳媒物業公司、新星廣告公司)等共43個業務管理部門和企業法人單位。集團的核心層為西安日報、西安晚報、西安新聞網等,緊密層為各子報刊和集團全資或控股的實體公司,相關層為對外聯營合作和參股經營的實體。集團將按照“統分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盈虧自負”的模式進行管理。西安日報社社長郝小奇在介紹未來發展思路時提出“三步走”戰略:第一步,通過體制改革、機制創新、資源重組、結構調整,實現從傳統事業單位向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傳媒集團公司轉變;第二步,通過打造媒體品牌,增強輿論引導和傳播能力,實現區域乃至具有全國影響的主流媒體的跨越;第三步,通過轉型升級、資本化運作,實現跨地區、跨媒體、集約化的全媒體重組,做大產業規模,增強綜合競爭力,使西安報業傳媒集團以新型業態,躋身於全國先進傳媒行列,成為具有西安特色的綜合性大型文化傳媒集團。

郝小奇表示,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強大的社會資源和廣泛的影響力,在轉型過程中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主流立報,傳播主流價值的辦報理念,以主流政治立場、主流價值取向、主流審美情趣辦好報網,並打造一支有責任感的職業新聞隊伍,記錄西安的發展變化,見證西安的繁榮變遷。

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揭牌儀式將於今日9時在太陽廟門43號西安日報社舉行,盛大的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成立慶典暨首屆讀者節也將於上午10時在大唐西市拉開大幕。

年鑑

1953年

6月30日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部長高朗山來到經濟快報社,宣布市委決定:《西安日報》七月一日正式出刊;高朗山兼任西安日報社長,袁烙任副社長;原《經濟快報》工作人員一律留用。

7月1日 《西安日報》(中共西安市委機關報)正式出版。每日四開四版。

1954年

1月1日 《西安日報》由四開四版變為對開二版。開辦《文藝生活》副刊和《大眾科學》專欄。

3月 市委決定:將西安日報社的社長負責制改為總編輯負責制,袁烙任總編輯。

5月 西安日報社社址由西大街81號遷至南四府街公字2號。

1956年

7月1日 《西安日報》擴大為對開四版,文橫排。

11月22日 經中共西安市委批准組成西安日報社編輯委員會,總編輯為袁烙。

1957年

5月 整風運動開始,市委派常委叢一平到報社負責報紙工作。

1958年

5月8日 報社購買回的一台32寸輪轉印刷機開始運轉。

1959年

1月1日 《紅雨》綜合文藝副刊創刊。

1961年

2月1日 《西安日報》改為《西安晚報》,四開四版。西安日報社更名西安晚報社,袁烙任總編輯。

1964年

4月1日 《西安晚報》由四開四版擴大為對開四版。

這一年,又購進一台32寸輪轉印刷機。

1966年

6月13日市委派出三十多人的文化大革命工作隊進駐報社。編採人員大多“靠邊站”,報紙工作基本由工作隊代替。

1967年

1月1日 西安地區造反派組織非法奪了中共西安市委的權,作為市委機關報的《西安晚報》停刊。

1968年

8月中旬 市革委會派出一支四十多人的工宣隊進駐報社。

1969年

6月16日 作為西安市革委會機關報的《西安日報》正式復刊。

1970年

4月8日陝西省支左委員會決定撤消西安日報社軍管組;市革委會決定成立西安日報社革命領導小組,肖谷任組長。

1971年

5月 中共西安市第六屆代表大會召開,中共西安市委恢復,《西安日報》為市委機關報。

1977年

8月16日 市委決定: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袁烙兼任西安日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肖谷免職。

1978年

1月 市委決定將報社下放幹部全部調回,一部分下放幹部重新回到報社工作。

2月市委決定撤銷西安日報社黨委,成立西安日報社黨總支,隸屬於市直屬機關黨委領導;撤銷西安日報社革命領導小組,成立西安日報社編輯委員會,恢復總編輯負責制。

3月28日 《西安日報》原副刊《紅雨》恢復出版。

4月6日 《鐘樓下》專欄復刊。

8月16日 時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華國鋒為《西安日報》題寫的報頭啟用。

1979年

1月12日西安日報社召開平反大會,為文革中受迫害的32位同志平反昭雪,為原副總編輯鄧評被迫害致死平反昭雪。

1981年

1月1日 《西安晚報》(中共西安市委機關報)復刊,《西安日報》停刊。《西安晚報》仍為四開四版。

11月30日刊登王曾吾老人給編輯部來信,希望“引”來一個閨女,求女信登報後三天內就有許多女孩登門爭當老人的閨女,十天后登門的人超過300人,寫信者多達582人,加起來共有800多人。

12月24日 通訊《八百閨女天外“飛”來》在一版頭題刊出,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12月29日 西安市衛生學校的600多名學生願集體當老人的閨女,記者又寫出訊息《助人為樂,班班相傳市衛校六百同學當“集體閨女”》。

引進的印刷機 引進的印刷機

西安日報社逐步實現采編電腦化。 1983年

9月12日 市委調整報社領導班子,馬漢卿出任《西安晚報》總編輯。

1984年

上半年 公開招聘了七十多名采編人員及校對、行政管理人員。

7月1日《西安晚報》由四開四版小報擴大為對開四版大報。擴版後,二版由社會部包版,並提出“不吃一版剩飯,辦出自己特色”的編輯思想。四版增設《今日晚報專電》專欄。

1987年

3月 購進一台樹脂版曝光機,淘汰了傳統的鉛版。同年又購進了一台上海膠印機。

1988年

6月25日 市委決定:李凡任西安晚報社總編輯。

1989年

1月1日 報紙自辦發行開始啟動。

這一年改造平印車間為雷射照排車間。

1991年

3月11日 西安晚報零售總站成立。

3月18日 實現了雷射照排、膠版印刷,告別了火與鉛的歷史。

9月10日 西安晚報首次出版彩報(一版和四版)。

11月10日,在二版增闢《經濟》專刊,每周一期。到1993年底,共出刊101期。

1992年

10月 開闢《九州傳真》《三秦縱橫》新聞專版,為目前中國新聞和陝西新聞版的前身。

1993年

1月6日 《西安晚報·經濟專刊》創刊。

1月9日 《西安晚報·周末專刊》創刊。

5月20日 《西安日報》試刊,每周出刊一期,至6月10日,共出4期。

成立40周年 成立40周年

6月30日西安晚報社在止園飯店舉行慶祝成立四十周年大會。市委書記程安東到會祝賀,市長崔林濤寫來賀信。同日市委決定:將西安晚報社改為西安日報社。8月5日《西安晚報》8月8日二、三聯版廣告版競拍以36萬元成交,並將此款捐贈設立西安新聞獎勵基金。

1994年

1月1日西安市委機關報《西安日報》正式復刊。同日,原隨《西安晚報》出版的《經濟專刊》更名為《西安日報·周末經濟》,每周末隨日報出版。同日,《西安晚報》改版,成為市委領導下的城市晚報。

4月26日 市委決定成立西安日報社社委會,王長安任社長。

1995年

3月20日 廣告部設立駐京、滬、粵、魯廣告聯絡站。

5月9日 《西安日報》《西安晚報》被評定為陝西省一級報紙。

5月25日 新聞大廈動工。

9月4日創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巨幅《西安晚報》懸掛在南門內,比原報放大1590倍,內容為當日的一、四版。全國30多家報紙對此作了報導。

在中國“印協”組織的評比中,《西安日報》和《西安晚報》的印刷質量躍居全國報紙的前列。

1996年

毛澤東親題的報頭 毛澤東親題的報頭

11月《西安晚報》與《新民晚報》合作,在《新民晚報》美國版開設《西安新聞》專版,每月一期,為西安的對外宣傳開設了一個新的視窗。 1997年

1月1日 《西安晚報》每周二、三、五、六四天擴為對開八版,其餘三天仍為四版。

10月 由我社與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聯合興建70個街頭閱報欄竣工。

這一年, 《西安晚報》廣告收入突破億元。新聞大廈竣工,面積為10582平方米。

1998年

1月1日 《西安晚報》擴為12版。兩報發行有所調整,市區部分區域交郵局發行,其餘仍為自辦發行。

5月19日 兩報編輯部遷到朱雀門裡新聞大廈。

5月28日對《西安日報》與《西安晚報》編輯部首次進行大規模改革,增設抓深度報導的機動記者部,擴充了社會新聞部的新聞熱線,招聘人員實行人事代理制;對編採人員實行量化管理。

同日,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在中國媒體調查報告會上宣布:西安地區的居民中閱讀《西安晚報》的達74.7%,閱讀率及忠實讀者比例在西安市二十多種報紙中名列第一。

6月1日 兩報上樓入戶工程啟動。

6月8日 陝西省新聞出版局同意《西安晚報》在我省9個地市設立記者站。

12月28日 《西安晚報》改出早報。

當年在南二環路建成印務中心(廠房和紙庫),安裝第一台羅蘭印刷機。編輯部安裝了北大方正采編電腦網路系統,人手一台電腦,取代了筆與紙,實現了微波傳輸。

1999年

1月5日《西安晚報》日發行量突破30萬份,《西安日報》達到6萬份。實現了全國無空白省市區,全省無空白市縣,全市無空白行政村的覆蓋目標。

同日 《西安晚報·經濟專刊》改為四開彩印小報。到3月2日,又恢復對開大報。

4月1日 西安日報社印務中心啟用,德國羅曼·羅蘭UNISET60彩印機正式投產。

4月19日 西安日報社采編網路開通運行。

5月1日 《西安日報》《西安晚報》電子版網際網路站開通並上網成功。

6月15日 市委決定:馬師雄任《西安日報》《西安晚報》總編輯。

7月1日 《西安晚報》的傳統欄目“鐘樓下”改為“鐘樓熱線”。

9月29日 兩報編輯部合併,設立15個部門。

10月1日 《西安日報》出特刊50版;《西安晚報》刊出慶祝建國五十周年珍藏版52個版。

10月編輯部中層幹部新一輪競爭上崗開始,先後有40多人參與1室13部領導崗位的競爭,最後聘用了26個部門負責人。

10月17日 《西安晚報》正式擴為16版(周一至周五)。

11月8日 “新聞招手停”駛上街頭。

12月26日《西安日報》開始啟用60年代初由毛澤東親筆題寫的“西安日報”新報頭,並發表毛澤東題寫“西安日報”手跡。

2000年

1月24日 《西安晚報》“鐘樓熱線”撤銷,“黃亞平熱線”開通。

7月報社發行部完成了公司化改造,註冊成立了西安報業報刊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行銷公司。

8月16日 《城市經濟導報》《現代保健報》《西安商報》劃轉西安日報社主管。

印務中心 印務中心

11月起 編輯分兩批上機組版,到次年4月,全部編輯人員直接用電腦組版。 2001年

4月29日 采編部門開始第三次改革。6月底實施。

5月10日我國國內第一台羅曼·羅蘭UNISET70無軸印刷機在西安日報社印務中心演示,次日正式投運,每小時出報14萬張。

7月1日 《西安晚報》擴為20版(周一至周五)。

2002年

1月1日《西安日報》由對開4版擴為對開8版(周一至周五)。

5月 市委調整西安日報社領導班子,原市委副秘書長陳浩任副社長、《西安日報》《西安晚報》總編輯。

7月1日 《西安晚報》改為國際流行版——彩印窄幅報, 同時啟用西安日報社報徽。

2003年

9月 西安新聞網正式上線。

2004年

9月,全國第六屆“韜奮新聞獎”揭曉,西安日報社高級編輯郭興文榮獲該獎。

11月,中央電視台“中國風雲記者”揭曉,西安日報社記者黃亞平當選,其專題片在央視10頻道播出。

2005年

為西安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西安日報》《西安晚報》開辦多種專欄共出170多期,發稿830篇,約40萬字,有力地配合了“創衛”工作。

2006年

8月西安日報社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推出“循詩讀長征”系列報導,以毛澤東10首長征題材詩詞為線索,以詩詞所涉地點為目標,採取記者實地尋訪形式,進行專題報導。還採訪報導了20多名老紅軍和紅軍後代,舉辦了老紅軍與萬名大學生聯歡活動。

西安日報社運用媒體力量扶危濟困,呼籲社會力量奉獻愛心,救助了一批特困家庭和人員。

2007年

6月8日上午報社召開幹部大會,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郭若為宣布了市委的任職決定:原市委副秘書長郝小奇擔任西安日報社社長,原市社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李穎科擔任副社長、西安日報、西安晚報總編輯,宋若虹、屈勝文分別兼任西安日報執行總編、西安晚報執行總編。陳浩已當選市政協常委、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不再擔任西安日報社社長、總編輯。

2008年

1月 《西安晚報》《西安日報》多媒體數字報正式發布。

8月 我社舉行新一輪中層管理崗位競聘演講大會。

2009年

1月8日為期兩天的“中國傳媒大會·2008年會”召開。《西安晚報》在大會上榮獲“金長城傳媒獎”,並被評為“2008中國城市晚報十強”。“金長城傳媒獎”是為了肯定、獎勵為中國傳媒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傳媒及傳媒人而設的獎項。它是中國傳媒歷史上除“范長江新聞獎”和“鄒韜奮新聞獎”外首度設立的傳媒大獎,也是長期設定的傳媒大獎。

2010年

3月21日 陝西報業聯盟在安康舉行成立大會。聯盟廣告有限公司同時揭牌。

競聘會 競聘會

5月11日西安報業傳媒物業有限責任公司宣告正式成立。西安報業傳媒物業有限責任公司由西安日報社為主出資組建,是西安日報社下屬子公司。該公司前身為西安日報社後勤服務中心。根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文化產業體制改革的有關政策,結合西安日報社實際,後勤服務中心轉製成為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法人企業。10月28日西安報業紅馬甲發行配送網路有限公司成立。西安報業紅馬甲發行配送網路有限公司是由西安報業報刊發行有限公司改制而成,由西安日報社、西安新星廣告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的新型企業。公司主要業務有報紙發行、物流配送、廣告信息等。

11月10日~11月16日 我社舉行新一輪中層管理崗位競聘大會。

2011年

3月9日 接市委通知,李穎科總編輯調任西安市教育局局長。

採訪車 採訪車

10月17日 西安日報社新印務中心試生產。10月28日 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成立。

全媒體重組

國際化視野 戰略家眼光

站在加快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高度,用世界眼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重新審視和規劃報業發展。自覺擔負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傳播長安文化、樹立西安形象的責任,主動配合我國對外開放和西安發展戰略,提升對外傳播的影響力。積極加強與境外媒體、相關團體的交流合作,實施“走出去”戰略,在辦好《新民晚報·美國版》和《加拿大商報·今日西安》的基礎上,積極與中美商會、韓國展覽館合作,爭取在紐約和首爾為西安開設對外宣傳的視窗,向世界介紹西安,樹立西安良好的國際形象。積極學習借鑑國外媒體的辦報思路、發展模式和運營管理等先進經驗,不斷增強對外宣傳的水平和能力。

集團化發展 全媒體重組

組建了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逐步完善法人治理機構,通過體制改革、機制創新、資源重組、結構調整,實現從事業單位向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傳媒集團轉變;通過打造媒體品牌,增強輿論引導和傳媒傳播能力,實現成為區域乃至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主流媒體的跨越;通過市場化、資本化合作,完善報業形態,實現跨地區、跨媒體、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全媒體重組,躋身於全國先進傳媒的行列。

數位化轉型 增值性傳播

加強3G、移動閱讀等新技術運用的研究,加快我社數位化的建設與布局,加大紙媒優質資源與數位技術的深度互動與嫁接融合,尋求與廣播電視及新媒體的合作,實現紙媒、網媒、手機報、電子閱讀器等多媒體的重組整合。儘快構建數位化、網路化高度整合的集內容採集、存儲、編輯、製作、發布、增值服務的信息傳播架構,消除介質壁壘,進行媒介產品的多介質、多層次、立體化開發、組合和銷售,實現信息的一次加工、多次生成、按需發布、增值性傳播,滿足客群個性化需求。

多元化經營 跨領域發展

利用媒體聯繫廣泛、信息量大、傳播力強、政府及社會資源多的優勢,在做大做強主業的同時,大力拓展有能力進入的相關產業,積極整合報業資源,大力發展聯合辦報、文化創意、物流配送、數碼印刷、物業管理、會展演出、藝術品經營、戶外媒體等衍生行業,延伸拓展報業產業鏈。同時,有效契入房地產、商貿、旅遊、酒店等服務性行業,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發展。

資本化運作 戰略性投資

加大招商引資與資產重組的力度,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和社會資本,實現資產與資源的有效重組,打通媒體融資的直接通道,採取成立股份制報業傳媒有限公司、借殼上市或拆分子公司上市等方式籌融資金,加速報社的資本融合與擴張。加大與金融、投資機構的合作,增強融資與跨領域投資能力,通過收購、參股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文化產業、項目等辦法,完成從社會資本吸納者到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的轉身。

專業化隊伍 德才勤兼備

堅持思想領先,加強業務培訓和職業素質養成,打造廉潔媒體,勇做陽光使者,嚴禁有償、虛假新聞,確保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上可靠、業務上精良、作風上過硬的全媒體、全天候、全能型采編隊伍;一支德才兼備、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勤政廉潔、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執行力強的管理團隊;一支善於合作、敢闖市場、勇於競爭、具有寬廣視野、戰略思維、科學理念,不斷提升品牌競爭力的經營隊伍。

承擔起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

凸顯主流民意

堅持正確導向 傳播先進文化

始終堅持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確保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性質不變,黨管媒體不變,黨管幹部不變,正確的輿論導向不變。承擔起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傳播主流價值,突出主流聲音,凸顯主流民意,為社會進步、和諧發展努力生產積極向上的新聞服務產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做先進文化的傳播者。

堅持轉型升級 謀求傳媒變局

積極適應傳媒變局,加快數位化轉型、新聞生產方式轉型和體制機制轉型,加快報業產業結構調整,努力轉變發展方式,積極發展、培育和形成新型業態與媒體產業鏈,從而實現從單一經營向多元發展轉型。加速社內各媒體的融合與市場化、企業化步伐,探索與形成新的贏利模式,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多樣性的綜合傳媒產業格局,儘快實現我社從單一傳播向全媒體信息服務商、從事企合一的事業單位向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行的市場主體和服務主體、從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的轉型升級。

堅持改革創新 增強創新激情

積極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不斷推進體制機制改革,人事、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全員崗位管理、契約管理和績效管理,實現全員聘用制、契約制、責任制。取消行政級別,打破身份界限,實行職位聘任,破除平均主義,實行以崗、憑績、按勞付酬,做到幹部(管理層)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分配能高能低。建立起符合全媒體發展的新聞生產、組織流程和富有活力的經營管理和新聞采編運作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增強內生動力活力和創新激情。

堅持協調發展 實現雙贏目標

堅持高舉旗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改革創新、正面宣傳的方針,增強輿論引導能力,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旋律、打好建設和諧社會的主動仗,推動社會經濟文化和諧發展;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積極踐行“三貼近”,尊重市場規律,為社會經濟發展、為企業、為讀者做好服務,不斷提升新聞宣傳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堅持以人為本 構建和諧報社

堅持把以人為本和民眾觀點作為新聞傳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民民眾的多樣性的文化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順應人民的新期待,關注民生、服務社會,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充分發揮媒體的社會動員和輿論引導作用。充分尊重和發揮員工在辦報和報社改革發展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員工利益,努力培養和造就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隊伍,構建和諧報社。

辦本地區最好看最具公信力

最善於合作共贏媒體

緊緊圍繞建設和辦“本地區最好看、最具公信力和最善於合作共贏媒體”的目標,力爭5年時間內使西安日報社躋身在全國有影響的區域性大型綜合傳媒集團的行列。

——報社經營跨上新台階,到2015年實現我社總資產達到10個億,淨資產達到5個億,總收入達到10個億,其中廣告收入突破5個億,年平均增長率為20%,報款收入1.2億元,其他收入3.8億元的目標,為報社的下一步跨越式發展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報業結構得到新提升,到2015年通過兼併重組、調整結構、市場和資本化運作,形成西安日報社報系、西安新聞網、手機報等新媒體,發行總量達到100萬份,並在房地產、戶外媒體、會展旅遊、藝術品拍賣等新領域中取得進展。使我社成為包括報紙、期刊、網路、出版、發行、圖書、印刷、物流、廣告創意等在內的綜合發展的文化傳媒集團。

——報業體製取得新進展,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聞出版和報業經營管理的體制機制,實現資產運營到資本運營的跨越,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通過參股、併購、產權置換、品牌合作等方式進入資本市場,為集團上市作充分準備。

——員工生活達到新水平,到2015年本部員工年平均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年增長率為15%左右,完善教育培訓機制,健全員工的基本醫療、養老、失業、住房等社會保障,不斷提高福利水平,實行年金制。

社員工隊伍現狀

學習考察陝鼓集團 學習考察陝鼓集團

專業技術人員347名研究生 33名

大學本科 287名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名

西安市突擊貢獻專家 6名

其他專家 4名

高級職稱 13名

副高職稱 70名

中級職稱 140名

打造品牌

打造《西安晚報》品牌

樹立晚報優質品牌新形象

堅持新聞提速和新聞原創,不斷提升晚報的品位、品質、品格和文化含金量。以讀者客戶為本,強力打造兩報的新聞品牌、活動品牌和服務品牌。在繼續做好報人散文獎評選、西安晚報名家大講堂、大型車展、房展、經濟影響力評選、讀者節、讀者林等品牌活動的基礎上,加強特色欄目、專欄建設,出版《晚報文化叢書》,聚合忠實讀者;積極策劃並組織實施系列新聞採訪和市民讀者互動活動,樹立晚報主流高端的新形象;注重晚報品牌經營,適時推出晚報形象代言人和多介質形象宣傳,進一步擴大晚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更多的讀者和民眾了解和熱愛晚報;遵循“在貼近中打造、在打造中貼近”的原則,自覺服務大局、自覺服務社會、自覺服務讀者,在西安、西部乃至全國叫響和樹立晚報的優質品牌形象。

打造“西安新聞網”品牌

成民情民意匯集疏導中心

依託《西安日報》《西安晚報》的品牌影響力和公信力,加強網站的推廣力度,加強與國內知名新聞網站的合作,加強與政府部門、企事業的合作,強化讀者網民互動欄目,策劃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積極申請國家重點新聞網站資質,爭取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探索網站經營盈利模式,爭取在“十二五”期間,使西安新聞網躋身於陝西入口網站流量前三,整體排名基本穩定在alexa全球中文網站排名1000名之內。成為西安本土新聞權威發布中心、西安生活資訊服務中心、西安對外宣傳包裝行銷中心和民情民意匯集疏導中心。

打造“紅馬甲配送”品牌

成為集團新的經濟成長點

緊緊圍繞《西安日報》《西安晚報》發行投遞服務主業,以制度建設為基礎,以熱情服務為根本,以“誠信服務、自強不息”的核心價值觀和“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決定成敗”的企業理念為導向,積極拓展信息服務、配送服務、社區文化服務,創辦“紅馬甲網上商城”,大辦發展網路配送業務,力爭到2015年使日報發行投遞業務達到15萬份以上,晚報發行投遞業務達到30萬份以上,年增長率保持在4.7%以上;網路配送業務完成3000萬元以上營業額,實現單一業務向多元化經營的轉型;將紅馬甲公司打造成西安乃至西北地區有一定知名度的現代物流、信息平台,成為我社新的經濟成長點。

打造“數碼精品印務”品牌

成為個性化精品印刷龍頭

合作發展 合作發展

以數碼個性化精品印刷為龍頭,大力開發包裝、裝潢、高檔精品印刷業務,發揮技術設備優勢,積極培育市場和客戶,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做大、做強、做亮數碼商務印刷品牌,力爭到2015年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

打造“西安經濟影響力”品牌

實現多元發展和多點增收

邀請國內經濟界著名專家學者主持評選活動,並為企業提供諮詢策劃、教育培訓、形象宣傳、廣告宣傳等服務,使評選活動經常化,更有高度和創新性,成為能夠吸納廣告和深度合作及知名品牌。與此同時,積極發展與市慈善會的戰略合作,共同打造西安慈善晚宴系列品牌。

打造“西安十大新聞”品牌

樹立行業權威和公信力

文明單位 文明單位

將“西安十大新聞”評選活動作為報社品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繼續聯合市屬有關媒體、研究機構等,精心策劃,周密組織,開展好一年一度的系列評選活動,形成體系與年終的關注點,將“西安十大新聞”打造成在陝西西安廣受關注,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新聞評選品牌。

打造“中國報人散文獎”品牌

成為培養優秀作家的搖籃

繼續與賈平凹主編的《美文》雜誌合作,辦好每年度一屆的“中國報人散文獎”徵集評獎活動,創新活動內容、擴大活動的形式和範圍,在舉行徵文活動、組織隆重頒獎活動的基礎上,組織獲獎者在西安採風,開展主題徵文,編輯出版報人散文獎系列圖書,組織全國著名作家、評論家點評優秀作品等活動,進一步提升晚報的文化品位和在業界的影響,提升晚報在讀者、作者中的知名度和號召力,為我報吸納優秀作家作者隊伍及其優秀作品,把“中國報人散文獎”辦成業界最著名的活動之一。

打造“陝西報業聯盟”品牌

開拓媒體跨界經營新局面

加強廣告經營合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聯合採訪、技術支持、人才培訓、建立稿件交換平台、合作經營等合作方式,打破媒體劃地區經營界限,推動各媒體之間新聞內容、技術、市場、資本等多層面的優勢互補,促進報業市場的良性競爭和發展。

打造“中國西安國際車展”品牌

樹立行業新典範

西安報業傳媒集團 西安報業傳媒集團

辦好一年一度的國際車展,通過開展西北五省區車模大賽、組織知名汽車品牌廠家與客戶聯誼會、車友俱樂部、在我社媒體上開展我與汽車的故事徵文活動等,拓展和延伸車展的影響力。

打造《現代保健報》品牌

推廣養生保健新理念

以做“中國人的健康顧問”為宗旨,實現《現代保健報》從健康類報紙的“大超市”到“精品店”、“專賣店”的轉變,著力在醫保服務、醫療導航、健康保健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報紙的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和服務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