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安交通大學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是為發揮西安交通大學電介質研究50多年深厚的學術積澱,在我校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和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兩個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的。中心將通過引進國內外高水平的研究人才等措施來帶動我校電介質科學的持續發展,通過創辦電介質國際期刊等措施來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台,通過出版經典電介質叢書等措施來提高我校的學術聲譽,在學術中心的框架內建立一整套有益的人才機制和學術交流機制。中心的發展定位是建立國際一流的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吸引和培養國際一流的人才,產生一流的學術成果。中心的成立為保持我校電介質研究在全國的中心地位和示範地位,打造我校電介質研究世界一流水平,提升我國電介質研究的國際地位意義重大。
西安交通大學召開“電介質國際學術研究中心”專題研討會
2009年1月5日下午,學校召開專題研討會,聽取姚熹院士關於“電介質國際學術研究中心”建設的規劃報告。鄭南寧校長、盧天健、徐宗本、蔣莊德副校長、校長助理宋曉平以及電信學院、電氣學院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出席研討會。據了解,“電介質國際學術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個國際一流的學術交流中心,吸引和培養國際一流人才,產生一流的學術成果。
姚熹院士從“西安交通大學電介質學科在國內外的學術地位”、“建設學術中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建設目標和成效”、“建設方案”、“現有條件”、“需要支撐的條件”6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中心的建設規劃。
盧天健副校長、徐宗本副校長、蔣莊德副校長、校長助理宋曉平、電信學院院長管曉宏教授等對姚熹院士的構想表示贊同,他們提供了國內外可供借鑑的成功案例,並圍繞各自分管的工作談了一些建議。
鄭南寧校長表示,學校將對中心給予支持。希望藉此營造西安交大充滿活力、國際化的學術氣氛,在專職科研隊伍建設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鄭校長指出,中心應解決好用人的問題,要在機制上取得突破;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爭取校友和與電介質有關企業的支持。
電介質是電子信息、電力電氣技術中舉足輕重、套用廣泛的關鍵材料,是物理學、化學、材料學、電子學和電氣學等多學科交叉和融合的基礎學科和套用學科。我校有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電子陶瓷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兩個專門從事電介質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有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和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有一支以姚熹院士為核心,長江教授和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為學術帶頭人約五十多人從事電介質研究的學術隊伍,在全國是一支很有規模的研究隊伍,有許多海外資深的電介質學術友人和眾多活躍在當今電介質研究學術前沿的中青年傑出校友。我校從事電介質教學和研究五十多年來,在國內學界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和很強的示範作用,在國際上享有良好的學術聲譽,業已形成了中國電介質的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
西安交大著力打造“高層次人才計畫體系”
2010年5月19日,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高級科學家、微結構研究團隊學術帶頭人賈春林博士正式加盟西安交大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成為該校引進的又一位“千人計畫”入選者。 “賈春林博士是球差校正高分辨電子顯微學領域的國際領跑者,他回來工作對西安交通大學姚熹院士倡導的‘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的成功至關重要。”西安交大黨委書記王建華教授這樣評價到。
作為歐洲最大的研究中心之一,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無疑是西安交大期盼已久的合作夥伴,而這位高級科學家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尖端人才。“引進+重用+培養”——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堅持以教育部“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為指引,憑藉這套“組合拳”打造了全方位、立體化的高層次人才計畫體系。
瞄準“前沿”和“需要” 堅定引進高層次人才
2009年8月28日,西安交通大學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這樣的一流研究中心在西安交大並不是唯一的。“微納尺度材料行為研究中心”、“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實證社會科學研究所”……近幾年,西安交大瞄準“前沿”,籌建了一批旨在加強前沿、交叉學科研究的一流研究中心;從“需要”出發,引進了一批海外知名專家及取得學科前沿優秀成果的年輕學者。
“前沿院就是一塊‘學術特區’,學校為它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經費、物理空間、優秀生源和行政支持等。目前部分研究中心主任崗位正面向全球招聘,大量的申請不斷地湧向西安交大。”西安交大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多學科(智慧型)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日本國立物質材料研究機構主任研究員任曉兵教授這樣說道。
為吸引在海外高等學校、研究機構任職的中國學者長期回國工作,或利用學術假期短期回國服務,學校從2004年起實施了“高級學術管理崗位招聘計畫”,以期逐步做到學院院長、重點實驗室主任、學科建設項目負責人、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系主任等學術管理崗位由海內外著名學者擔任。除了“環境引人”、“崗位引人”外,“學科平台引人”也是另一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在“985工程”二期建設中,學校採用“設崗、選人、投入、做事”四統一的用人機制,公開招聘首席科學家、項目負責人,由他們圍繞平台和基地建設目標,凝聚多學科力量。
重視每一位教師的發展 厚待重用現有人才 “師資隊伍建設不是‘單打一’,不能只關心‘少數人’。教師是我們辦學的主體,要充分重視全體教師的發展。”西安交大校長鄭南寧院士曾說過,人才隊伍建設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大學發展中始終需要重視的基礎性、戰略性的重要工作。
2010年,西安交大召開全校師資隊伍建設大會,提出了“厚待”九大舉措。除建立績效工資制度、改善教職工住房條件、改善教師辦公實驗條件等與教師實際利益相關的措施之外,學校首次將加強職業保護、堅持教授治學、保障學術自由等充滿人文關懷的軟措施正式寫入檔案。
針對中青年骨幹教師,學校提供充足的科研經費,創造優越的環境,使他們能夠潛心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2000年,西安交大投入專項資金設立“騰飛人才計畫”,連續數年每年遴選10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作為騰飛人才計畫特聘教授,通過3—5年的培養和發展,培養和造就一批躋身國際國內學術前沿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從2001年至今,已有72人入選“騰飛人才計畫”,其中先後有11人獲聘“長江學者”,8人獲得傑出青年基金。
起步、骨幹到拔尖 三段式培養未來人才
“青年教師是學校未來發展的戰略資源,要把青年教師的選留作為‘人才引進’問題來重視。”在新近召開的西安交大全校師資隊伍建設大會上,青年教師培養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戰略地位。在西安交大,每一位青年教師都有一幅清晰的成長路線圖。從起步到骨幹,再到拔尖人才,三段式的培養就像是一個進步的階梯,推動著每一個青年人成長。
最初兩年是起步階段培養,接下來的5-8年是以副教授為主的骨幹培養階段,最後的“拔尖培養”階段面向具有教授職務的優秀青年教師。每個階段都有一系列培養措施和資助計畫,重在提升新教師的師德規範、學術規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組織能力及國際交往能力。
“學校和學院裡自由、寬鬆的學術環境,所在學科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使我能夠擁有自由發展的空間並取得今天的成績。如今學校對青年教師的發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規劃和扶持,這對青年教師來講是幸運的。”西安交大博士生導師、電氣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榮命哲教授從博士畢業留校至今已有20年。剛剛留校不久,他就獲得了出國訪問留學的機會,並於2003年入選“騰飛人才計畫”特聘教授。兩年後,他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的雙豐收,2008年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電介質國際學術研究中心在交大曲江校區開建
7月7日上午,西安交大電介質國際學術研究中心奠基儀式在曲江新校區隆重舉行,交大黨委書記王建華,副校長徐宗本、盧天健、宋曉平,中科院院士姚熹、侯洵,電信學院院長管曉宏、書記劉純亮,新時代(西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廖明等領導嘉賓聯手為中心大樓奠基培土,我校第一個國際性學術研究中心破土動工。
該中心是以電介質科學研究為主旨的國際性研究中心,旨在建立國際一流的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吸引和培養國際一流的人才,產生一流的學術成果。中心依託交大電子陶瓷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專門從事電介質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將圍繞學校總體目標,整合學科資源、強化科研平台建設、積極參與學校新校區共享平台建設,建設學術中心的硬體平台,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台,提升我國電介質研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王建華書記致辭,希望該中心要在國際上展示我校科學研究的水平,建設和帶動學校一批高水平學科在曲江新校區的發展。他表示,學校還要繼續在科技園規劃建設高水平的國際研究中心,同時配置最好的研究、生活、交流、活動的環境,使學校在國際科學研究領域有一席之地。他期望隨著該中心的建成及其所產生的輻射作用,交大新校區會成為西部科學研究的明珠。要求學校的有關單位和設計建設部門要密切配合,一定要把工程建設成為一個精品工程,在硬體建設方面支撐中心儘早走向國際舞台。
作為該中心的引領者和倡導者,姚熹院士介紹了中心申請建設到奠基的過程,感謝學校對中心建設的支持和推進,表示中心的奠基是西安交大電介質發展的新起點,要竭盡全力繼續做好中心的建設工作,為學校的國際學術研究中心的建設作出楷模,在國際電介質領域做出應有的成績,不負學校的支持和期望。
據了解,西安交大電介質國際學術研究中心的建立,將對交大電子陶瓷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發展和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也將有力地帶動交大電介質學科迅速發展,促使交大電介質學科瞄準國際前沿,開展國際合作,取得關鍵性成果的突破,建立在國內外學術界一流的學術影響,帶動校內物理、材料、電氣、電子等學科突破學科限制,打破原有框架,共求發展。
奠基儀式由徐宗本副校長主持,我校黨校辦、規劃部、科研院、人事處、重點辦、重條處、曲江校區建設管理會、基建處等單位負責人及我校電信學院、電氣學院、電介質中心的部分師生參加奠基儀式。
2009年8月28日上午,第一屆國際電介質中心全體理事會議在我校南洋酒店召開,美國賓州州立大學L.Eric Cross教授、我校中科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姚熹、宋曉平副校長為國際電介質中心授牌,為國際電介質中心理事會和顧問委員會成員頒發聘書,我校第一個國際性學術研究中心成立。
宋曉平副校長代表學校致辭祝賀中心的成立。姚熹院士介紹了中心及理事會的詳細情況,表明國際電介質中心的學術和行政管理構架,宣布理事會和顧問委員會成員名單。理事會由24位電介質及相關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組成,我校姚熹院士、副校長宋曉平任副理事長,來自我國、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任理事會會員。理事會是中心的最高管理機構,日常管理機構為執行委員會,同時設有國際顧問委員會和行政辦公室。顧問委員會由L.Eric Cross教授等10位國際電介質領域享有盛譽的知名學者組成。
理事會還圍繞電介質最新的研究發展進行熱烈討論,理事會和顧問委員會成員在大會上一一發言,祝賀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的成立,並為國際電介質中心的未來建設發展建言獻策。斯洛維尼亞的約瑟夫史蒂芬學院為中心的成立發來賀信,俄羅斯烏拉爾大學也為中心送來紀念冊。
據介紹,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是為發揮我校電介質研究50多年深厚的學術積澱,在我校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和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兩個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的。中心將通過引進國內外高水平的研究人才等措施來帶動我校電介質科學的持續發展,通過創辦電介質國際期刊等措施來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台,通過出版經典電介質叢書等措施來提高我校的學術聲譽,在學術中心的框架內建立一整套有益的人才機制和學術交流機制。中心的發展定位是建立國際一流的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吸引和培養國際一流的人才,產生一流的學術成果。中心的成立為保持我校電介質研究在全國的中心地位和示範地位,打造我校電介質研究世界一流水平,提升我國電介質研究的國際地位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