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戈父己鼎圖](/img/8/448/nBnauM3XzEDO2gTN5ADMwQDN0MTM4QzM2YTMwADMwAjMxAzLwA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頸部主題獸面紋樣,依王世民先生等的觀點,稱為分解式獸面紋,最早見於殷墟一期的青銅器,只限於獨立獸面紋的分解,以後發展到分解連體獸面紋,成為殷墟時期和西周早期青銅器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紋樣。此器紋飾與以往發現的銅器上的分解式獸面紋相比,面部更近似於沒有軀體的獨立獸面紋,獠牙較大而明顯。
該器雙耳已失,腹部殘留三分之一,惟三足保存較好,從足部扉棱正中可見一道明顯的范縫痕跡,足部與腹部相接處(此處腹部銅片已失)有殘斷痕跡,推測此處也許為鑄接而成,三足中其中一足足根部不甚平整,推測或許在鑄造時於此設澆口。器腹內壁有銘文三字。現藏陝西省周原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