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西叉村隸屬雲南省楚雄州楚雄市新村鎮,有農戶295戶,有鄉村人口1243人,其中農業人口1213人,勞動力8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19人。全村國土面積50.7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09米,年平均氣溫20-30℃,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小麥、大豆、高粱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607.65畝,人均耕地1.33畝,林地67279.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4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17元。該村屬於其它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林業、外出務工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88.12畝(其中:田696.88畝,地1191.33畝),人均耕地1.56畝,主要種植烤菸、水稻、玉米、小麥、大豆、高梁等作物;擁有林地67279.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9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1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4畝,其中養殖面積7.7畝;草地225畝;荒山荒地3982畝,其他面積2971.9畝。有土地、森林等資源。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1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0萬元,占總收入的34.6%;畜牧業收入65萬元,占總收入的11.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50頭,肉牛154頭,肉羊486頭);林業收入160萬元,占總收入的21%;第二、三產業收入73萬元,占總收入的11.9%;工資性收入25 萬元,占總收入的 4.9%。農民人均純收入3666元,農民收入以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8人(占勞動力的81.1%),在省內務工43人,到省外務工25人。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14個小組、通電17個小組、通路16個小組、通電話17個小組,無路燈。全村有232戶通自來水,有61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1%)。有29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6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1.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23戶(分別占總數的 91.1%和71%)。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15輛,機車161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0戶;建有小水窖1164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27.5畝,有效灌溉率為59.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91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7畝。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7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養殖業、第二、三產業為主,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2萬元。該村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294戶,共鄉村人口1209人,其中男性658人,女性551人。其中農業人口1209人,勞動力810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彝兩族混居地),其中漢族777人, 彝族432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38人,占人口總數的1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69人,參合率95%;享受低保10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9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3個,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27戶,占農戶總數的43%。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040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114人,距離新村鎮中學2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4人,其中小學生61人,中學生53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3個、圖書室3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西叉村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9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888.12畝。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財務。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3人,少數民族黨員33人,其中男黨員47人、女黨員6人。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5個,共有團員39人。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實施整村推進工程1個小組,總投資22萬元。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交通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核桃、茶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5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260頭、牛1300頭、羊1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5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2589元增加到 27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