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由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國立十七中和國立二中留川部合併而成。
•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時期
1914年(民國三年),四川巡按使陳廷傑倡議,興辦四川省第二女子師範學校,簡稱“二女師”,校址初設在重慶市渝中區臨江門牛皮凼文廟後山。
1922年(民國十一年),學校開設了普通國中班,開始招收國中學生。
1924年(民國十三年),學校開辦普通高中班。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9月,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重慶女子師範學校”(簡稱渝女師)。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學校停辦普通初、高中班兩年;之後分設高中班、國中班、女子班、師範班。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因避日機空襲,學校遷至江津縣白沙鎮溜馬崗。
•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附中時期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5月,原教育部戰區中國小教師服務團附設“第四中山中學班”,校址設在江北魚嘴鎮。
1941年(民國三十年)1月,改稱為”教育部特設第四中山中學班“。同年8月,改為“國立17中學女子國中分校”,後遷至江津白沙鎮。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原教育部戰區中國小教師服務附設第八中山中學班,校址設在江津白沙鎮。1941年秋,改為“國立17中女中分校”。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2月,以“國立17中學女子國中分校”和“國立17中女中分校”為基礎,成立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附中(又稱“國立女子師範學校”)。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8月,“渝女師”(四川省第二女子師範學校)高中部併入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附中。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國立第二中學遷回江蘇常熟,留川師生遷往北碚,併入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附中。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10月,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附中遷至北碚“國立第二中學”遺留女子部和師範部地址,在今重慶市北碚公園右側國立編譯館館舍處設高中部,在北碚區文化館附近的國立歌劇學校樂觀園設國中部,在北碚區梨園村重慶師範學校(現西南大學附屬國小地址)設師範部。
•解放後
1950年,國立女子師範學院一度改為“重慶市女子師範學校”,附中遂於1951年更名為北碚二中(含師範部)。
1951年,西南師範學院接管北碚二中,遂更名為“西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含高、國中及師範部,遷入《川東日報》舊址杜家街(今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所在處)。
1954年,西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師範部併入重慶第一師範學院(今重慶師範大學)。
“文化大革命”時期,西南師範學院遷往重慶市梁平縣,學校暫交由重慶市教委管轄。
1972年,西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更名為“重慶市102中學”,歸重慶市教委管轄。
1973年,西南師範學院遷回北碚,重新接管學校,學校遂復名“西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
1978年,學校成為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之一。
1985年,西南師範學院更名為西南師範大學,學校遂更名為“西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西南師大附中”。
2005年,西南師範大學與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為西南大學。學校遂於2011年12月10日更名為“西南大學附屬中學”。
2006年,經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批准,學校成立國際部。
2015年7月16日,西南大學附屬中學下劃重慶市北碚區教育委員會管理。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建有綜合樓、教學樓(包括逸夫樓、積健樓、岱宗樓、博雅樓、萬象樓),擁有明德圖書館、科技館、網球場、藝術館、武術館、擊劍館、實驗室等教學設施,擁有男生公寓玉樹樓、女生公寓蘭蕙樓、稻香園學生食堂、標準化運動場等生活服務設施,並設定家長服務中心、英語角,另有凌江園、百匯園等10餘廣場。
辦學規模
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設有國中部、高中部和國際部,共有95個教學班,在職教師215名,在校生5300多名。
此外,西南大學附屬中學還參與舉辦了西南大學銀翔實驗中學、西南大學附屬中學重大校區、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兩江校區等下屬學校。
學校 | 創辦/參與舉辦時間 | 學校屬性 |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 | 2006年 | 中外合作課程項目 |
西南大學銀翔實驗中學 | 2015年3月 | 民辦完全中學 |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重大校區 | 2015年4月28日 | 公辦完全中學 |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兩江校區 | 2015年5月26日 | 公辦完全中學 |
參考資料 |
師資力量
據陽光高考中學版網站2016年1月信息顯示: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共有在職教師208名,其中,研究員級教師8名,特級教師5名,西南大學碩士生導師及兼職教授4名,市級學科帶頭人2名,首批國家級骨幹教師7名,重慶市骨幹教師22人,重慶市教育學會及專業委員會理事8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1名,重慶市課程改革學科指導教師4名以及中國數學、化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4名。
全國優秀教師:張愛明
重慶名師:張萬瓊
重慶市學科帶頭人:楊澤新
重慶市學科教學名師:黃仕友
重慶市骨幹教師:楊澤新、黃仕友、鄧曉鵬、吳丹丹、唐海英、周小莉、聶朝菊、劉芝花、李越、蔣邦龍、范偉、蔣敏
序號 | 姓名 | 職稱 |
1 | 劉曉陵 | 中學研究員 |
2 | 戴宇 | 中學研究員 |
3 | 鄧曉鵬 | 中學研究員 |
4 | 楊澤新 | 中學研究員 |
5 | 李朝彬 | 中學研究員 |
6 | 謝世正 | 地理特級教師 |
7 | 唐海英 | 英語特級教師 |
8 | 吳丹丹 | 化學特級教師 |
9 | 龍萬明 | 數學高級教師 |
10 | 張耘 | 數學高級教師 |
11 | 周小莉 | 英語高級教師 |
12 | 張小華 | 語文高級教師 |
13 | 張珍俊 | 數學高級教師 |
14 | 封貞琴 | 數學高級教師 |
參考資料 |
國際交流
西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加強國際合作與交往,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的多所學校建立了友好聯繫。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1991年,學校一學生獲四川省高考理科狀元;1998年,學校一學生獲重慶市高考文科狀元;1999年,學校一學生獲重慶市高考理科狀元。
2016年高考,學校理科700分以上(含加分)6人;理科600分以上316人,占理科參考人數45%。2016年參考統招生500人,統招學生理科裸分重本率97.64%;文科裸分重本率91.67%;按學校全部參考人數計,理科裸分重本率超過89%(不含保送、國外學校錄取),文科重本率超過86%(不含保送、國外學校錄取)。
2015年高考,學校兩同學分別獲得重慶市北碚區文科、理科第一名。學校文理裸分上重本線總計902人(其中藝體類75人、理科687人、文科215人),理科重本率82.08%,文科重本率66.78%;學校理科690分以上4人,文科676分以上2人,8人獲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自主招生加分;600分以上人數共625人(其中理科529人,占考生比例64%;文科96人,占考生比例30%);共有1人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1人被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錄取;2人被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公費錄取;還有20餘人被英國倫敦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中國國外高校錄取。
2014年高考,學校文理上重本線總計644人(其中理科510人、文科134人),文科重本率78.5%,理科重本率63.8%;600分以上人數共136人(其中文科36人、理科100人);共有2人分別被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公費錄取。
2013年高考,學校兩同學分別獲得重慶市北碚區文科、理科第一名。學校文理裸分上重點人數總計602人,600以上人數126人,學校學生包攬北碚區理科前6名;一同學報送至北京大學, 另有3人被北京大學錄取,1人被清華大學錄取,3人考取新加坡國立大學,1人考取英國帝國理工學院。
•素質競賽
姓名 | 競賽活動 | 獲獎情況 |
周川琦 | 第2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國家級銀牌 |
胡俊男 | 2013年全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 | 國家級金牌 |
張思源、殷晨 | 2013年全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 | 國家級銀牌 |
呂思婕、冉禧玥 | 第十一屆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重慶賽區 | 市級一等獎 |
許果涵 | 重慶市第三屆中小學生經典誦讀大王決賽 | 經典誦讀之星 |
參考資料 |
教師成績
姓名 | 論文/課題 | 獲獎情況 |
柯智文 | 第三屆全國物理教學技能大賽暨全國物理教育研討會 | 全國一等獎 |
羅雅南 | 第七屆中國小音樂教師基本功大賽 | 全國一等獎 |
郭昌榮 | 2016年全國高考英語現場研討會 | 全國一等獎 |
謝秀麗、程灩茹 | 2015年中國教育學會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 | 全國一等獎 |
嚴麗 | 2015年第八屆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新大賽 | 全國一等獎 |
王冬 | 全國湘版地理教材第二屆課堂教學大賽 | 全國一等獎 |
應斌 | 第九屆全國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 | 全國一等獎 |
楊芸屹 | 2014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 | 市級特等獎 |
楊森 | 2015年重慶市高中歷史卓越課堂建設優質課大賽 | 市級一等獎 |
朱朝娟、周正東 | 重慶市優質課之首屆化學故事會一等獎 | 市級一等獎 |
參考資料 |
姓名 | 論文/課題 | 獲獎情況或級別 |
應斌 | 論文《兩個版本<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五級分級目標與標準的對比研究》 | 全國一等獎 |
馬群琪 | 論文《運用“雙平台”進行雲課堂數位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以中圖版七年級地理下冊“交通運輸”為例》 | 市級第一名 |
謝秀麗 | 論文《如何讓國中歷史課“形神兼備”——以我對“農村與城市的改革”一課的實踐與反思為例》 | 市級一等獎 |
劉曉陵 | “活動課程與中小學生素質發展實驗研究” | “九五”課題 |
劉曉陵 | “國家中學物理課程標準研製” | 教育部重大課題 |
參考資料 |
學校榮譽
重慶市重點中學 | 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附中(區域)合作體成員 | 清華大學百年領軍計畫項目學校 |
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 | 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研究中心課程改革實驗學校 | 北京大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學校 |
教育部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學校 | 中國素質教育百強中學校 | 首批國家級綠色學校 |
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實驗基地 | 中國-瑞典“環境小碩士(YMP)”項目實驗學校 | 重慶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
重慶市科技教育先進單位 | 重慶市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雛鷹計畫基地學校 | 重慶市“五四”紅旗團委 |
重慶市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 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 |
參考資料 |
文化傳統
文化標識
•校訓
“行已有恥,君子不器”
釋義:
“行已有恥”:語出《論語》,指教人做事為人要有有人性、有良知、有廉恥之心。
“君子不器”:語出《論語》,含義有四:(1)器冰冷,人有情。“君子不器”教人要秉持溫潤之心,有對人對事對宇宙萬物的關切;(2)器有固定的容積。“君子不器”教人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3)每一樣器物的用途都很單一,”君子不器“教人不應像器物一樣專限於一才一藝之長,應全面發展。(4)形而下者謂之器。”君子不器“教人要心繫天下,關懷蒼生,積極主動地追問形而上的”道“。
•校歌
《西南大學附中校歌》 | |
詞:張詩亞曲:汪高原 | |
人的一生何時率真至純,我問嘉陵江滔滔為我作證。 揚波東去,揚波東去,擁明月滄海一輪。 春江融幾多,少年欣欣。 秋水融幾多,師長殷殷。 春雨綠幾多,新筍莘莘。 秋陽紅幾多,大木森森。 啊,母校,母校,母校,母校,為我立身鑄魂,鑄魂。 人的一生何時立身鑄魂,我問縉雲山巍巍為我作證。 松雲聚頌,松雲聚頌,挾雄峰群山長吟。 春江融幾多,少年欣欣。 秋水融幾多,師長殷殷。 春雨綠幾多,新筍莘莘。 秋陽紅幾多,大木森森。 啊,母校,母校,母校,母校,為我立身鑄魂,鑄魂。 | |
參考資料 |
學生活動
•日常活動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學生課餘生活豐富,學校每年開展各項活動:如4月春季運動會、校園辯論賽;6月知識競賽;9月學長講堂;10月籃球比賽、英語歌曲大獎賽;11月“思辨青春”辯論賽,廣播操、啦啦操比賽;12月校園歌手大賽、學生繽紛節(包括韻律操、手抄報、經典電影展播、經典誦讀、財商體驗、綜藝匯演等子項目)等。
•社團組織
截至2012年4月,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共建有學生社團22個。
攝影社 | Moe動漫社 | 陽光英語社 | 綠色志願者協會 |
Ego街舞社 | 語言藝術團 | English Corner | 水項目研究興趣組 |
青春律動舞蹈團 | 春之聲合唱團 | 藝術體操隊 | 生物多樣性研究組 |
京劇社 | 武術社 | 美術社 | 太陽能研究興趣組 |
哲學社 | 文學社 | 年輕潮 | 附中生活 |
發明興趣小組 | 摺紙與數學思維社 | ||
參考資料 |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
歐健 | 校長 | |
鄧曉鵬 | 黨委書記 | |
曾萬學 | 副校長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劉其憲 | 副校長 | |
梁學友 | 副校長 | |
黃仕友 | 副校長 | 銀翔校區執行校長 |
彭紅軍 | 副校長 | |
崔建萍 | 校長助理 | 重大校區執行校長 |
參考資料 |
知名校友
羅凌飛 | 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
常嘉俊 |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副教授 |
陳洪 | 原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 |
謝立瑤 | 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西南師範學院首任校長 |
張治平 | 盲人音樂特級教師 |
尹文英 | 動物學家、昆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張榮華 | 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