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說起農業生產,不得不回顧,1945年“子弟兵開渠引水的故事”。1945年開渠以前,西冶人民采著大自然賜予他們的這方寶地,守著上游的清泉,卻過著十年九旱的苦日子。l945年秋冬,八路軍386旅一部進駐西冶,部隊首長看到西冶守著泉水卻不能為民造福,提出要幫助西冶修水渠的構想,並決定派隨軍水利技師張漢三和四專署建設科水利組組長李盛林二人負責勘察設計,經七天的勘察,挑燈夜戰,終於設計出了“於上游截潛提水,修南北兩條自流水渠,澆地數百畝”的施工方案。接著部隊首長又派出駐地指戰員200多人,與西冶人民一起頂風冒雨、披星戴月,戰風沙,斗嚴寒,開山炸石,築壩開渠,經過一年奮戰,完成了全長2500米,渠寬0.4米,深0.67米,流量0.2/秒的北大渠,使600畝旱地成了水澆地。令人痛心的是1947年秋張漢三,李盛林這兩位為西冶人民造福的水利專家,在豫北孟縣水利建設中,積勞成疾,先後去世。為緬懷這兩位大恩人,西冶人民於1948年l0月將張漢三,李盛林二同志的遺骨迂迴西冶村,安葬在清水渠旁,並立碑永世紀念。
自然景觀
西冶河
西冶村位於西冶水庫下游,四面環山,許多山巒匯聚於此, 素有十龍九回頭之說。西冶河無疑是賦予其靈秀的重要景觀。
有一首短文是這樣寫的:商湯祈雨,濟澗河水,澗河之畔,山水俊秀,樹木蔥蔥,上古多亂,因此僻靜,擇而居之,方有村落,西冶為大,康乾盛世,入丁興旺,建鎖雲橋,修村東南西北四閣,為樹民風,修村東南西北四佛堂,民風淳樸,崇文尚禮,多有舉人,旗桿院為證。民間藝人,鐵匠為最。村東槐樹,村中大廟,福蔭眾生,歲月如流,風光不復,槐樹已毀,大廟搖搖欲墜,頓失昔日光彩,今逢盛世,百業具興,上下和諧,廟宇傳承文明,何不復修?
適逢盛世,借美麗鄉村建設之風,乘大興旅遊項目之潮,西冶風光俊秀,澗河水清澈,文化底蘊深厚,大可為而有可為,何樂而不?芸芸眾生盼之!
行政區劃
全村由東四溝、水磨溝、蘆溝、後嶺、西冶等五個自然莊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