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襄樊市第三十六中學位於襄城區勝利路峴山腳下,毗鄰中國化學工程總公司第六建築公司及襄樊市儀表元件廠。1998年6月經市政府批准成立,2000年正式從六化建公司分離,成為市教育局直屬的市級重點高中。36中前身為1969年創辦的中國化學工程總公司第六化建築公司子弟學校,原為完全高中,1998年停辦國中。36中現有高中部及國小部,高中部仍處於六化建公司子弟學校原址,為了全力發展高中,國小部於2006年遷出本部並與襄鐵四局國小合併為“36中國小”,校址位於襄鐵四局國小校原址。
學校概況
36中高中部現有教職工204人,專任教師187人,都具有本科及本科以學歷。其中高級教師28人,研究生及正在進修研究生學歷的20人,省、市骨幹教師25人,省、市學科帶頭人4人。從2005年擴招以來,連續幾年學生人數超過千人,現在高中教學班42個,在校學生3000餘人。學校占地面積25578平方米,建築面積27737平方米。有教學樓一棟,綜合樓一棟,食堂、男、女生宿舍各一處,學校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三大格局已形成。
建校歷史
襄陽市第三十六中學的前身為一所有著三十多年校史的中央直屬企業——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公司(從國小到高中)子弟學校,多年來,受企業自身的限制,其生源逐年減少,大部分教育資源被閒置。一九九八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科教興國戰略的制定,普級高中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頭等大事, 而襄樊市也正面臨著大多數國中畢業生上高中難的局面,當時襄陽市僅有四中、五中兩所重點高中和位於襄城區的兩所市級重點高中一中、三中,襄城區沒有一所市級重點高中,在廣大襄城區學生家長為自己的子女上高中難之事犯愁、市教委也正著手準備解決這一問題之時,時任六化建子校的校長劉春同志及校領導班子頭腦里孕育出一個想法,“利用我們現有的教育資源和辦學條件,向市政府、市教委申請在襄城區辦一所市級重點高中,以滿足廣大國中畢業生上高中的需要”,這一想法提出就得到了廣大教職工的贊同。於是,劉春校長向企業領導作了匯報,得到了企業領導的大力支持(當時企業也正在進行改革),由學校起草申請報告呈報市政府和市教委,市政府、市教委接此報告後,多次派人來校考察評估,與企業領導協商,決定利用我校教育資源由市教委和六化建公司聯合辦一所重點高中,定名為“襄陽市第三十六中學”,於是1998年6月由市政府下文(襄政[1998]號)批准成立襄樊市第三十六中學,並於9月1日正式掛牌。
學校發展
創業階段(1998年9月——2001年6月)
為適應普通高中教育的需要,成立後的三十六中,停止了國中招生,保留國小部。1998年9月招收了400多名高一新生。學生進校後,首先遇到的是吃住方面的困難,因當時只有兩棟教學樓,其中一棟為國小部所用。針對這一現狀,為了儘快解決學生 吃住問題,校領導想盡一切辦法,將教學樓南頭空出的教室改做學生宿舍,將體育室改做臨時學生食堂,基本解決了學生吃住問題;其次,針對缺少高中教師的問題,學校又從其他學校選調了一批有高中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和從高校選拔了4名優秀畢業生來校任教,兩方面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1999年學校投入200多萬元收購了化六建公司原一處辦公樓和單身宿舍樓及10多畝土地,對校門和教學樓進行裝修改造,將單身樓改造為學生宿舍,住在教學樓的學生全部搬進了學生宿舍樓,學生住宿困難基本得到了解決。同年學校還投入一定資金對運動場進行了整修,種植了花草樹木,修建了操場邊的看台;教學大樓、學生宿舍樓都一併鑲上了瓷磚;教室和宿舍內的安裝上鋁合金門窗,購置了新桌凳、新床鋪及大量教學儀器設備,教學基礎設施基本齊備。
2000年學校又投入了100多萬元新建了一棟可容納2000名學生同時就餐的學生食堂,原體育室臨時學生食堂停用,學生就餐的困難也得到了解決。
成立後的三十六中由於基礎差,底子薄,時任校長的劉春同志明確地提出了辦學的指導思想和辦學目標,即“育人為本、升學為主、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爭創一流學校,第一步是求生存,第二步求規模,第三步求特色。
2001年高考是36中建校以來第一屆高考,400多名考生參加高考,有200多名過省線、50多人過省重點線進入國家一類大學深造,過線率達50%,本次高考一炮打響,並獲得一定社會聲譽, 36中在襄陽市高中中立穩了腳跟,第一步目標實現 。
發展階段(2001.9——2004.6)
進入新世紀,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36中在立穩腳跟後開始向第二個目標——“求規模”邁進。2001年學校招收高一新生過千人,教學班首次達到14個班。學校的教學理念也與時俱進,不斷強化和完善教學管理。學校在堅持“以人為本、升學為主、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基礎上,進行一步提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要,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辦學方針,同時,校領導也明確提出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走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思想,逐步建立建全了各項制度。如《行政例會制度》、《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度》、《三十六中學生違紀處分條例》、《師德量化考評制》、《教師目標管理考核制》等五十多種制度
學校進一步加強了基本設施的建設,2003的投資300多萬元新建了綜合大樓,配置了標準化的理、化、生實驗室、多媒教室、微機室;另外還投入了100多萬元購置了化六建醫院門診樓,修建了籃球場、排球場等運動場地。2004年投入了200多萬元新建了帶衛生間和洗漱間的女生公寓,投入100多萬元進行了電網改造。
再發展階段(2004.9——2007)
2004的至2007年是學校處於持續、快速發展的時期。2003年底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了充實,將三十八中副校長李鵬同志調入三十六中任副校長、副書記,同時提拔任梅昌黎、李承波兩位同志任副校長。2005年劉春同志被市委組織部正式任命為三十六中校長、黨委書記,學校領導班子力量得到了加強。為了繼續推動學校快速持續發展,校領導班子進行了分工,劉春同志主抓學校全面工作,李鵬同志主抓教學、教研及招生等工作,梅昌黎同志負責人事,政教 、紀檢監察等工作,李承波同志負責後勤、財務、工會等工作,分工明確,各負其責。新的領導班子更新了辦學理念,即“以人為本,服務學生 ,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 繼續完善推動學校制度化管理,相繼出台了《青年教師培養制度》、“鑄造名師工程”、《學校評教活動實施細則》、《班級管理量化評價方案》、《高考獎勵實效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明確提出了用三年的時間爭創“市級示範高中”的目標,走“特色辦學之路”。
學校立足校情,將“青年教育隊伍建設” “文科建設”作為工作的兩大特色予以強化。
師資力量
襄樊市三十六中是一所年輕的學校,70%以上是青年教師,這批教師,熱情有餘,經驗不足;精力有餘,時間不足。學校領導正是看到這點,大力實施了青年老師成才戰略,嚴要求,強內功;相幫扶,促成才。 (1)積極做好幫扶工作,促使青年教師快步入門。學校積極推行“傳幫帶”活動,讓年青人與教學效果優異,教學成績突出的中老年教師結成一幫一、一帶一的對子,以便在教學中隨時向老教師請教。
(2)充分信任,讓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學校立足本校實情,充分信任年青老師,給他們提供上高三鍛鍊的機會。近七年來,80%的青年教師都歷經了高三的洗禮,有的甚至已經過三四屆。這使得廣大青年教師迅速完成了“一年合格,二年成長,三年成熟”的轉型,
(3)嚴格磨鍊,激勵青年教師迅速成熟。學校通過組織示範課、觀摩課,向廣大年青教師推廣教學經驗;嚴格監控, 集體備課,堅持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有目標、有重點、有計畫、有實效,讓廣大青年教師在集體備課中吸取營養,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同時,學校每學期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優質課大比武,讓廣大教師切磋技藝,鍛鍊身手,取長補短。團結和睦的考研氛圍,充滿挑戰的教學比武,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
(4)大膽提拔,早壓擔子早成才。“學校培養青年人才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勇挑重擔,成為學校建設的生力軍和主力軍”,學校領導遵循這一培養目標,短短几年間,提拔了一大批業務紮實、能力突出、態度端正、思想積極的年青人,這些青年人參與年級組、政教處、教導處的管理,他們愛崗敬業,勤勤懇懇,在業務上是標兵,在工作上是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