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砂殼蟲

褐砂殼蟲

褐砂殼蟲是盤變形科、砂殼蟲屬生物的一種,分布於淡水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褐砂殼蟲
拉文名稱DiffllugiaavelllanaPenard
拉文門名Sareomastigpohora
拉文目名Testacea
拉文科名Discamoebidae
拉文屬名Diffllugia

形態特徵

殼很大,為伸展的長橢圓形。在後不2/3處最寬,向後端或渾圓地收縮,或略削尖地收縮。向前收縮為口。無頸。側觀時殼稍側扁,橫切面呈橢圓形。頂面觀時殼口呈卵圓形,被整齊的小砂粒所包圍。殼表面有泥土和礦物顆粒混合粘附在一起,呈斑點狀。

用途

環境指示、江河魚類餌料

識別特徵

向前收縮為口。無頸。側觀時殼稍側扁,橫切面呈橢圓形。頂面觀時殼口呈卵圓形,被整齊的小砂粒所包圍。殼表面有泥土和礦物顆粒混合粘附在一起,呈斑點狀。

保護現狀

自然野生。

原生動物(三)

原生動物是無細胞壁不具備光合色素的異養真核微小動物。最小的只有2~3微米,一般多在10~200微米,除海洋有孔蟲個別種類可達10厘米外,最大的約2毫米。原生動物生活領域十分廣闊,可生活于海水及淡水內,底棲或浮游,但也有不少生活在土壤中或寄生在其它動物體內。原生動物一般以有性和無性兩種世代相互交替的方法進行生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