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裴忌,字無畏,生於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年),卒於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年)。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南北朝時軍事將領。
裴忌的祖父裴髦,曾為梁朝中散大夫。裴忌的父親裴之平,風流倜儻,胸有謀略與大志。梁武帝普通年間,他跟隨夏侯亶北伐,攻克並平定許多地方,因此被梁朝封為費縣侯。後因平定衡州(今廣東英德西部)的民變而受到梁武帝的重賞。裴忌卒於陳天康元年(566年),謚僖子。
經歷
裴忌出身在一個官宦世家,充裕而優越的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使他在少年時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廣泛涉獵經史書籍,博聞強記。但他又不像一般人那樣循規蹈矩,死啃書本,每每對閱過的書籍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並因此“為當時所稱”。裴忌入仕之初為梁武帝第二子豫章王蕭綜的法曹參軍。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梁朝河南王侯景舉兵叛粱,釀成戰亂。時裴忌即招募兵勇,跟隨陳霸先(即後來的陳武帝)征討侯景。此間他累立軍功,被封為寧遠將軍。侯景之亂平息後,曾與陳霸先一同討滅侯景的王僧辯因擁立由北齊高洋扶植的貞陽侯蕭淵明為帝,披陳霸先所滅。王僧辯之弟王僧智為此而舉兵反叛,並占據了吳郡(今江蘇蘇州市)。陳霸先便派遣部將黃他率兵攻打。但由於王僧智率兵力拒,使得兩軍相持,久攻不下。在平定侯景之亂中初顯軍事才能的裴忌,已在陳霸先的心目中留下了較深的印象。於是陳霸先便召見裴忌,對裴忌說道:三吳沃壤之地,即使在水旱災年也非常盈實。今天叛將惑眾據之,對我們無疑是一個威脅。看來要想儘快拿下吳郡,“非公無以定之,宜善思其策。”裴忌在陳霸先一席話的激勵之下,率領部下精兵,輕裝進發,日夜兼程,直抵吳郡城下。他吸取了黃他硬攻不下的教訓,巧妙地命令部下在城外虛張聲勢,以迷惑城內守軍。此時據守在城內的王僧智以為梁朝大軍逼臨城下,惟恐難以再守,便乘小船棄城而逃。這樣,裴忌便非常輕鬆地收復了吳郡城池。因裴忌奪城有功,陳霸先表授其為吳郡太守。
558年,陳霸先受禪登基,建立了陳朝,裴忌又被征為左衛將軍。陳文帝天嘉(560一565年)初年,裴忌離開京城,被外放為南康內史。當時又有義安太守張紹賓擁兵據城反叛。裴忌被命為持節,都督嶺北軍事,率兵加以征討,很快就將叛亂平息了。天嘉五年(564年),裴忌因政績卓異、軍功赫赫而被授為雲麾將軍、衛尉卿,並受封為東興縣侯,食邑600戶。光大(567—568年)初年,湘州刺史華皎煽動湖南、四川等地的宰守反叛陳朝,裴忌又被委以重任,參與平亂的軍事行動。及至華皎等人的叛亂平息以後,陳宣帝繼帝位,改年號為太建。太建元年(569年),裴忌又因軍功而授為東陽太守,改封為樂安縣侯,食邑為一千戶,太建四年(572年),裴忌又被改任為太府卿,次年又轉任都官尚書,由此開始了京官生涯。
地處中國北方的北周政權隨著國力的增強,開始對陳朝大舉用兵。陳朝也不得不派兵北上抗迎。此時的裴忌已五十有餘,一生的戎馬生涯剛剛別過,做個京官頤養天年足矣。但社稷將危,他又不得不重披戰袍,揮麾北上。因恢復淮南失地有功,裴忌又被任命為豫州刺史。他到任以後,積極綏撫當地百姓,使飽嘗戰亂之苫的黎民百姓得到了安寧,因此在當地贏得了百姓的讚譽。不久,裴忌又被調任譙州刺史。他還來未得及走馬上任,又受命會同吳明徹北上抗迎北周大軍。後在一次戰爭中裴忌被北周俘虜,北周政權因看重其軍事才能,非但未加害於他,反授其為上開府。不久,北周政權又被隋朝所取代。裴忌此時已是花甲之年,未在隋朝再任什麼官職。開皇十四年(594年),裴忌在隋都去世,終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