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蒼朮、白朮、茯苓、桂心、腹皮、當歸、烏藥、枳殼、熟地、茵陳、陳皮。
功能主治
酒傷黃腫已消之後,不問身熱身涼,並皆治之。
用法用量
黑棗為引。
摘錄
《點點經》卷三
補脾滲濕湯來源《點點經》卷三 ,主治酒傷黃腫已消之後,不問身熱身涼,並皆治之。
蒼朮、白朮、茯苓、桂心、腹皮、當歸、烏藥、枳殼、熟地、茵陳、陳皮。
酒傷黃腫已消之後,不問身熱身涼,並皆治之。
黑棗為引。
《點點經》卷三
補脾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揣摩有得集》。具有益氣養血,健脾滲濕之功效。主治小兒病久,氣血兩虛,脾胃氣弱所致面色萎黃,頭大頸細,精神萎靡,納呆厭食,睡臥露...
歌訣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外感病。古代又稱為“濕證”、“濕病”、“傷濕”。 濕阻之病,在江南、...
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外感病。古代又濕阻脾胃證稱為“濕證”、“濕病”、“傷濕”。
簡介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診斷 鑑別診斷凡功能通利水道,滲除水濕的藥物稱為利水滲濕藥。
介紹 套用注意事項 其它藥物健脾在中醫上指健運脾氣的一種治法。適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藥如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等。
內容簡介 日常注意 健脾食品 健脾食療方脾病,泛指脾臟各種病證。《內經》曾載述脾風、脾熱、脾瘧、脾咳、太陰嘔吐、泄瀉、脾脹、脾疸、脾痹、脾心痛、太陰腰痛、脾疝等多種病證,後世臨床文獻又有較多的...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辨證施治 預防保健濕熱病,一作濕溫。見於《溫熱經緯·薛生白濕熱病篇》。一年四季內均可發生,以夏秋為多見。臨床以始惡寒,後但熱,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飲為提綱。其病因感受...
濕熱病篇 作者簡介脾陽虛又稱脾胃虛寒,病症名。脾陽不足,功能減退,溫煦無力,運化失職,並虛寒內生的病理變化。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勞倦過度、或久病或憂思傷脾等所致。症見食...
病症分析 辨證注意點 臨床表現 機理分析 體徵繼河間(劉完素)、丹溪(朱丹溪)之學廣為傳播之後,明代時醫用藥每多偏執於苦寒,常損傷脾胃,克伐真陽,又形成了新的寒涼時弊。鑒於此,以薛己為先導的一些醫家...
形成背景 代表醫家介紹 溫補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