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派唱腔琴譜集

內容介紹

本書收錄了裘盛戎先生創作演出的32出劇目的主要唱腔,並配以伴奏琴譜和相應的劇情介紹與演唱提示,以適合廣大裘派傳人及愛好者的不同需要。是一冊目前較為全面的裘派唱腔及伴奏曲集。
著名劇作家翁偶虹先生曾經把二百年京劇發展史上的唱工花臉歸納為五個發展階段,即:“四山”、“四劉”、“李裘訥董”、“金郝王馬”、“三奎一裘”,一共是二十位藝術大家,並按照唱工特點分為“宏厚凝重”、“高亮玲瓏”兩大系統。這兩大系統發展到金少山時期開始融合交織,漸次向“悅耳多姿”、“移情多彩”的方向演變。而到了裘盛戎時期,這一變化才最終得以完成,從而不僅形成了著名的裘派花臉藝術,推演到20世紀80年代,幾乎在整個京劇界的唱工花臉中實現了“十淨九裘”的局面。因此,裘盛戎的演唱藝術,可以說終結了20世紀以前所有的京劇花臉聲腔藝術的探索,同時也開啟了21世紀一脈風氣之先。說裘盛戎先生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實有所征。
在裘盛戎先生誕辰90周年之際,由京劇音樂家費玉平、戲曲劇作家王若皓編著、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裘派唱腔琴譜集》,以示懷念。該書集裘派經典劇目的唱腔與伴奏曲譜於一體,入選了裘盛戎先生的代表作:傳統戲《趙氏孤兒》、《將相和》、《鍘判官》、《審潘洪》等以及現代戲《杜鵑山》、《雪花飄》、《南方來信》等32出戲的102個選段,呈現出裘派演唱藝術的風采。
裘盛戎先生(1915.8.25-1971.10.5)本名振芳,乳名大群,是前輩花臉名宿裘桂仙先生的第四個兒子,因在他前面的兩個兄長相繼早夭,故排行居次。他虛齡九歲即隨父學藝。1927年又入富連成科班坐科七年,專攻銅錘,兼學架子、武花臉等。1933年出科後,在輾轉南北搭班練藝的過程中,他轉益多師,曾為楊小樓、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等京劇大師配戲, 並與眾多名家同台演出。從1940年為宋德珠配演以後,長期留滬駐班。特別是1943年以後,長時間為金少山配演二路,合演了《白良關》、《真假李逵》、《雙包案》等花臉“對兒戲”。1947年又與周信芳同台演出,這使他在全面學習金派藝術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領略了麒派藝術注重做表、追求人物內心刻畫的神髓。自1949年始,到20世紀50年代中葉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趙燕俠為五大頭牌的北京京劇團時期,裘盛戎先生藉助排演骨子老戲及參加一系列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新劇目的創作排演,逐漸形成了自己剛中寓柔、氣勢磅礴、情感厚重細膩、人物性格豐滿等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