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盛村

裕盛村

裕盛村北與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毗鄰,地處八百里秦川腹地,南依秦嶺,北瀕渭水,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現有人口5863人,土地面積8000畝。十幾年來,裕盛村依託楊凌農科城優勢,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以本村為中心,帶動周邊苗木花卉發展,面積發展到3萬餘畝。產品占領了西北、華北、東北、華東等20多個省市和地區,有18家綠化註冊工程公司和50家苗圃常年在外從事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和養護,苗木花卉銷售專業人員達300多人。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私人擁有小轎車達200多輛,大部分民眾建起了小別墅,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基本信息

簡介

裕盛村裕盛村服務中心
裕盛村和楊凌農科城隔河相望,共有20個村民小組,1270戶,5862人。耕地面積7000畝,全村100%的農戶不同程度從事苗木花卉的生產和銷售,2006年苗木花卉產業鏈上的總收入超過6000萬元,人均純收入超過4800元。土壤肥沃平坦,氣候溫差適宜,非常有利於各種綠化苗木的生長培育。優越的自然環境加上“裕盛人”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憑著對園林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綠色生命的嚮往,求實、務實、創新,奮力、拼搏、進取。現已形成西北地區最大的苗木花卉繁育基地。

歷史

裕盛村原是渭河沖刷形成的荒河灘。明朝時,圈渭河南灘養馬。清宣統年間(1909—1911),外地難民來此落腳,墾荒種地,逐步成村,形成了南中號、新南號兩個村落。光緒(1875—1909)年間,將官舒雪松(二品協台)率領眾兵在渭河南岸屯田、養馬。期間開堰引渭灌淤造田,又沿渭河南岸修築8里大堤防洪,築路修橋,形成了大梁子、新灘梁子村;民國三年至二十二年(1914—1933),河南省發生蝗災水災,難民西逃來此墾荒,又先後形成了地母廟、馬家棚、和尚棚、仁合、仁義等村落。解放後,隨著農業合作化運動,裕盛村一帶也建立了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時,9個自然村合併,改名裕盛生產大隊,取富裕興盛之意。屬啞柏人民公社管轄。1984年在公社改鄉鎮、生產大隊改村時,更名為啞柏鎮裕盛村。

地理環境

裕盛村地處渭河與清水河之間的沖積平原上,史稱“夾青灘”。北與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毗鄰,僅一渭河之隔,地理位置等同深圳之於香港。南與關中著名傳統農貿集鎮啞柏鎮相距4公里,東西處在古都西安和寶雞兩大城市之間。

人口民族

裕盛村服務中心裕盛村服務中心
裕盛村80%以上的村民是來自全國16個省區165個縣的移民,姓氏龐雜。全村共有197姓,6個民族。多元文化聚集相處,形成了隔街方言不同一家4個省籍的獨特奇觀。其中以三秦文化和中原文化為主。至今,有一個村民小組非常完整地保留著河南民俗:說的河南話,行的河南禮。由於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孕育出了好客、開放、團結、進取、誠信、創新的村風。20世紀70年代,在周至就流傳有“看了紅樓夢,不如逛裕盛”之說,是指這裡村民打扮時髦、開放。

經濟狀況

裕盛村苗木花卉種植基地裕盛村苗木花卉種植基地
該村是苗木花卉專業生產村。現有苗木花卉種植面積達8000多畝,村民走出家門在外承包土地建苗圃15000畝,100%的農戶都從事苗木花卉產業。由村上籌資、集資投入上百萬元,建有一座大型苗木花卉交易市場。有16家綠化工程註冊公司;有50戶個體承包戶常年在外從事園林綠化工程和施工養護;有300多名專業人員常年在外銷售苗木花卉。該村的產品銷往西北、華北、東北、華東等20多個省、市,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苗木花卉生產和銷售集散地。2007年,該村苗木花卉總產值達到8000萬元,村人均純收入超過5000元,遠遠高於全縣平均數。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新農村的基礎建設。

社會事業

裕盛村風貌裕盛村風貌
全村主要道路水泥硬化14公里,合計11.2萬平方米。新修暗涵24000米。改廁1240戶,改灶1260戶,均超過總戶數96%以上。新安路燈286盞,村莊綠化總面積達66000平方米。私人擁有電腦145台。其中建立個人網站有60戶,寬頻入戶率達6%。電話入戶率達110%。目前全村私人擁有小車65輛,家用空調350多台,有400多戶蓋起了15-30萬元造價不等的歐式房。裕盛村委會辦公大樓也即將竣工。屆時,他們要把全村的苗木花卉公司都搬進去集中辦公。一個新潮、大氣、充滿魄力與朝氣的新地標又要引來四面八方來客的驚異和嘖嘖讚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