袿袍

《九懷·尊嘉》:“修余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南史·宋江夏文獻王義恭傳》:“舞伎正冬著袿衣,不得莊面。 ”

袿袍簡介

袿袍,漢代婦女的上等袍服。《禮記·雜記上》“內子以鞠衣、襃衣、素沙” 漢·鄭玄 註:“六服皆袍制,不襌。以素紗里之,如今袿袍襈重繒矣。” 孔穎達 疏:“袍制,謂連衣裳,有表有里,似袍,故云皆袍制不襌, 漢時有袿袍。”。
漢·王褒 《九懷·尊嘉》:“修余兮袿衣,騎霓兮南上。”《漢書·元後傳》“又獨衣絳緣諸於” 唐·顏師古 註:“諸於,大掖衣,即袿衣之類也。”《南史·宋江夏文獻王義恭傳》:“舞伎正冬著袿衣,不得莊面。”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嫦娥》:“次日,早往,則女先在,袿衣鮮明,大非前狀。”
袿袍是漢代婦女宴居之服,為斜裁的袍服,將將上闊下狹之斜幅垂於衣旁成為裝飾。由於衣襟曲轉盤繞,形成兩個上下狹窄的刀圭狀,故名袿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