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多家醫院的醫院輸液室內都是人滿為患,但放眼望去都是吊瓶,沒有一個打針的患者。在省人民醫院,40多歲的劉女士因感冒正在輸液。說起打針,她說,“我也納悶,原來打針治感冒很平常,好像是高燒不退才輸液,但現在只要感冒就得輸液。”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山西醫科大學一藥學專家說,吃藥、打針、輸液這三種方式,輸液的入藥過程省略了體液和細胞的免疫環節,藥液通過血液直接作用心臟,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最大。
分析
為啥都輸液:利潤更大,人體抗藥性增強
以常見的普通感冒為例。“吃藥治感冒,最多不超過20元。”若是打針,常規藥劑為安痛定+地塞米松+病毒唑+阿米卡星等,價格一般為15元左右,以一周為治療周期,加上注射費等相關費用,總開銷一般為百元左右。“相比吃藥、打針,輸液費用最高。”輸液治感冒的常用藥為抗病毒+抗感染+協同藥+液體+輸液器+床位費+輸液手續費,患者用藥越好,費用就越高。即便是在普通診所,每天也得百元左右,如果輸上6天,至少要花600元。在大醫院看病,價格還得翻一番。
按此計算,從打針到輸液,普通感冒患者所花葯費要漲近6倍。
人體“抗藥性增強”也是普遍採取輸液治療的原因之一。近年來,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人體內病毒的抗藥性越來越強。十幾年前,治發燒感冒,醫生只需開一支80萬單位的青黴素,打一針就治好了。而現在,普通感冒就得近800萬單位的抗生素。如今要治療普通感冒,按打針的給藥量算,患者要挨十多針。就算勻開,每天兩針,也得打5天。疼痛不說,治療效果還差。所以,如今看病只能選擇輸液。
由於病毒的“適應性”,患者常使用抗生素藥物,也使體內不斷產生“新一代耐藥菌”,導致原有抗生素失去治療效果。治病的藥是越用越好,藥量是越來越大,費用也自然猛漲。
省婦幼保健院小兒呼吸科門診李大夫也表示,“打針治感冒,理論上是沒問題的,但就兒童來說,並不提倡打針治療。”因兒童臀肌發育差,年幼時機體抵抗性差,易病。若大量頻繁進行臀肌注射,注射次數越多,幼兒臀肌纖維壞死幾率就越大。隨著兒童發育、骨骼生長,會因肌肉壞死形成“蛙腳病”。2004年,廣東連州黃太村曾發現,500多名小學生中有100個“蛙腳人”,患病主因就是大量肌肉注射,有的孩子一天就打9針。不過,李大夫也承認,不打針不意味著要輸液,大量輸液也會帶來潛在危害,特別是兒童。
專家呼籲
打針不應被取代
“不必要的輸液對患者來說,就是花錢買痛苦,對國家來講,更是醫療資源極大浪費。”省中醫學院一位醫學專家提供的資料顯示,肌肉注射近年來在醫院逐漸消失,實際上是濫用抗生素的最好證明。有資料顯示,在國外,輸液治療有嚴格控制,門診輸液率一般只在10%以下,中國的輸液率卻高達60%—70%。
“打針雖然有弊端,但不應完全被輸液取代。”這位專家表示,儘管國家對輸液實行優良製劑規範,規定輸液中每毫升不得有超過25微米的微粒,但輸液管道、護士操作等環節,都有可能使看不到的微粒隨液體輸入人體,這些微粒會附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會造成靜脈炎、肺動脈炎、肉芽腫、栓塞等。 “各種抗生素被大劑量、頻繁使用,既鍛鍊了細菌的耐受能力,又減弱了人體免疫力,長期下去,究竟還有什麼藥能治人類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