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袁霞,1933年2月出生於山東省黃縣,八一電影製片廠一級演員。1948年參加膠東文協文工團當演員,曾在《送郎參軍》中飾妻子、《王秀鸞》中飾婦女主任。1950年隨文工團編進空政文工團,在《英雄車地》、《反擊》等劇目中飾演角色。1956年考入八一電影製片廠當演員。三十多年來,她曾在故事片《激戰前夜》中飾公安戰士周潔,《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飾女主角何蘭芬並獲南斯拉夫國際電影節最佳優秀女演員獎,《金鈴傳》中飾蘭英嫂,《奇襲》中飾朴金玉,《帶兵的人》中飾連長妻子,《苦菜花》中飾星梅,《縣委書記》中飾妻子,《江山多嬌》中飾岳仙嫂,《鄂爾多斯風暴》中飾阿達瑪,《花枝俏》中飾母親等。並在一些話劇和電視劇中飾演重要角色。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生平故事
袁霞,1933年出生於山東省龍口市諸由北村。幼年在東北營口厚生國小讀書,後隨父母回家鄉上學。1948年參加膠東文協文工團。1950年4月調空軍政治部文工團任話劇團演員。1955年底轉業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六局工作。1956年4月考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196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調空軍高炮十一師政治部任文化幹事、副科長。1977年7月部隊改建復員到北京住宅公司當工人。1978年9月又調回八一電影製片廠任演員。袁霞是中國電影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名譽理事。總政老幹部學院創作研究員,國家一級演員。
從小想當文藝兵
袁霞小時候是個電影迷。在東北上國小時,她把父母給的零花錢都攢起來,一到星期天就和小夥伴們跑到電影院看電影,一看就是半天(電影是循環放映的),她常常被影片中人物的不幸遭遇感動得痛哭流涕。她覺得電影太奇妙了,但是有一點她不明白,為什麼好多事情都發生在那幾個人身上?
後來從大人那裡知道,那些人是演員,影片裡的故事都是他們演出來的。“啊,真了不起!”從那時起在她幼小心靈深處,突然萌生出一個連她自己都認為這輩子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長大後當一個電影演員。
十歲時袁霞隨父母回到山東老家。農村沒有電影看,可老解放區熱火朝天的文化生活,一下子把袁霞給迷住了。那時她的家鄉到處有劇團在演戲,經常在她們村周圍演出的是渤海軍區文工團,演的劇目有《白毛女》、《血淚仇》等。她把對電影的熱情全部傾注在了舞台上。每天晚上跟著劇團跑,再遠的路也不嫌累。這時她心中的夢想變了——長大後當個文藝兵。後來村里也成立了“劇團”,她就每天晚上坐在下面看大同學們排練,不論多晚她都堅持到底,簡直到了痴迷的程度。老師們見她聰明伶俐,就讓她和另外一名小女孩一起表演了舞蹈《春光好》。這是她第一次上舞台,由於在下面反覆練習,她一點也不緊張,從頭到尾沒有一點錯,於是博得台下一片掌聲。下台後老師們都過來祝賀她,說她跳得非常好。也許就是這個舞蹈成全了她,接下來老師又讓她演出了《兩種鑼聲》、《打漁殺家》、《改邪歸正》等劇目,不僅在本村演,還到周圍村子裡演。尤其是《改》劇中的二流子妻,袁霞演得非常有感情,因為丈夫不務正業,演到傷心處時她竟聲淚俱下,感動了所有的觀眾。都說“這小姑娘長的好,演的也好……”
為了能當上文藝兵,她曾偷偷跑到渤海軍區文工團後台要求當兵。人家看她太小,勸她過幾年再來。為此她悶悶不樂了很長時間。
1948年秋天,山東膠東文協文工團到她家鄉一帶招生,袁霞和幾位同學聽後異常興奮,第二天便跑去應試,結果如願以償她們被錄取了。但是她的繼母和姐姐知道後卻拉著她哭死哭活地說什麼也不讓她去。她只好佯裝不走,而第二天天還沒亮她就和小夥伴偷偷地上路了。
袁霞很幸運,到文工團不久就連續演出了《兄妹開荒》和《送郎參軍》兩個小歌劇。由於自身條件不錯,再加上在學校有了一些基礎,老同志們都誇她會演戲。
1949年5月青島解放前夕,她隨團急行軍向青島進發。途中她們幾個小演員每人還要用竹竿領著一位說唱組的盲人演員。老天又不作美,連續十多天,天天下大雨,道路泥濘難行,異常疲勞。袁霞的雙腳打滿了血泡……個別的小同志實在走不動就坐上了馬車。而袁霞卻硬是堅持了下來。經過半個多月的奔波,總算在青島解放的第二天夜裡她們趕到了青島。
進駐青島後,團里趕排了兩台大型歌劇《血淚仇》和《農公泊》在社會上公演。袁霞因為年齡小,沒有角色出演,便被分配在舞美隊搬道具和布布景,也跟著跑民眾(扮演民眾角色)。演不了戲怎么辦呢?她給自己訂了一個學習計畫,除完成領導上分配的這些任務外,白天學國語(國語),晚上看戲學表演。她隨身帶著一個小筆記本,每天寫上一兩句話,然後在每個字上標上四聲,反覆練習,這樣學起來效果很好。晚上演出時,每場布完景後她就退到邊幕後面看老同志們表演。天天如此,邊看邊琢磨:這段戲這么演的,那段戲那么演……慢慢地她也能悟出一些老同志們所以“這么演”和“那么演”的道理來,幾個月下來她感到頗有收穫,尤其是國語有了長足的進步。領導見她如此刻苦努力,接下來排演大型歌劇《王秀鸞》時,便讓她飾演婦女主任一角。這對她來說既是個機遇,也是個鍛鍊的機會。袁霞起早貪黑加倍努力並經常向老同志們請教,結果她沒有辜負領導的信任,很好地完成了角色任務。這些都為袁霞以後當文藝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她穿上了綠軍裝
1950年春,軍委空軍政治部成立文工團。經過一番考察,空軍領導決定從全國抽調四個綜合力量比較強的文工團(含膠東文協文工團)合併整編。四月份袁霞隨團調空軍。整編後,一些同志改行了,一些同志轉業了,袁霞則被留了下來,分配在話劇團任演員。這一年袁霞從小想當一名文藝兵的願望實現了。她感到萬分高興。
在空政文工團期間,袁霞可比過去忙多了,她不僅要參加話劇演出,由於歌舞團的女演員不夠,她還要參加《鄂爾多斯舞》、《土豆舞》、《高山族舞》、《腰鼓舞》、《花棍舞》、《俄羅斯舞》、《大生產舞》、《飛行員舞》等十幾個舞蹈的演出。這對袁霞倒是個全面的鍛鍊。這個階段演出的大型話劇有《反擊》(飾女工代表)、《把眼光放遠點》(飾老二妻)、《春風吹到諾敏河》(飾婦女主任)、《英雄陣地》(飾永年嫂)等。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期間,團里便帶著這些劇目到前線為作戰部隊巡迴演出。前線沒有禮堂,全都是在廣場搭土台子。演出中美國飛機經常來空襲,有時一個晚上好幾次,空襲過後再接著演……前線這種緊張而艱苦的生活對袁霞來說,是個很大的鍛鍊和考驗,但她表現得很堅強。
1951年空軍有了第一批女飛行員。五月份團里派袁霞和其他七位女演員來到航校體驗生活。袁霞被分配在空勤,隨女飛行員們生活了四個月。女飛行員們那種不怕苦,不甘落後的奮鬥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她。看著每天刻苦頑強的訓練直至放了單飛的女飛行員們,袁霞由衷地為她們高興,她下定決心好好向女飛行員們學習,把戲演好。日本教員在帶飛中感覺袁霞的接受能力很強,條件不錯,就多次動員她改行當飛行員,並說:“袁霞一定能飛出來。”但都被袁霞婉言謝絕了。因為她太愛她的表演事業了。
不久,團里抽調一部分人員到抗美援朝第一線的部隊中進行鍛鍊。袁霞和另外兩個同志被分配到空軍英雄張積慧團。前線空襲警報不斷。她的工作是每天凌晨三點起床,隨地勤人員到機場,和他們一起維護飛機。她能做的工作就是兩件事——清洗機器零件和擰螺絲釘,她每做完一件工作都必須經過機械師的仔細檢查和加固後才算完成。進入冬季後工作和生活就更艱苦了。東北的天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袁霞的兩隻手凍得又紅又腫,但她從不叫苦叫累。就這樣每天都要冒著敵機空襲的危險,送走一批又一批迎敵的飛機,然後又望眼欲穿地期待著它們的凱鏇歸來。抗美援朝的幾個月,不僅使袁霞真正經受了戰爭的考驗和鍛鍊,也讓她經歷了多次失去戰友的悲痛。
哪裡需要哪裡去
1955年部隊撤銷話劇團。劉亞樓司令員為了保存空政話劇團這支力量,就將話劇團調到南京。當時袁霞已懷孕,家人不同意長期兩地分居,於是袁霞留了下來。當年又正進行肅反運動,北京所有的文藝團體一律凍結。無奈年底只好轉業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六局人事科做人事工作。
1956年4月,袁霞的產假還沒滿,就聽曲雲說“八一電影製片廠新成立的演員劇團正在招生”。袁霞一聽興奮極了,她們準備了幾個小節目便前去報考,結果很順利地通過了。她的小品《買火車票》的表演,感動了所有的考官。當時廠里有一部反映福建前線反特的故事片《激戰前夜》正在籌備,導演王冰、馮一夫便啟用了袁霞飾演女一號(公安人員周潔)。有戲演了,袁霞顧不上家了,把兩個月大的女兒留給丈夫,便隨攝製組奔赴炮火連天的福建前線,在離國民黨盤踞的金門島很近的小嶝島上體驗生活。當時正值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之時,為破壞我們正在修建的連線大陸和大嶝島(小嶝島北面)的大堤,敵人每天定時定向地向大堤處打炮。袁霞除了每天跟隨島上的民兵站崗放哨外,還要抽出兩個小時學游泳(戲中需要)。結果有一天敵人突然改變了打炮的時間和方向,連向小嶝島上和海邊打了好幾炮,致使數人死傷。有一發炮彈正好打在她練游泳的地方,正在學游泳的袁霞,若不是教員趙松的催喊和拽著跑得快,也就葬身於敵人的炮火之下了。袁霞是個要強的人,雖然沒有學會游泳,但拍攝跳海搶救作戰圖的一場戲時,她硬是毫不猶豫地跳進十幾米深的大海里,然後搶救小組的同志再下海把她救上來。這個鏡頭反覆拍了四次,後兩次拍攝(補拍)時,已是第二年的一月份了,天氣很冷,男演員下水前都喝幾口酒禦寒,袁霞不會喝酒,不巧又趕上身體不適,但為了不影響進度,她還是堅持著又跳了兩次……她說連這點勇氣都沒有還怎么當演員啊!這是袁霞步入影壇的第一部作品,雖算不上成功之作,但卻使她得到了鍛鍊,積累了經驗。
1958年她又被王苹導演選中,在反映地下工作鬥爭的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擔任女一號何蘭芬。這個角色對她這個年輕演員來講確實難度很大,一是劇中角色的身份幾經變化,開始是天真熱情的女工,後來是湘繡商的妻子,雜鋪店的老闆娘,修理工的妻子等等。二是時間跨度大,前後歷時十幾年。面對困難,袁霞說:要感謝生活,感謝導演,感謝攝製組各部門的幫助。為了熟悉生活,導演帶領主要創作人員到上海體驗生活。首先請了許多在白區工作過的同志作報告,接著袁霞就下到小作坊里和工人們一起繅絲。上海的夏天酷熱難挨,一個星期下來,天天汗流浹背。在參觀關押李白烈士的監獄及酷刑室時,使袁霞受到極大的震撼,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角色塑造好,以此來慰藉烈士的英靈。尤其是聽了她的角色的原型,李白烈士的夫人裘慧英同志講述了她與李白烈士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的生活後,使袁霞逐漸進入了角色。當她化好妝,穿好服裝在鏡子前一站,她相信鏡中的自己就是何蘭芬。她刻苦鑽研,廢寢忘食。整個內景拍攝三個月的時間,她沒有回過家。談到如何把握角色時,她說這個戲的導演對她的幫助太大了,首先是力排眾議啟用了她,而且可以說每一場戲,每一個鏡頭,都是在導演的指導下完成的。她始終忘不了導演每天都要囑咐她的一句話:“袁霞,一定要進入規定情景。”她說這樣一來她就進入角色,在拍攝時就會真的去聽、去看、去反映……在鏡頭前就像生活一樣,一點也不緊張了。她說導演的這句話使她受益一輩子,直到現在拍戲,她仍然堅持“進入規定情景”。另外與老演員孫道臨的合作也使她受益匪淺。孫道臨的自然的表演風格對她影響很大,他們合作的很默契。導演對袁霞的戲也很滿意。常常是拍完一場戲後,拍拍袁霞的肩膀,鼓勵又讚賞地說:“袁霞,就這么演!”聽到這句話,袁霞的信心更足了。在這樣一部頌揚我黨地下工作者的經典影片中,袁霞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英勇,頑強,機智而又善良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年底,《永不消逝的電波》影片被文化部評為優秀影片。袁霞則被八一廠評為先進生產者。接著袁霞又拍了《金鈴傳》(飾嫂子)、《縣委書記》(飾書記妻)、《江山多嬌》(飾岳仙嫂)、《奇襲》(飾朴金玉)、《鄂爾多斯風暴》(飾巴達瑪)、《帶兵的人》(飾秀蘭)、《苦萊花》(飾星梅)等等。星梅是袁霞在這一時期成功塑造的又一個開朗、熱情、勇敢、頑強的女共產黨員形象。
1965年7月她又參加了總政工作組去山西農村進行了一年的“社教”。本想回廠後能繼續上片,沒想到“文革”開始了,電影停拍了,無事可做。袁霞不甘心這么庸庸碌碌地過日子,1970年春與丈夫一起下基層,到內蒙草原上一支空軍高炮部隊,在政治部宣傳科當幹事,一年後任副科長。
1971年秋,袁霞又隨中國築路工程隊“抗美援老”進駐寮國,幫助寮國人民修公路。那個地方一年要下半年的雨,住進深山老林,修防空洞(美機經常來轟炸)、種菜、砍柴……生活非常艱苦。因為缺乏營養,許多同志得了夜盲症,袁霞除工作外,每天還要給大家燒竹葉水喝……就這樣過了兩年多的戰地生活,1973年底回國。
1977年7月部隊改建,袁霞脫下軍裝復員回到北京,在北京住宅公司器材處任倉庫保管員、秘書等工作。在銀幕上有突出表現的袁霞,做其他工作也同樣出色,時年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
中年重返八一廠
使袁霞沒有想到的是,1978年7月在南斯拉夫舉辦的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奮鬥”國際電影節上,由於她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出色表演,獲得了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獲獎後袁霞很快就被八一廠調回演員劇團繼續做演員工作。於是,袁霞第三次穿上了軍裝。又可以拍戲了,袁霞的心情無比興奮。
回到八一廠後的袁霞希望多拍戲,把失去的時間追回來。她先是在話劇《救救她》中飾演老教師方媛,接著又拍攝了影片《花枝俏》(飾母親),《螺鏇》(飾石嫂)、《紅線》(飾林山嫂)、《風雨下鐘山》(飾張治中夫人)、《再生之地》(飾瑞芬)、《失去的歌聲》(飾秦老師)、《劉胡蘭》(飾奶奶)、《紅嫂》(飾王嬸)、《肝膽相照》(飾何香凝)等。
每年上片的淡季,劇團都排演舞台劇到部隊演出。她歷年參加演出的劇目有《夜店》(飾小妹)、《三個戰友》(飾女主角)、《比翼齊飛》(飾桂枝)、《陽關大道》(飾妻子)、《保衛和平》(飾金春香)、《一家人》(飾母親)、《霓虹燈下的哨兵》(飾阿香,曾受到周恩來總理及羅瑞卿總長、肖華主任的接見和讚揚。)《分家》(飾妻子)、《探親家》(飾兒媳)、《向北方》(飾母親)等。
五六十年代,通過系統的聆聽蘇聯專家授課,以及系統的學習史氏表演體系,加上經常觀摩學習,使袁霞的業務理論及表演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自1982年起,她更多的是參加一些電視劇的拍攝,如《女隊長》、《熱泉》、《五十一張照片》、《案與法》、《喋血四平》、《趟過男人河的女人》、《百姓》、《大漢悲歌》、《大宋提刑官·Ⅱ》等等。至2006年6月,她參加拍攝及演出的影、視、劇可逾百部,其中電影18部、電視電影3部,小品1部,電視劇50部,舞台劇30餘部。
霞刻苦、敬業,做事決不半途而廢也決不馬虎從事,不論做什麼事,不做則已,做就一定要做好。“有志者事競成”,是她的座右銘。1964年為聲援越南人民的抗美鬥爭,團里趕排了一組反映越南人民抗美鬥爭的小話劇,袁霞當時正在上片沒有參加。可到了演出的前一天,突然決定換演員,要袁霞來演《向北方》中的母親,連背詞帶排練只有一天半的時間。袁霞沒有推辭,她整整一個晚上沒睡,硬是把母親大段大段的台詞全都背了下來,演出時竟然沒有錯一個字。同志們都說她聰明記詞快,可她說除了加倍努力,她沒有任何訣竅。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她立過三等功一次,五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七次受嘉獎。輿論界這樣評論袁霞:“袁霞的表演最大的特點是自然、樸實、不矯揉造作,不像在表演,而是在生活”(摘自《人物》)。“她在塑造角色時,總是從生活出發,從彼時彼地的生活中尋求表現角色的依據,賦予角色鮮明的個性。《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何蘭芬,《金鈴傳》中的蘭英嫂,《鄂爾多斯風暴》中的巴達瑪,《苦菜花》中的星梅,《花枝俏》中的母親,《風雨下鐘山》中的張治中夫人,她們多姿多彩,相互間毫無雷同,都有獨特性格的藝術形象,都是從袁霞自己的本色中脫穎而出的(摘自《中國電影家列傳》)。
1988年11月袁霞離休了,但她卻離而不休,一方面仍繼續拍戲,離休18年來拍攝影、視、劇40部。另一方面入總政老幹部學院學習國畫和書法。她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參展均獲好評。曾獲北京電視台書畫展二等獎,全國書畫大賽銅獎及五個優秀獎。多幅作品被各地陳列館、畫院收藏。20餘幅作品被收入《中國二十世紀美術全集》、《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墨寶收藏指南》、《中韓名家精品大典》等16本畫冊。原總政老幹部學院李偉院長這樣評價說:“袁霞多才多藝,在繪畫上是大器晚成啊!”她的辭條被收入《中國當代名人錄》、《中國婦女名人錄》、《中國藝術家辭典》、《中國電影家列傳》、《中國電影演員百人傳》、《影視春秋》等辭書。
袁霞的藝術人生既曲折而又富有傳奇色彩。談起這些,她總是說,每一步經歷都是一次考驗,每一個轉折都是一次磨練。考驗與磨練使袁霞拓寬了視野,積澱了知識,豐富了生活,增長了才幹。
電影作品
楊子榮 (1999) 紅嫂 (1997) 劉胡蘭 (1996) 失去的歌聲 (1984) .... 秦老師 再生之地 (1983) 風雨下鐘山 (1982) 紅線 (1982) .... 林山嫂 螺鏇 (1981) .... 石嫂 花枝俏 (1980) .... 母親 苦菜花 (1965) .... 星梅 帶兵的人 (1964) .... 秀蘭 鄂爾多斯風暴 (1962) .... 巴達瑪 奇襲 (1960) .... 朴金玉 江山多嬌 (1959) .... 嫂子 縣委書記 (1958) .... 周妻 金鈴傳 (1958) .... 蘭英嫂 永不消逝的電波 (1958) .... 何蘭芬 激戰前夜 (1957) .... 周潔 蘆花飄飄。
電視劇作品
《大宋提刑2》飾演宋母
書畫作品
袁霞還是一位畫家。17歲參軍,在文工團分到舞美組,開始了她的繪畫生涯。離休後,她參加總政老年學院國畫班,只要不外出不上戲,就一頭扎進自己的畫室。她的工筆畫相當可觀。她畫的葡萄,著墨細膩,活脫、逼真,色彩柔和淡雅,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果實,體現出和諧的甜美。她已將螢幕塑造角色的靈氣融和在繪畫之中。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