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裕校家庭博物館

袁裕校家庭博物館

袁裕校家庭博物館是中國首家平民家庭博物館,於2011年9月30日開館,位於湖北省宜昌市點軍區五龍村五龍河街,占地30畝,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

基本信息

簡介

館展實物收藏品達2萬餘件;圖文史料1萬餘件,其中包括了逾200萬字的100餘卷《家庭檔案》及近60萬字的《袁裕校家志》。館展內容涵蓋了袁裕校家庭自19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100餘年歷史;又上溯至該家庭始祖從河南遷徙到興山定居的1461年,時間跨度500年。

宜昌是楚文化發源地,文化歷史厚重深沉。袁裕校家庭博物館作為中國首個平民家庭博物館,收藏了袁家4代自清末到新中國百年來的生活生產實物和非物質的家庭文化遺產,並整理出家庭檔案,編撰成《袁裕校家志》,記錄了百餘年來宜昌的變化發展,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檔案,填補了中國方誌史上家庭志書的空白,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而且印證了歷史和時代的進步,該館的建成是宜昌文化事業創新發展美麗畫卷的又一道亮麗風景。

袁裕校家庭博物館成為愛國傳統教育基地和宜昌市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地標。各種基地也在博物館紛紛掛牌。“國防教育基地”、“省情市情教育基地”、“湖北省家庭檔案館示範基地”、 “宜昌市智慧財產權保護單位”、“教學實習基地”等都在博物館的門口樹立了牌子。

展品來歷

館中的每一件器物上,都有生活留下的溫度。

這些展品,全部從袁家四代人歷時百年的生活中積聚而來。這裡有個故事。上世紀二十年代,大字不識、世代農民的袁家祖父到縣城看布告,被人譏諷為“睜眼瞎”。祖父回家後下定決心,不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一定要讓自己的子孫成為文化人,並且記錄下這個奮鬥過程,使後人銘記。從此,袁家人都遵循一個獨特的祖訓:凡用過的東西不準扔掉,要留著,以保存家族的歷史。因為這條祖訓,只要是丟掉了自己使用過的東西,家裡的幾代人沒少為這“奇怪的”規矩受過懲罰。曾有一次,家人用5元錢的價格賣掉了一個實在不能使用的電飯煲,館主卻又瞞著家人,花20元錢從破爛王那裡收購了回來。

在館中參觀,一邊看著展品,一邊聽袁家第三代、現任館主袁裕校介紹著“我爺爺”、“我爸爸”和“我女兒”的故事的時候,感覺每一件展品都鮮活生動了起來,閃爍著生活的光亮。

是呀,這些展品收藏的歷史是親切的、貼近的,富有親和力的。如果是在別的博物館參觀,你看到的可能是宏大敘事,是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無關的他者的歷史,但在這裡卻明顯不同:在奶奶的灶台上放著的,是曾經熟悉,但已難得一見的陶製油鹽罐;在父親出門常帶的玻璃杯上,或許還有母親親手為他編織的防燙防摔膠絲杯套;求學時使用的檯燈上,有不小心摔傷的凹痕;孩子出生時的塑膠洗澡盆也安靜地在那裡,像在等待一盆剛燒開的清水。這些器物雖然是沉默的,但這種沉默的講述非常有力,像是不小心走進了數十年前的老家,或熟悉的鄰居家。每一件器物都可親可感,像從手中剛剛離開。

袁裕校家庭博物館的創建,有三個要素缺一不可。首先是自家家規的長期執行,得以積累下兩萬件的藏品。其次對收藏品要有細心的維護。袁裕校下海經商的盈餘,大都投入到了這些器物的保養和維護之中。當然主要的,還是有創建家庭博物館的創意。

館藏文物

館中展出的,是來自三峽地區興山縣一個普通移民家庭——袁裕校家四代人一百年來日常生活用過的具體器物。在展出的兩萬多件器物上,負載的是這家人百年來的奮鬥經歷和悲歡憂喜。

袁家的譜系是——第一代祖父輩是目不識丁的山區農民,第二代父輩是新中國的銀行幹部,第三代的館主是曾經的國家幹部,後來的下海商人,第四代館主的女兒是留學澳洲的莘莘學子。

上世紀三十年代祖父穿過的長袍馬褂,五十年代父親用過的搪瓷盆、茶杯,八十年代館主踩過的縫紉機,新世紀女兒從澳洲寄回的袋鼠皮飾……

這些展品談不上珍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曾隨處可見。可是,當它們走過時間的長河,聚集在一起並集中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內心深處的記憶就被不可遏制地被激發了,不禁引起強烈的共鳴!

袁裕校家庭博物館展品 袁裕校家庭博物館展品

館中兩萬多件實物中,有家具、衣物、日用品、糧票布票、雜誌報紙、家庭生產器具、墓碑等;大的有雕花床,小的有繡花針。在留存的文字資料中,有公糧契約、購物清單等,件件記錄著普通人家的生活瑣事。

走進博物館,如同走進了時間,像看到了歷史具體的層層切面。

其他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裡有個特別的展室——一邊是懺悔牆,一邊是榮譽牆。袁家從不忌諱家人所犯的錯誤,從祖父以來的三代人每個人都記錄下生活中需要反省的事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便讓後世子孫引以為戒。榮譽牆上展示的是家人所獲得的榮譽,記錄下家庭成員所獲得的榮譽。

為了更好地記錄家史,剛建完博物館的袁裕校又靜悄悄做了一件事:修志。這本名叫《袁家百年家志》的60萬字的家志,剛剛完成手稿,分為籍貫沿革、結構成員、文化教育、民俗風情以及大事記等,詳細記錄了袁家的歷史。它和館藏的兩萬件實物一起,成為這家平民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1年6月14日,第四屆“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評選”活動揭曉,袁裕校榮獲“年度貢獻獎”。評審會給他的頒獎詞是:一個家庭博物館,是100餘年來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教材。他用豐富而翔實的家庭史料見證著歷史的盛衰和變遷,填補了我國家庭方誌史上的一個空白。6月15日,《新聞聯播》對其進行新聞報導。

2014宜昌新春第一課展播的四名取材的典型事跡和典型人物中,其中有一位是創建中國首家平民家庭博物館的袁裕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