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汝波

袁汝波

袁汝波,1956年7月生,河南開封人, 1982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系,1982年畢業於開封師院現河南大學美術系。任教於襄城師範;1983年調河南大學美術系任教,現為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美術研究所所長、研究生導師、河南省美協理事、省國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基本信息

生平

原籍河南新蔡。

畫家袁汝波 畫家袁汝波

1956年生,現為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研究所所長、教授、研究生導師,河南省美協人物畫藝委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袁汝波先生作品以水墨寫意人物畫為主,體現現實主義畫風,人物造型準確生動,筆墨修養深厚。論文多篇在《美術》、《美術觀察》等國家藝術類核心期刊發表,作品《老人》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出工》被中南海收藏,《央視主持人》被中央電視台收藏。

作品及榮譽

袁汝波作品 袁汝波作品

作品《塬風》、《新石頭記》入選全國八屆美展,《獎狀》入選全國人物畫展,《消失的靜地》、《盪鞦韆》入選全國體育畫展,《和諧》入選全國工筆畫展,《老人》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出工》被中南海收藏,紀念毛澤東《講話》全國美展,《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全國畫展》入選中央美院美術研究主編的《2004年中國畫藝術年鑑》。一些作品在悉尼、舊金山、荷蘭等地展出並獲獎,一些作品在《國畫家》、《美術觀察》、《書與畫》、《光明日報》等報刊介紹或發表。

出版有《速寫技法與實踐》、《中國當代畫家自選小輯·袁汝波》。 作品曾入選第八屆、十屆全國美展、全國體育美展、全國工筆畫展、全國人物畫展、紀念毛澤東《講話》全國美展,《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全國畫展》入選中央美院美術研究主編的《2004年中國畫藝術年鑑》。並有作品赴美國、澳大利亞、荷蘭等地展出及獲獎。

評價

袁汝波 袁汝波

“丹青難寫是精神。”不要說河南國畫界,放眼全國畫壇的寫意人物創作,像袁汝波這樣一意孤行去開拓現實主義繪畫傳統,直面當代人的精神世界,用水墨功夫去提煉並誇張其樂觀向上的生活情趣的畫家,刻下實屬鳳毛麟角而難能可貴。

袁汝波作品 袁汝波作品

汝波畫的不是高士美人,也不是所謂“禮失存於野"的邊疆人物,他主創的人物題材大體是兩類,一是中原的農村農民,二是學校的學生,都是和自己的生活教學經歷密切關聯十分熟悉的。不是說古人和少數民族人物不可描繪,其實,由黃胄在共和國初期開創並概括的邊疆風情人物畫,適應了國畫革新和民族團結的雙重政治需要,繁榮了國畫創作推動創新且延續至今。然而,由昔日天才探索的崎嶇小路如今多頭學步而泛濫,有人承襲著貌似圓熟的筆墨程式,將現代人物或與山水、花鳥交相組合,細細品來,甜俗的式樣掩不住生命形態的蒼白呆板,實際上在演繹著。另類的古畫翻新:袁汝波則完全不同,他那類之於水墨雕塑的粗獷多變的人物造型,雖然描繪的不過是“我的父親母親”或“我的兄弟姐妹,既家常又親近,但大刀闊斧、酣暢淋漓地表現和抒發了農民與學生精神風貌的現在時。

讀袁汝波的作品,分明和國畫鑑賞中歷來尊崇氣息高古的論調不同,但的確在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揭示並表現出了美與好看。這使我聯想到現代美術史上一次並不廣為人知的關於人物畫創作的爭論。不少讀書人至今對豐子愷筆下的墨筆人物讚賞不絕,但周作人對之批評不依不饒,“豐君的畫,我向來不甚贊成,形似竹久夢二者,但浮滑膚淺,不懂‘滑稽’趣味……”(周作人1963年4月4日致鮑耀明的信)知堂此說滑稽實指幽默

以日日年年的速寫功課打下紮實根底,進而仰觀俯察芸芸萬類,每於積儲盈胸之際,揮斥水墨,牽引線條,骨肉俱立,結構停勻,此袁汝波藝術創作之大略也。名字中有水者多宜於藝術,袁汝波則簡直吞吐著滾滾浪濤。朱子有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袁汝波的藝術長流源於他的敏感與勤勉,似亦與其故里新蔡有關。

八大山人誇張鳥和魚的眼睛,葉淺予和袁汝波著力於人物動態的誇張,給視覺造成的衝擊並因此而導致詩意的聯想,或許作如是觀,才能參出周作人批評豐氏畫的深意來。

袁汝波作品 袁汝波作品

前人論畫還有“甜俗”和“苦澀"之別:袁汝波表現現實生活的水墨人物畫,分明不是明清小品或“雅舍談趣”一類閒適的“美文”。但他的水墨人物畫卻可以引導並提升閱讀和欣賞的口味’;繼而又可提高品位。如何理解“筆墨當隨時代”這句口頭禪?國畫的蛻變與新生,在現代水墨的漫漶與延續中,袁汝波或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存在。

三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南海收藏、中央電視台收藏。

多幅作品在《美術》、《美術觀察》、《國畫》、《國畫家》、《中國書畫》、《美術大觀》、《書與畫》、《美術界》等國家級報刊介紹。

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有《袁汝波·中國當代畫家自選小輯》,國際海洋出版社出版有《速寫技法與實踐》,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有《袁汝波水墨人物·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個案研究》。

古人論畫,有“畫鬼魅容易畫馬難”之說,將其引申至今日畫壇.則是畫古人容易畫今人難。袁氏筆下的水墨人物,近接正統學院派人物畫家蔣兆和的以線條與皴擦相結合的現實主義表現形式的衣缽,兼取黃胄的速寫技法,他對正宗水墨精神誠實而中庸的把握,不甘於技術上的製作與重複;不在筆墨情趣上取巧和媚俗,矢志追求的是國畫藝術本質上的翻新。

這么說並非故作驚人之論。

引人注目首先是其畫面之滿。無論是斗方與條幅,他除了人物肖像或特寫,大多都有文學性和故事情節的抒寫與刻畫,鋪天蓋地的水墨堆疊中層次分明,人物的眼神與表情細緻精確,既有院體畫的繁複與厚重,又有文人畫的寫意和空靈。寓空靈於厚重之中,畫家深得水墨精魂而肆無忌憚地自由揮灑。
其次是人物造型和構圖的扭曲與向背:,貌似對立和緊張的人物姿勢總體上造就畫面的統一與和諧,熱烈、歡快的情景,幽默、誇張的情緒,傳統水墨藉助西畫光影表現技巧,演繹出諸如《烽火腰鼓》《周末派對》《情雨》等生龍活虎、活色生香的現實藝術佳作。
讀袁汝波的作品,分明和國畫鑑賞中歷來尊崇氣息高古的論調不同,但的確在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揭示並表現出了美與好看。這使我聯想到現代美術史上一次並不廣為人知的關於人物畫創作的爭論。不少讀書人至今對豐子愷筆下的墨筆人物讚賞不絕,但周作人對之批評不依不饒,“豐君的畫,我向來不甚贊成,形似竹久夢二者,但浮滑膚淺,不懂‘滑稽’趣味……”(周作人1963年4月4日致鮑耀明的信)知堂此說滑稽實指幽默,平實而論,豐氏筆下的兒童畫確切表現了其天真,但更多描繪現實“社會相”的人物表情,不外是古式的喜怒哀樂。而作為創新藝術的國畫,不能僅僅是經典的承襲與翻新,物象的描摹和重視,重要的是離不開主觀的誇張。徐悲鴻評葉淺予人物畫的優點,“漫畫家之觀點在捕捉物象之特殊性格,從而誇張之,其目的在予人以更深之刺激……”
八大山人誇張鳥和魚的眼睛,葉淺予和袁汝波著力於人物動態的誇張,給視覺造成的衝擊並因此而導致詩意的聯想,或許作如是觀,才能參出周作人批評豐氏畫的深意來。
前人論畫還有“甜俗”和“苦澀"之別:袁汝波表現現實生活的水墨人物畫,分明不是明清小品或“雅舍談趣”一類閒適的“美文”。但他的水墨人物畫卻可以引導並提升閱讀和欣賞的口味’;繼而又可提高品位。如何理解“筆墨當隨時代”這句口頭禪?國畫的蛻變與新生,在現代水墨的漫漶與延續中,袁汝波或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存在。

獲獎情況

◆1990年作品《消失的靜地》入選“第二屆全國體育美展”。

◆1994年作品《塬風》入選“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獲河南展區金獎。

◆1997年作品《妞妞的新獎狀》入選“全國中國畫展”。

袁汝波作品 袁汝波作品

◆1997年11月作品《和諧》入選“全國工筆畫展”。◆2001年作品《盪鞦韆》入選“第五屆全國體育美展”。

◆2002年9月作品《紅果》入選“全國中國畫展”。

◆2002年作品《收穫》入選“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六十周年全國美展”,獲河南展區金獎。

◆2004年作品《採風》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獲河南展區金獎。

◆2004年作品入編中央美院美術研究主編《2004年中國畫藝術年鑑》(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2005年作品《楊靖宇將軍》入選“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全國美展”。

◆2007年作品入編中國國家畫院藝術科學研究課題《畫品叢書?袁汝波篇》。

◆2007年作品入編《二十世紀五零一代中國畫?人物卷》(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7年作品入編《當代中國畫名家》(河北美術出版社)。

袁汝波作品 袁汝波作品

◆2008年作品《戀山》入選“全國首屆線描展”。

◆2008年作品《最可愛的人》入選“心繫汶川全國美展”。

◆2008年1月作品入選“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展”,得到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接見並獲得了高度評價。

◆2008年被評選為中國當代30位最具學術價值和市場潛力的(人物)畫家。

◆2009年作品《重建》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9年7月作品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典集》(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9年8月作品入編《迎建國六十周年藝術名家作品精粹》(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0年10月,其作品參加河南省華夏美術館主辦的“墨舞中原——中原畫風領軍人物精品展”。

出版書籍

◆2001年4月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畫家自選小輯?袁汝波》。

◆2004年3月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個案研究?袁汝波水墨人物》。

◆2007年10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美術家?袁汝波》。

◆2008年4月中國藝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系列?袁汝波》。

◆2009年3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袁汝波畫集》。◆2009年4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中國美術畫史?袁汝波作品集》。

◆2009年6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畫家袁汝波》。

作品賞析

作品

袁汝波 袁汝波
袁汝波作品 袁汝波作品
袁汝波作品 袁汝波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