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介紹
袁勁中1941年生於上海。師從陳師曾入室女弟子、海派畫家、畫論家江南萍,被其視若親生子女。袁勁中擅長山水墨畫,其山水、花鳥、人物皆可觀,亦畫西畫之水彩、水彩、油畫,故能兼汲中西之長。他的水墨畫意境開闊清遠,墨韻蒼勁渾雄,自有一種得自然真諦的氣概,故深為創大業,做大事者賞識。
1996年,袁勁中應文化部之邀,參加救災義賣,一幅《莫乾山清秋》,即以77萬美元之價,為新加坡一家銀行總裁收藏。 袁勁中先生面目清瘦,銀髮飄逸,談風幽默,童心未泯,他說:“人到世上走一趟不容易,有的人一生只能碰面一二次,是緣份就要好好珍惜。”
袁勁中自幼父母雙亡,9歲時因其聰明好學,被在上海博物館工作的女畫家江南萍收為入室弟子。江南萍是中國近代大畫論家、大畫家陳師曾的傳人,她的畫風以典雅精緻著稱,擅長畫梅花,江南萍教袁勁中畫畫全面、細緻、具體。常常帶他去上海博物館藝海中品評歷代名作,培養其審美鑑賞能力。江南萍一生未生養子女,視袁勁中若親生,不僅教袁勁中學畫,學做人,對袁的生活也關懷備至,三十八年從不間斷。
袁勁中早年學畫,刻苦臨摹了江南萍大量的作品,從用筆用墨到色彩,爛熟於筆端,同時,他“一手面向傳統,”又“一手伸向生活;”其畫作既師承江南萍的筆意,又具自家風格,江南萍晚年重病期間,把自己十六頁手稿送給袁勁中,手稿題詞“此冊十六頁,為青年同學互相學習所用,勁中深愛書畫,今余已老,且居兩地不能隨時與之研究,即以此贈送,以供永久為參考,希望保存之。乙丑之冬江南萍時年八十又五。”
文革開始後,袁勁中與恩師江南萍在上海分手,從此浪跡天涯,走遍大半箇中國,為了謀生,袁勁中做過漆匠、販過煤炭,當過鄉下郎中,更多的時間在鄉村工藝廠作畫師,正是這種苦不堪言的山野生活,使這位原來躲在上海文史館中的“書蟲”蛻化為生活中的前行者;從理想的精彩降落到現實的平淡、苦難。從此不避荒野大澤、迢遞吳山、櫛風沭雨,鄰人皆道苦,吾卻萬般開心,精神無羈,信馬由韁。所以袁勁中的畫,有的是青山大野,雲天寬瀑,且不屈山經曲折,淹進無限的幽谷。
1996年,南方發生百年未遇的洪水,袁勁中正在北京參加一個會議,文化部,中國紅十字會提請參會者各作一幅書畫,參加義賣,賑災救人。袁勁中在一周時間裡創作了一幅《莫乾山清秋》圖,比平時速度快了4倍,收筆之時,因體力、精力嚴重透支而站立不穩。這幅畫賣出了所有畫中之最高價77萬美元,袁勁中能國家出一份微薄之力感到十分自豪。該畫後被《中日現代美術通簽》收錄。
創作理念
袁勁中認為研究中國畫要以生活為基礎,以立意造想最奇為突破口。作畫者既要認識和恪守藝術和自然的基本規律,也要有膽略調動規律變化它,為自己的作品服務。袁勁中說:“作品要經得起時間與空間的驗,要對自己和藏畫者負責。”因此,他把自己不成功的畫,或者稍有瑕疵,也可賣出好價的畫,至少也可給朋友留個紀念,他卻把這些畫撕個粉碎。他畫畫長達五十多年,傳統技巧操作自如,同時揉進了他現代人的審美意識,業已形成自己的藝術個性。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最喜歡的是松和瀑布,他畫的松,氣旺神暢,頑強不屈,他畫的瀑布,筆墨華潤,高潔淡雅,可謂畫如其人。
萬里平疇固好,終覺有些單調,一覽無餘之際,少蘊藉,少餘味,不及山川形勝的變化多端開人胸襟。
山、水雖相提並論,事實上在自然中,山的比重要遠大於水。君不見,無限峰巒簇擁環抱,黃河也只如一帶。然則,正是水的靈動,賦山予變化、予潤澤、予樂感、予靈氣,所以,水才得以與山平起平坐,無分高下。
作品評價
看袁勁中這幅《紫煙峰曉雲》,峭拔巍峨之山,盡在雲裹水流間,可知他已深悟山水相輔相成之妙功。他的山,應當說是比較寫實的。遠山青黛,只以寥寥數筆淡墨抹出,近處山形各異,略帶斜欹之勢,似齊向東方恭候朝陽。這山並非青翠鬱郁,只是點綴樹木於岩石之間,顯示出堅硬的質地。前景卻著重寫樹,有綠葉紛披,亦有繁花勝雪,讓觀者如置身其間,倍感親切。
然而他的水,卻無疑帶種想像中的超拔的精神氣質和力量。那股自高而下的山泉,幾如一條河流,水量充沛,氣勢驚人,從數十米高處直流而下,跌宕成瀑,我們似乎聽得到那潑喇喇的水聲,感受到激濺撲面的細碎水珠以及腳下水石相擊的轟鳴震動。這股大水再加上由水變幻而來的雲海霧沼,與山巒相激盪相纏綿,使天地間生機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