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衾枕
拼音
qīn zhěn

出處與詳解
被子和枕頭。泛指臥具。
南朝 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詩:“衾枕昧節候,蹇開暫窺臨。”
唐 孟浩然《晚春臥病寄張八》:念我平生好,江鄉遠從政。雲山阻夢思,衾枕勞歌詠。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生涯已寥落,國步乃迍邅。衾枕成蕪沒,池塘作棄捐。
唐 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間折竹聲。”
唐白行簡《李娃傳》:“幃幙簾榻,煥然奪目,妝奩衾枕,亦皆侈麗。”
唐 孟郊 《酬李侍御書記秋夕雨中病假見寄》詩:“未覺衾枕倦,久為章奏嬰。”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小翠》:“屢試之,果不痴。大喜,如獲異寶。至晚,還榻故處,更設衾枕以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