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真縣

衛真縣

古地名,即今老子故里鹿邑縣。衛真縣前身是苦縣、父陽縣、谷陽縣、真源縣。宋真宗趙恆於大中祥符七年(1014)親臨鹿邑朝拜老子之後,下詔改真源縣為衛真縣。宋真宗是個堅定的信老奉道之人,他在位時堅決捍衛道教真理在當時的統治地位,改真源縣名為衛真,以表明他比其他人更加維護與捍衛老子、道教。

衛真縣歷史概述

老子像 老子像

衛真縣乃宋朝時淮南東路一縣名,即今河南鹿邑,老子的故里, 所以與鹿邑歷史上的苦縣、真源、仙源等縣名一樣和鹿邑歷史上的大名人老子有很大淵源。

春秋時期鹿邑這一帶地方分置苦縣(今鹿邑縣城)、鳴鹿縣(今鹿邑縣城西六十里辛集)、相縣(今太清宮東北),後相縣虛荒,劃入苦縣。春秋末年的公元前571年,大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後來被尊為道教鼻祖的老子就誕生在 苦縣的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這個地方。苦縣先屬陳國(陳國都城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後來陳國為楚國所滅,苦縣又屬楚國。秦時為苦縣,王莽篡政時期,改苦縣為賴陵,東漢光武帝劉秀一即位,又改了過來,仍叫苦縣。東漢末建安元年(196),漢獻帝劉協封曹操為武平侯,食邑於武平(今鹿邑縣城西北20公里武平村)。曹操率軍數萬駐紮武平,墾荒屯田,並在北面的玄武(今玄武鎮)築台觀武,訓練部隊。東晉鹹康三年(337)改苦縣為父陽縣,南北朝時改父陽縣為谷陽縣。隋開皇十六年(596)時改武平為鹿邑( 鹿邑之名自此始), 移治所於今城西六十里鳴鹿城址。乾封元年即666年,唐高宗李治親來老子生地朝拜老子,改谷陽縣為真源縣。武則天載初元年,即689年,武則天當皇帝時又改真源為仙源縣,武則天退位後,他的兒子唐中宗李顯一即位,即於神龍元年(705),就把縣名又改了過來,仍叫真源縣。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即1014年,宋真宗趙恆來鹿邑朝拜老子,又改真源縣為衛真縣。元朝至元二年(1265)時, 西邊的鹿邑縣城為躲避水患,東遷與衛真縣合併,用西邊的鹿邑縣名,用東邊的衛真縣城址。自此之後,鹿邑縣名不改。元、明、清三代鹿邑縣屬歸德府(今河南商丘)。民國二年(1913),鹿邑縣屬河南省豫東道,民國三年(1914)屬開封道,民國十六年到廿二年(1927—1933)直屬省轄(省治在開封),民國廿二年到卅年(即1933~1941)時,屬淮陽專區,民國卅年到卅八年(1941~1949)屬商丘專署。1947年建立鹿邑縣民主政府,1949年10月到1953年2月,屬淮陽專區,1953年到1958年屬商丘專署,1958年到1961年,屬開封專署,1961年到1965年,屬商丘專署,1965年屬周口地區管轄。2000年8月,周口地區撤地設市,鹿邑縣屬周口市管轄。

衛真(鹿邑)縣古地貌物產

衛真(鹿邑)縣境古時有鹿 衛真(鹿邑)縣境古時有鹿

 據地質勘探(上個世紀70年代,地礦部門為了尋找石油,曾在鹿邑進行了大面積鑽探)表明,鹿邑這片地方歷史上是一個大溝壑,今地表一萬米以下才有石質層,上面全是黃河泥沙沖積層,地質學上叫鹿邑盆地,是典型的沖積平原。因為一萬米以下才有石質層,上面全是鬆軟的土質,所以鹿邑歷史上沒有發生過大的地震。在遠古時期這片低洼的平原上,生長著食草動物,是一番草原綠野,麋鹿成群的景象。成書於春秋時期的《詩經》在記述中原一帶情形時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林有朴懶,野有死鹿”的記載。鹿邑有兩處距今五千年時的古文化遺址,考古工作者在遺址里發掘了大量的鹿角、鹿骨、鹿骨針,既驗證了《詩經》上的記載,又證明了五千年前的新舊石器過渡時期,鹿邑這一帶曾生長著許多鹿。據《光緒鹿邑縣誌》記載,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老子誕生紀念之日,當時鹿邑地方官及百姓在給太清宮上香祭祀老子時,上的供物中就有鹿。可見,即便到了後來,鹿邑仍有鹿。只是到了近代,人口大量增加,大片樹林被砍伐,草地被開墾種植鹿才在鹿邑這一帶慢慢絕跡。“中原逐鹿”成為了永遠的歷史。

鹿邑,鹿邑,即是有鹿的地方,這便是鳴鹿以及鹿邑縣名的來歷。鹿邑不僅有鹿,而且歷史上曾有虎,隱山遺址中就發現有虎骨。即使到了明朝上半葉,鹿邑這個地方仍有老虎出沒。

衛真(鹿邑)縣及歷史上的縣名來歷

衛真(鹿邑)縣各時期歷史地圖 衛真(鹿邑)縣各時期歷史地圖

苦縣、真源、仙源、衛真等縣名與鹿邑歷史上的大名人老子有著很大的關係。

《康熙鹿邑縣誌》記載著這樣一個傳說,因老子母親懷老子時間長,最後只得剖腹產才把老子生下,老子母親也在痛苦中死去。為紀念誕生了先哲老子的這位母親,而改縣名為苦縣。苦縣之名始於春秋末年,即老子晚年或剛去世不久,可見當時人們就對老子非常的敬仰了。但在這裡,苦不讀ku音,而讀hu,用其字(苦),而不讀其音,既紀念了李母,又好聽。

真源是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於乾封元年(666)改的。李唐王朝認老子為先祖,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高宗在乾封元年還親來鹿邑朝拜太清宮,祭祀老子。高宗認為,太清宮是先祖老子的誕生地,是真理(道家、道教)的發源地,所以叫真源縣。

仙源縣名是武則天改的。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對老子的母親非常尊崇,因為武則天是個女的,李母也是個女的,武則天是唐朝國母,也是“李母”。武則天認為,老子是仙人,而李母是生育了仙人的人,是仙之源,所以就改縣名為仙源縣。

老子誕生處鹿邑縣太清宮太極殿 老子誕生處鹿邑縣太清宮太極殿

衛真縣名是宋真宗趙恆於大中祥符七年(1014)來鹿邑朝拜老子之後下詔改的。他也是個堅定的信老奉道之人,他在位時堅決捍衛道教真理在當時的統治地位,改縣名為衛真,以表明他比其他人更加維護與捍衛老子、道教。  鹿邑縣名是一個很古老的縣名,表明了在過去鹿邑這個地方的地質地貌,表明了這裡是一片低洼的長著茂密青草,有包括成群結隊的鹿等多種食草動物出沒的葦綠蟹肥、水肥草美的地方。鹿同福祿壽喜中的“祿”音同,所以中國人認為“鹿”是一個很吉祥的文字,鹿也成了一個代表著吉祥的動物。鹿很溫順,食草、有靈性,一直以來是人類的好朋友。所以說鹿邑不只反映古代這個地方地質地貌史,也是一個很吉祥的縣名。

苦縣、真源、仙源、衛真等縣名是有老子這位名人之後才有的,從這些縣名里,人們知道了李母懷孕和生老子時的痛苦,知道了老子的歷史,知道了唐高宗、武則天、宋真宗等皇帝對老子及李母的尊崇,知道了他們都曾親來鹿邑朝拜祭祀,所以這幾個縣名既是各朝代尊奉老子的明證,也是中國道教發展史的縮影。

而從商朝時建城,到因為有許多的鹿改名鳴鹿、鹿邑,再到因為老子而又易縣名,整整4000年了。這些縣名的變革就是一部鹿邑歷史。所以說,要想了解4000年鹿邑歷史,深入詳細地了解縣名的變遷和變遷背後的故事就可以了,這便是有學者所說的“四千年鹿邑看縣名”的緣由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