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街區經濟是指在市(區)行政區劃的地域範圍內,以城區為基礎,以街道為中心,以市(區)的政府調控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在街道及周邊臨近地帶聚集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特色的產品經營區域或服務業經營區域,並由此帶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種城區經濟發展模式。街區經濟包括以下內涵:街區經濟屬於區域經濟範疇;具有特定的地理空間;有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一個市場調控主體;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以市場為導向;以第三產業和城市經濟為主體,以工業化、市場化、專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為方向;具有城市性、地域性、差異性、開放性、綜合性。
近年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發達地區都意識到街區經濟對區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相繼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街區經濟的相關政策,在資金投入、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催生了上海新天地、蘇州觀前街、杭州四季青等一批特色街區。實踐證明,街區經濟在實踐中已經成為推動中心城區發展的有效模式,成為新一輪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
特徵
第一,區位性。街區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種客觀形態,屬於區域經濟的一部分。街區經濟發展中區位特徵明顯,在城市經濟成長中有較強的極化作用;通過產業集群模式最佳化了產業結構,發揮著聚集規模效應,對城區經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以信息經濟為基礎的後工業化時代的到來,現代商貿服務業逐漸取代了製造業的地位,成為城市中心區的主導產業。街區作為商貿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形式,對整個城市經濟骨架的完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經濟是街區經濟產生的必然條件,街區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聚集性。城市成長的過程是循環累積過程,即圍繞主導產業部門而組織起來的一組產業,能通過產業間的關聯效應和乘數效應推動其它經濟部門的增長,也即圍繞城市的主導產業形成的經濟聚集與帶動作用推動城市的發展。街區經濟是圍繞城區發展起來,並且具有一定集聚效應的經濟模式。街區經濟的集群內企業間通過分工與專業化機制所實現的規模報酬遞增經濟是單個企業所無法比擬的,街區經濟的集群對城區經濟布局的合理化、最佳化資源配置、建立城區空間創新系統和形成城市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特色化。特色是街區經濟的活力所在,沒有特色的街區就沒有生命力。每一條特色街區,也都具有其自己的定位與獨特的歷史文化、經營文化。沒有特色就會迅速老化,發展便也失去了依託。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特色街區集中銷售某一類別或某一區域獨有的產品和優質貨源,並以此與其它一般市場之間在經營範圍和產品種類上產生分化和區別,減少流通成本,確立價格競爭優勢。對特色的注重已經逐漸成為街區經濟發展的必然之路。
第四,人文化。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的總和,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不可或缺,必須具有自己的文化品格,才是有品位的城市。每一條街巷相對一座城市而言,就好比人的骨架和筋絡,只有讓每一條街巷傳承歷史的文脈,散發出濃厚的人文氣息,城市的根脈才能留住,才富有生命力。現代街區經濟的發展要採取保存、利用、開發、創新等途徑來傳承歷史文脈,展示文化內涵,塑造獨具特色的街區景觀、街區文化和街區形象。
第五,規模化。在繁榮的街區內,同業態的店鋪為了產生集聚效應而聚集在一個街區內,採取批零兼營的經營方式,有助於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要求,充分挖掘潛在顧客的消費能力。規模化經營能為街區經濟帶來良好效益:第一,通過批量進貨,規模採購可以降低成本,進而降低商品銷售價格吸引顧客,擴大市場份額;第二,通過街區整體策劃和有效實施,能夠獲得最大的輻射廣度和集聚強度,使街區的無形資產價值、社會影響力等資源為所有經營戶共享,單位營業面積和營業時間吸引更多的顧客。
第六,品牌化。品牌作為巨大的文化資產和最佳經濟效益載體,是區域創新力、競爭力和發展後勁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地區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標誌和寶貴財富。街區經濟品牌化,就是以名牌產品、老字號品牌店、世界品牌產品為基礎,形成一定區域內的品牌效應,凸現出不同的經營檔次,不同的消費群體對象,為實現品牌所蘊含的力量和價值提供了強大的思維模式和智力支持,決定了品牌形象的品位和檔次,反映了一個街區特定的文化素質。作用
街區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景觀和商業模式,多樣化的功能組合,完備的基礎設施以及高效的街區管理,激發了經濟的特有活力,激活了發展的動力,極大地推動著大都市城區經濟的發展。街區經濟的作用主要有方面:
一是能夠促進老城區土地的集約利用。在建設街區過程中,按照城市規劃的要求,抓住道路改造後兩側建築容積率提高的有利因素,利用級差地租和壟斷地租效應,實行市場建設與土地產權現狀打包式公開出讓,從而達到在完善功能、改善環境的同時,促進道路兩側土地的集約利用,盤活城市資源,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目的。
二是能夠推動城市建設與管理水平提升。在最佳化產業結構、提高城市品位、促進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街區的建設與發展已經成為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內容。在街區的建設中,根據地區文化特色、產業特色,將街區經營、街區改造與景觀改造相結合,統一規劃建設,完善區域配套設施,可以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提升街區整體形象。
三是能夠提升區域價值。商業和旅遊的繁榮,必將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逐步吸引經營、特色、功能等更多要素集聚,從而形成一個城市的商業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發展街區經濟、建設特色街區,不僅提高了街區本身的品位和人氣,同時也帶動了其周邊地段的環境改善和地價升值,強化了城市中心的價值和凝聚力,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了更多的收益。類型
街區經濟是在其特定的文化、歷史、商業背景下形成的,每條街區的產生、成長和成熟都具有它自己特定的集聚環境,類別多種多樣,分類方法也較多。但總體上,街區經濟可以分為兩個大類:
按照街區經濟的產業類型特點,街區經濟可以分為:
一是休閒娛樂型。該種類型以餐飲文化、音樂文化、藝術文化、吧文化、影視文化等為主題,是城市休閒的理想場所,能夠滿足城市居民對休閒、娛樂及其他精神層次的需求。如,法國的香榭麗舍大街,商業業態結構中,購物、餐飲、休閒娛樂分別占40%、30%、30%,形成了特有的市場結構,滿足了消費者多層次、多方位的需求。
二是商貿物流型。該種類型是以商品零售、批發交易、商品倉儲、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為主,以商貿中介服務、金融服務、科研服務、商業宣傳推廣、會展服務等為輔的街區經濟發展模式。如西安市康復路服裝專業街從1984年的一條批發零售業的商業小街開始發展,現在已經成為西安市面向大眾消費的服裝展示中心、經營交易中心、信息發布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同時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服裝集散物流地。
三是文化繼承型。該種類型一般發展歷史較長、資本使用量較少,但需要眾多勞動力,能夠從當地的社會、歷史、文化中獲取不斷發展的動力。文化繼承性的街區經濟又可分為歷史文化街區經濟和民族風情文化街區經濟。比如,西安市北院門回坊文化風情街為明清建築風格,南有鼓樓,北有牌坊,清真大寺、古宅大院鑲嵌於鱗次櫛比的店鋪食肆之間,是西安獨具古城風貌與現代文明的歷史文化旅遊街區。
按照街區經濟的經營的差異性特點,街區經濟可以分為:
一是專一產業型。該種類型由不同的產業主導的街區可以定義為專一產業型街區,主要是依靠區域內原有的產業布局基礎,在政府的巨觀引導下,最終自發滾動形成具有規模的街區經濟。比如,建材街區、家具街區、電器街區、農副產品街區等。這些街區能夠充分完善城市功能,也能使商家享受到集聚效益。比如,西安市大明宮建材市場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餘家商戶,經營著數千個品牌的建材類商品,已經發展成為集商鋪、倉儲、為一體的西北地區最大的建材裝飾材料集散地。
二是綜合市場型。該種類型以大體量吸引眾多業態,聚集眾多特色主力商家,發展成以物質、精神等多種需求為主要特徵的街區經濟。發展綜合商貿型街區經濟的區域是一個城市多業態的生活中心,充分體現了現代消費經濟的開放性、體驗性、互動性,更加契合現代都市人群的消費習慣。如,上海新天地吸引眾多商業業態聚集。形成了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餐飲、商業、娛樂、文化綜合市場。發展基礎
由於存在著地域遼闊、經濟結構複雜等原因,我國目前的街區經濟發展在地區分布、數量、規模和發展勢頭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著差異。究其根源,這主要是街區經濟賴以發展的當地基礎條件所決定的。這些基礎條件包括:
第一,區位基礎。街區經濟繁榮的地區往往是具有某種區位優勢的地方。這種區位條件包括:城市主城區和便捷的交通。城市主城區作為人員、商品、資金、技術、信息等的集聚地,能夠為街區提供較為稠密的人口、較完備的服務設施、較發達的運輸通訊網路等,同時,便捷的交通能夠縮短各種生產要素和商品流通時間,節省流通費用,位於主要交通線上的街區往往是街區經濟發展的首選區位,因此中心城區是街區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
第二,產業基礎。發展第三產業,有利於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城市綜合經濟實力,為實現城市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街區經濟發展的成功案例無一不是依靠第三產業的支撐。這是因為:第三產業主導著區域產業結構的發展方向,是一定時期內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的體現。街區經濟依託第三產業,根據當地比較優勢進行地域分工,通過發揮聚集和專業化功能,就可以形成、發展和擴散為一種有效的經濟發展模式。
第三,市場基礎。街區經濟的發展要有規範的市場主體運行方式和市場消費群體基礎。首先,用規範化的規章制度來確定市場主體的運作,如遵循價值規律、公平充分競爭、充分開放市場、保護合法權益等。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上,商品、服務等經濟資源才能夠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其次,地區消費總量優勢和城區內的高消費水平是街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保證,城市經濟總體發展水平決定商業街區的發展水平。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內容的變化,決定了未來街區經濟的發展趨勢。
第四,人文基礎。具有人文特色的街區可以強化消費者對於街區的認可度。無論從倫敦的牛津街,還是從紐約的第五大道來看,濃厚的人文環境是這些國際著名商業街的顯著特徵。它們在包容最新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動的同時,也充分尊重和保護歷史建築和傳統文化;同時,還通過各種活動,營造街區良好文化氛圍。
第五,法制基礎。街區經濟的發展有賴於政府的支持。政府的支持,一方面表現為以戰略發展的眼光抓住街區經濟發展的每一個機遇,另一方面表現為制定和實施支持專業市場發展的法制政策。良好的法制環境可以使街區經濟向著規範化、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反之,則導致街區經濟發展的停滯和倒退。發展對策
第一,要把街區經濟的發展與統籌城市空間布局相結合。要立足於城市的總體發展,按照計畫的要求,對街區發展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布局,在考慮功能需要外,更多的注重文化設計,高標準地制定街區發展的整體規劃,包括建設規劃和行業規劃,通過全方位的發掘城市文化資源,實現城市格局與肌理的修復以及城市總體特色的塑造,做到歷史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同時,按照產業定位和居民消費需求,對街區經濟發展進行差異性定位,實現街區之間規劃、定位、特色、建築風格的錯位,從而使街區的發展實現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結構最佳化的目的。通過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差異定位業態發展,形成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第二,要把街區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空間和土地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相結合。要充分借鑑國內外在街區改造建設過程中的成功經驗,立足於規模化、集約化、專營化,按照規劃要求,充分利用街區改造中產生的級差地租效應,儘可能將黃金地段街道兩側的土地及地上建築物置換為商業用地和商用建築,增加商業面積,加快產品結構升級,提高單位面積土地和空間上的產出效益,實現城市空間的最佳化,城市資源的高效利用。
第三,要把街區經濟的發展與商業業態的改造升級相結合。針對消費層次和消費對象的不同,把商貿、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與中介、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結合起來,既要注重發展新型業態,吸引或建設一批高檔次、輻射力強、有帶動效應的大項目或高附加值的特色街區;同時,又要注意用現代流通方式和手段對現有的街區進行改造升級,發展一批以當地居民消費為主、向周邊城區輻射的、有一定品味的特色街區,逐步形成層次清晰、特色鮮明的街區經濟發展模式。
第四,要把街區經濟的發展與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相結合。要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按照具體思路,將道路改造與特色街區、景觀街區、商業街區建設有機結合,統籌對道路路面、立面、管網、街景、路燈、環衛設施、綠化、架空線纜等進行全方位綜合配套改造,提升街區景觀形象;同時,整合改造商業設施,提升產品經營規模、檔次,集中抓好一批商貿、餐飲、旅遊、休閒特色街,提升街區經濟承載力,實現經濟繁榮與城市建設管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第五,要把街區經濟的發展與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相結合。一是制定出台鼓勵扶持街區經濟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和法規。二是要完善各項服務機制,爭取在項目安排、土地使用、資金支持等方面重點保障、積極推進街區開發建設。三是要依託已有的政務大廳組建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充分整合城建、規劃、土地、綜合執法、公安、稅收、工商、交警、人事、勞動、商貿等部門的職能,實行統一受理和辦結,不斷提高為投資商服務的水平;依託原有的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組建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更好地吸納各個層次的人才投身街區經濟發展。四是要發揮商會和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進一步強化行業自律,推進街區經濟快速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