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市場管理哲學

行銷市場管理哲學
所謂市場行銷哲學是指企業在展開市場行銷活動的過程中,在處理企業、顧客和社會三者利益方面所持的態度、思想和觀念。根據西方較為流行的劃分方法,可以把市場行銷管理哲學的演變歸納為以下6個階段。

一、生產觀念

從工業革命至1920年間,西方經濟處於一種賣方市場的形式。市場產品供不應求,選擇甚少,只要價格合理,消費者就會購買。市場行銷的中心在於大量生產,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並不重視。於是在這種生產力狀況下產生了生產觀念。這是指導銷售者行為的最古老的觀念之一。
生產觀念認為,消費者喜歡那些可以隨處買得到而且價格低廉的產品,企業應致力於提高生產效率和分銷效率,擴大生產,降低成本以擴展市場。顯然,生產觀念是一種重生產、輕市場行銷的商業哲學。這種觀念的形成有兩個來源:一是供不應求,因而消費者更在乎得到產品的而不是它的優點;二是成本抬高,必須以提高勞動生產率來擴大市場。

二、產品觀念

隨著供不應求的市場現象在西方社會得到緩和,產品觀念應運而生。
產品觀念認為,消費者最喜歡高質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種特色的產品,企業應致力於生產高值產品,並加以不斷改進。這種觀念產生於市場產品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形勢下。

三、推銷觀念

自20實際30年代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加以科學管理和在“生產觀念”驅動下形成的大規模生產形勢,商品產量迅速增加,產品產量不斷提高,買方市場開始在西方國家逐漸形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許多企業的管理思想開始從生產觀念或產品觀念轉移到了推銷觀念。
推銷觀念認為,消費者通常表現出一種購買惰性或抗衡心理,如果聽其自然的話,消費者一般不會足量購買某一企業的產品,因此,企業必須積極推銷的大力推銷和大力促銷,以刺激消費者大量購買本產品。

四、市場行銷觀念

市場行銷觀念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美各國的軍工工業很快地轉向民用工業,工業品和消費品的生產總量劇增,造成了生產相對過剩,隨之導致了市場上的激烈競爭。在這一競爭過程中,許多企業開始認識到傳統的推銷觀念已不再適應市場的發展,它們開始注意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開始研究其購買行為。這一觀念上的轉變時市場行銷學理論上的一次重大變革,企業開始以生產者為重心轉向以消費者為重心,從此結束了以產定銷的局面。
市場行銷觀念認為,實現企業各項目標的關鍵在於正確確定目標市場的需要和欲望,並且比競爭者更有效地傳送目標市場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務,進而比競爭者跟更有效地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和欲望。

五、客戶觀念

客戶觀念是指企業注重收集每一個客戶以往的交易信息、人口統計信息、心理活動信息、媒體信息以及分銷偏好信息等,根據由此確認的不同客戶終生價值,分別為每一個客戶提供各自不同的產品和服務,傳遞不用的信息,通過提高客戶忠誠度,增加每一個客戶的購買量,從而確保企業的利潤增長。
客戶觀念最適用於那些善於收集單個客戶信息的企業,這些企業所經營的產品能夠幫助客戶資料庫德運用實現交叉銷售,或產品需要周期姓的重夠或者徵集,或產品價值很高。

六、社會市場行銷觀念

社會市場行銷觀念是對市場行銷觀念的修改和補充。它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現能源短缺、通貨膨脹、失業增加、環境污染嚴重、消費者保護運動盛行的新形勢下。1971年,傑拉爾德·蔡爾曼和飛利浦·科特勒最早提出了“社會市場行銷”的概念,促使人們將市場行銷原理運用於保護環境、計畫生育、改善營養、使用安全等具有重大推廣意義的社會目標方面。
社會市場行銷觀念認為,,企業的認識確定各個目標市場的需求、欲望和利益,並以保護或提高消費者和社會福利的方式,比競爭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像目標市場提供能夠滿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務。社會市場行銷觀念要求市場行銷者在制定市場行銷政策時要統籌兼顧三方面的利益,即企業利潤、消費者需要的滿足和社會利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