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宮村域面積1.5平方公里,101戶,290人,皆為漢族。聚落呈梯形,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80米左右。
歷史沿革 清朝初年成村,以建有皇帝的行宮得名。康熙、乾隆、道光三帝游丫吉山時曾在行宮駐蹕。行宮占地20餘畝,房屋百餘間。中華民國十二年(1923年)3月拆毀,僅留一株古柏和兩孔龍井及散落的漢白玉和青磚大瓦。1946年3月,行宮村由懷柔縣劃歸平谷。
村人戴子英(1900---1970)年少時立志學中醫,秉燭抄借醫書,虛心求教名醫,己身習練針灸,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一生在丫髻山和巨各莊一帶救過無數病人,1970年病逝。
自然環境 行宮村地處山間平地,南臨洳河。村域南部為洪積沖積物無石灰性褐土,北部土壤為矽質岩類淋溶褐土。地下水資源為山地基岩裂隙水中等富水區。
光榮歷史 抗日戰爭時期,行宮村化名“駐馬莊”。
村民任占賢在抗日戰爭中犧牲,載入革命烈士英名錄。
該村黨支部1947年成立,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李清寶,至今,已歷7任,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李新春。
綜合情況 行宮村以大桃為主導產業,加快民俗旅遊業發展。
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6899萬元。
該村重視村容村貌建設,全村大小街道路面全部實現硬化;建有一支33人黨員義務保潔隊,村內街道乾淨整潔;
投資80餘萬元硬化田間路4000米,改善節水管道3500米,建有3500平方米高標準停車場,為遊人觀光採摘提供方便。
相關詞條
-
端村行宮
端村行宮,位於白洋澱澱邊重鎮---端村,坐北朝南,三面環水,建於...艇,荷開十里無勞夢魂到蘇堤”。盛讚白洋淀風光。 端村行宮建有萬歲宮...雅。 端村行宮延及今日,飽經天災人禍,今已淹廢殆盡。 ...
-
行宮廟
明清時期,北京建有眾多的碧霞元君廟,其中最著名的五座廟號稱“五頂”,行宮廟就是其中之一“東頂”。行宮廟位於東城區東直門外。1949年尚殘存,後為太陽宮生...
簡介 五頂由來 五頂詳解 公交線路 -
團河行宮
團河行宮位於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團河北村,距離南三環15公里。團河行宮是清代皇帝前往南海子行獵時修建的四所行宮中最豪華的一座。南海子是元明清三代著名的皇...
簡介 歷史 -
湯泉行宮
湯泉行宮位於承德市承德縣頭溝鎮,為明清帝後龍浴之處。從明朝起闢為皇帝禁苑。清康熙54年1715年在此建湯泉行宮,建漢 湯泉行宮白玉方池,供皇帝、顯貴洗浴...
簡介 修建 發展 作用 景觀 -
夏園行宮
“夏園行宮”始建時間,相關資料有多種記載。如《興京縣誌》稱“夏園行宮”始建於清初;《東北名勝古蹟軼聞》說相傳為清太祖所建,後改為“駐蹕宮”;也有學者認為...
簡介 人文歷史 建築結構 物品收藏 衰敗焚毀 -
泰山行宮
泰山行宮在河北鹽山縣城東南28公里處的慶雲。明洪武七年(1374)建,占地面積達1500平方米。築有行宮門樓,底層為大拱孔門,頂層為殿宇式建築,四角飛檐...
惠民縣 鹽山縣 夏家莊鎮 山東鄆城 -
炎帝行宮
炎帝行宮,位於高平市神農鎮故關村,後人為紀念農業兼醫藥之祖的炎帝含辛茹苦栽種五穀,不避風險備嘗百草而只能穴處巢居,風餐露宿,特修此宮殿以表達人們對炎帝的懷念之情。
炎帝行宮 歷史沿革 炎帝 己丑年公祭神農炎帝文 -
保德縣義門鎮行宮焉村國小校
山西省忻州保德保德縣義門鎮行宮焉村國小校 ...
-
張文濤[三河市燕郊鎮行宮村黨支部書記]
三河市燕郊鎮行宮村黨支部書記張文濤,違反廉潔紀律,構成嚴重違紀。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有關規定,經中共三河市紀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給予張文濤開除黨籍處分。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