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行園詩》【年代】南朝齊
【作者】沈約
【體裁】五言詩
作者簡介
沈約(441-513)南朝文學家、史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宋征虜將軍沈林子之孫、淮南太守沈璞之子。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助梁武帝登位,為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官至尚書令。公元494年(齊隆昌元年)任東陽郡(陳代改為金華郡)太守時,建軍台玄暢樓(後改名八詠樓)。他提出詩歌創作“四聲八病”之說,是齊、梁文壇領袖。作詩精密工整,尤注重聲律、對仗。詩文之外,又長史學。其據舊版增改所撰《宋書》百卷,資料翔實,傳記評論,頗有識見。著有《齊記》、《四聲譜》、《梁武紀》、《梁儀注》、《沈約集》等。死後謚隱。明人張溥輯有《沈隱侯集》。 東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死獄中,時年36歲。
創作背景
這首詩謝朓有和作,題為《和沈祭酒行園詩》,知是作於齊明帝楚武來年、作者任國子祭酒時。“行園”,邀視園圃。作者有田園在楚康東郊。
詩詞正文
寒瓜方臥壟。
秋菰亦滿陂。
紫茄紛爛熳。
綠芋郁參差。
初菘向堪把。
時韮日離離。
高梨有繁實。
何減萬年枝。
荒渠集野雁。
安用昆明池。
作品鑑賞
前六句都是寫行園所見。“寒瓜方臥壟,秋菰亦滿陂。”“寒瓜”,泛指秋瓜,與“秋菰”相對。這兩句一寫壟上秋瓜,一寫水中茭菰,“方”“亦”呼應,見出目不暇接,“臥”字狀塊然紛陳,很是形象。“紫茄紛爛熳,綠芋郁參差。”這兩句寫茄、芋,突出紫、綠,色彩十分鮮明。用“爛熳”、“參差”作描狀詞,一疊韻,一雙聲,和諧的聲音傳出了讚美之情。“初菘向堪把,時韭日離離。”“菘”,白菜。這兩句說,剛栽種的白菜漸漸有一把大了,到茬的韭菜日見其茂盛。“向堪把”、“日離離”,這漸進狀態的描寫,見出作者的期待。後四句在繼續寫行園所見中加進議論。“高梨有繁實,何減萬年枝?”“萬年枝”,即冬青,栽種於宮中則呼為萬年枝,許多描寫宮苑的詩文都寫到它。這兩句寫到園中還有梨樹,上面果實纍纍,作者於是一問:這哪比萬年枝遜色呢?“荒渠集野雁,安用昆明池?”“昆明池”,漢武帝時在長安開鑿的,這代指宮苑。這裡又寫到河渠間飛來了大雁,於是作者發生聯想:這些雁在這裡棲息不是很快樂嗎?又何必到昆明池中去呢?上面這些聯想和議論是表示:園圃中景物和生活比宮苑中美好、愜意,自己何必拘守在那沒有意思的官務上,應像“野雁”這樣回到大自然中,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這表現了他對政治生活的厭倦。齊明帝末年政治昏暗,皇室內明爭暗鬥愈演愈烈,作者很是憂懼,欲高蹈遠避,這時他寫的《直學省愁臥》、《宿東園》都流露了這些情緒。好在這些想法是由園圃景物引發的,並不是單純的議論,與前面的描寫結合是緊密的。讀此詩,讀者仿佛可見行園的詩人一邊在流眄四顧,一邊在反躬自問,後頭的兩問正是他的心語。
這首詩園圃景物描寫占相當大篇幅,寫法有些類似謝靈運:一件件地鋪陳,很注意措詞刻畫,很有層次性。陳祚明說:“休文詩體,全宗康樂”(《采菽堂古詩選》)。主要就表現在這些寫景詩上。這首詩寫了園圃中七種植物,形似中亦有意致,開後來田園詩中這種題材作品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