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巢氏“疝病諸候”分疝多種,其中有五疝,血疝即五疝之一種。多因瘀血內結少腹而成,證見少腹部疼痛,硬滿而有形,甚則大便燥結而色黑,小便自利,月經或有不調者,治宜溫通逐瘀之劑,可選用少腹逐瘀湯或桂枝茯苓丸內服。
②《壽世保元》卷五,則以陰囊外傷後形成之血腫為血疝。治宜活血化瘀之劑,或兼局部敷貼之法。
③金·張子和《儒門事親》卷四,稱便癰為血疝。其治宜導水丸,或桃仁承氣湯。
④清《醫宗金鑒》卷四十二,又以“便毒魚口”為血疝,即所謂:“有謂血疝者,其證即便毒魚口也。”該證:初起微熱不紅,寒熱往來者,治宜防風敗毒散;若氣鬱而煩躁口渴者,宜內服山甲內消散;潰後宜八珍湯,或補中益氣湯補之。外用五色靈藥,兼琥珀膏,萬應膏,生肌斂口。
血疝一名而所含者實有四種不同之病證,故辨證鑑別確診則甚為重要。
相關詞條
-
創傷性膈疝
創傷性膈疝(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是胸部和腹部外傷導致膈肌破裂,腹腔內臟器經膈肌裂口突入胸腔形成的一種疝。Amb...
病狀體徵 疾病病因 病理生理 診斷檢查 鑑別診斷 -
成人腹股溝斜疝
腹股溝斜疝(adult inguinal hernia)是從腹壁下動脈外側的腹股溝管內環處突出,通過腹股溝管向內下前方斜行,再穿過腹股溝管外環,形成的疝...
簡介 病因 臨床表現 診斷 分型 -
十二指腸旁疝
在胚胎髮育過程中,部分腸管和(或)腸襻被包繞在十二指腸旁的腹膜後隱窩內稱為十二指腸旁疝,亦稱腸系膜疝、先天性結腸系膜疝和腹膜後疝。因由胚胎期中腸旋轉異常...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 -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congenital pleuroperitoneal foramen hernia)是胚胎期膈肌的腰肋三角部發育異常,局部缺損或薄弱...
病因 臨床表現 治療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先天性腹膜疝
腹腔內臟器通過膈後外側部的胸腹膜孔疝入胸腔者稱胸腹膜疝(又稱Bochdalek疝或膈肌後外側疝)。主要見於新生兒,常合併其他畸形。在成年人此疝罕見。好發...
概述 症狀體徵 疾病病因 病理生理 診斷檢查 -
胃切除術後內疝
胃大部切除後殘胃與空腸吻合,在吻合口後方遺留的間隙稱為吻合口後間隙其邊緣缺少彈性,類似一個疝環,若腸袢凸入吻合口後間隙難以自然回復,就形成胃切除術後內疝...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 -
腸系膜裂孔疝
腸系膜裂孔疝,英文為mesenteric hiatal hernia,於1826年由Rokitansky發現。它是由腸襻穿過腸系膜裂孔而發病。該病臨床多...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 -
小兒腹股溝斜疝
小兒腹股溝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多因胚胎期睪丸下降過程中腹膜鞘狀突未能閉塞所致新生兒期即可發病,是一種先天性疾病。男性...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 -
手術後膈疝
手術後膈疝是指途經膈肌的手術,因術中對其修補不嚴密或術後裂開,腹腔內臟器(胃腸)突入胸腔並發的內疝。多發生於食管癌或賁門癌切除術後,賁門失弛緩症、食管裂...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