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淺靜脈炎

血栓淺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病。 發病時,淺靜脈為一硬索條,可有自發痛。 (2)

疾病概述

血栓淺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病。男女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血栓淺靜脈炎可以發生於身體的各個部位,通常多發於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數呈遊走性發作。臨床特點為:沿淺靜脈走行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出現條索狀物或硬結。急性期後,索條狀物變硬,局部皮膚色素沉著。

中醫概論

血栓淺靜脈炎屬於中醫血痹、脈痹、腫脹、血瘀的範疇。發病時,淺靜脈為一硬索條,可有自發痛。觸痛或牽拉痛,一般稱為“脈痹”;沿淺靜脈走行及其周圍組織突發色紅、腫脹、灼熱、疼痛,待紅腫疼痛漸消後,局部可觸及硬條索狀物,且伴有色素沉著,或有微熱和輕痛,屬靜脈曲張並發者,多稱為“惡脈”;無靜脈曲張病史者,可稱為“血瘀”。《肘後備急方》:“惡脈病,身中忽有赤絡脈如蚓狀”。“皮肉卒腫起,狹長赤痛名”。

疾病病因

①化學藥物刺激引起的淺靜脈炎,靜脈內注射各種刺激性溶液,如:高滲性葡萄糖溶液、各種抗生素、烴化劑、有機碘溶液等,均能在受注射的淺靜脈內膜上釀成化學性刺激,導致較為廣泛的損傷迅速發生血栓形成,繼而出現明顯的炎性反應。
②導管作持續性輸液常可使靜脈壁遭受直接損傷致血栓形成,並迅速出現炎症反應。常見於大面積燒傷、嚴重創傷及大手術等危重病人。
③下肢靜脈曲張時無論是屬於大隱靜脈或小隱靜脈的屬支,由於靜脈血瘀滯足靴區皮膚。常因營養性變化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張的靜脈受缺氧和炎症性損害導致血栓淺靜脈炎。

血栓淺靜脈炎的分類

由於病因和病理以及臨床特點的不同,又把肢體、胸腹壁血栓淺靜脈炎稱為良性血栓淺靜脈炎。把間歇性、復發性的血栓淺靜脈炎稱為遊走性血栓淺靜脈炎。

注意事項

化療相關的靜脈炎 保護靜脈
一 化療前應為患者長期治療考慮,使用血管一般由遠端向近端,由背測向內側,左右臂交替使用,因下肢靜脈易形成血栓,除上肢靜脈綜合徵外,不宜採用下肢 靜脈給藥。
二 避免反覆穿刺同一部位,推藥過程反覆抽回血,以確保針在血管內。
三 根據血管直徑選擇針頭,針頭越細對血管損傷面越小,一般採用 6 號半~ 7 號頭皮針。
四 藥物稀釋宜淡,靜脈注射宜緩,注射前後均用 2.0 ml 生理鹽水沖 入。
五 拔針前回吸少量血液在針頭內,以保持血管內負壓,然後迅速拔針 ,用無菌棉球壓迫穿刺部位 3 ~ 5 min, 同時抬高穿刺的肢體,以避免血液返流,防止針眼局 部瘀斑,有利於以後再穿刺。
六 藥液外漏及靜脈炎的處理:
(1) 如果注射部位刺痛、燒灼或水腫, 則提示藥液外漏,需立即停止用藥並更換注射部位。
(2) 漏藥部位根據不同的化療藥物採用 不同的解毒劑做皮下封閉,如氮芥、絲裂黴素、更生黴素溢出可採用等滲硫酸鈉,如長春新 鹼,外漏時可採用透明質酸酶。其他藥物均可採用等滲鹽水封閉方法:可用 20 ml 注射器抽 取解毒劑在漏液部位周圍採取菱形注射,為防止疼痛還需局部注射普魯卡因 2 ml, 必要時 4 h 後可重複注射。
(3) 漏液部位冷敷,也可配合硫酸鎂濕敷直到症狀消失。
(4) 靜脈炎發生後可 行局部熱敷,按血管走行的鬆軟膏外塗或理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