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根腐病

蠶豆根腐病

蠶豆根腐病主要為害根和莖基部,引起全株枯萎。根和莖基部發病,開始表現為水漬狀,後發展為黑色腐爛,側根枯朽,皮層易脫離,爛根表面有緻密的白色霉層,是病菌的菌絲體,以後變成黑色顆粒。病莖水分蒸發後,變灰白色,表皮破裂如麻絲,內部有時有鼠糞狀黑色顆粒。

分布及為害

蠶豆根腐病在中國各地均有分布。常與枯萎病混合發生,一般病株率為5%~15%,發病嚴重時可達50%以上。
蠶豆根腐病為害全株枯萎症狀蠶豆根腐病為害全株枯萎症狀

基本症狀

主要為害根和莖基部,引起全株枯萎。根和莖基部發病,開始表現為水漬狀,後發展為黑色腐爛,側根枯朽,皮層易脫離,爛根表面有緻密的白色霉層,是病菌的菌絲體,以後變成黑色顆粒。病莖水分蒸發後,變灰白色,表皮破裂如麻絲,內部有時有鼠糞狀黑色顆粒。

發病根原

Fusariumsolani(Mart)App.etWollenw.fsp.fabae稱蠶豆腐皮鐮孢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瓶狀。大型分生孢子稍彎,紡錘形,具0~6個隔膜,無色。分生孢子卵圓形至圓筒形,單胞。厚垣孢子基部1~2個細胞,無色,圓筒形,單生。

發生規律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在田間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條件適宜時,從根毛或莖基部的傷口侵入,田間借澆水及昆蟲傳播蔓延,引起再侵染。一般在蠶豆花期發病嚴重。田間積水或苗期澆水過早,病害發生重。多年連作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加強田間管理,乾旱時及時灌水,多雨時疏溝排水;合理輪作,不偏施氮肥;合理密植,確保通風透光良好,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減輕病害。

在播種時,用種子重量0.25%的20%三唑酮乳油拌種,或用種子重量0.2%的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

苗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灌根,或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

防治措施

一、實行輪作:蠶豆根腐病菌寄主範圍窄,實行蠶豆、小麥、油菜等3年以上輪作,效果好。但不宜與豆科牧草輪作。

二、加強田間規劃和管理:選擇高燥排水好的田塊,播種時儘量避開陰雨連綿時間;灌水實行速灌速排,防止土壤過乾過濕。

三、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不宜用病株漚肥,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

四、種子處理:播前用敵克松均勻拌種10個小時;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浸種10分鐘。

五、進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劑應在傍晚時拌細土施用,不宜兌水噴霧,避免造成傷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