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俗風情
相傳很久以前,在太湖邊住著一戶人家,男人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了,妻子已經去世。家裡只剩下一個孤苦伶仃的女兒,餵養著一匹白馬。女孩一人在家,非常寂寞,一心盼望父親早日歸來。可是盼了很久,父親還是沒有回來,女孩心裡又急又煩。
一日,女孩摸著白馬的耳朵開玩笑地說:“馬兒呵馬兒,若是能讓父親馬上回家,我就嫁給你。”白馬聞言竟點了點頭,仰天長嘯一聲,隨即掙脫了韁繩,向外飛奔而去。沒過幾天,白馬就駝著女孩的父親回到了家中。
此後,那匹白馬一見到女孩就高興地嘶叫起來,同時跑到女孩身邊久久不肯離去。女孩雖也很喜歡白馬,但一想到人怎么能同馬兒結婚呢?便又擔憂起來,眼見著一天天消瘦下去。女孩的父親發覺後,悄悄地盤問女兒,才知道女兒當初許過的承諾。父親心中替女兒著想,於是趁女兒不在家時,一劍射死了白馬,還把馬皮剝下,晾在了院子裡。
女孩回到家中,見到晾著的馬皮,知道出了事,連忙奔過去撫摸著馬皮傷心地痛哭起來。忽然,馬皮從竹竿上滑落下來,正好裹在姑娘身上。院子裡頓時颳起了一陣旋風,馬皮裹緊姑娘,順著旋風滴溜溜地打轉,不一會兒就衝出了門外。等女孩的父親趕去尋找時,早已不見蹤影了。
幾天后,村民們在樹林裡發現了那個失蹤的姑娘。雪白的馬皮仍然緊緊地貼在她身上,她的頭也變成了馬頭的模樣,爬在樹上扭動著身子,嘴裡不停地吐出亮晶晶的細絲,把自己的身體纏繞起來。
從此,這世上就多了一種生物。因為它總是用絲纏住自己,人們就稱它為“蠶”(纏)。又因為它是在樹上喪生的,於是那棵樹就取名為“桑”(喪)。後來,人們尊奉她為“蠶神”,因其頭形狀如馬,又謂之“馬頭娘”,古書稱之為“馬頭神”。再後來,因為有人認為馬頭神的樣子不好看,就塑造了一個騎在馬背上的姑娘的形像,這種塑像被後人放在廟裡供奉,謂之“馬鳴王菩薩”。
杭嘉湖一帶的蠶農都喜將蠶神稱為“蠶花娘娘”。傳說蠶花娘娘在世時最愛吃小湯圓,因而,每年蠶寶寶三眠後,蠶繭豐收在望之時,每戶人家都要做上一碗“繭圓”來酬謝蠶花娘娘的保佑,那裡至今仍保持著這種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