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陝西延安市宜川縣東部的森林公園,海拔八百至一千四百三十九米,總面積二千一百二十公頃,森林覆蓋率百分之八十九點一。區劃為聖母殿。石華山。王蟒寨三個景區。有景點景物三十多處,是遊覽觀光。消夏避暑。休閒度假。朝山祭祀。沐浴戲水的好去處。

基本信息

公園信息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名稱: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所在省市: 陝西延安市宜川縣東部

公園海拔: 1000-3000米

景 區 數: 6

景 點 數: 35

簡介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蟒頭山森林公園,海拔八百至一千四百三十九米,總面積二千一百二十公頃,森林覆蓋率百分之八十九點一。區劃為聖母殿石華山王蟒寨三個景區。有景點景物三十多處,是遊覽觀光。消夏避暑。休閒度假。朝山祭祀。沐浴戲水的好去處。

這裡春季百花盛開,彩蝶飛舞;夏季碧野松濤,一望無邊;秋季楓葉接霜,萬山紅遍;冬季白雪壓松,銀裝素裹。景區內森林茂密,環境優美,溪間清泉潺潺。以百皮鬆。側柏。遼東櫟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季像豐富,景色絢麗,生物種類繁多,資源十分豐富。有高等植物四百多種其中,木本植物一百餘種。分布著全國最大的白皮松次生林,被人們美語為松中麗人。

林間生長的野生牡丹,為牡丹的原始祖本。在莽莽林海中,棲息著一百多種野生動物。褐馬雞、金錢豹、豹貓、紅腹錦雞、貓頭鷹等為國家重點保護珍惜野生動物

古人云:“山水盤結,風景攸聚,且大勢屹然卓越,連峰疊嶂,奇石聳立。遠而望之,掩映雲表,美如畫圖”。

文化遺蹟

革命聖地延安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延安是中華民族的聖地,是中國革命的聖地,是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漢以後,延安曾是歷代郡、州、道、府的所在地,自古是陝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文物遺址多達5808處,其中古文化遺址2956處,古墓葬491處,石窟177處,石刻藝術1344處,古建築180處,革命文物140多處(其中5處是國家級保護文物)。這些革命舊址和紀念館集中展示了中國革命的歷史,歌頌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

景區景點

壺口瀑布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壺口瀑布

位於黃河中游秦晉峽谷之中,河西屬陝西省宜川縣壺口鄉,河東與山西省吉縣相接,是我國僅次於貴州省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壺口兩岸,蒼山挾持,萬里黃河至此,河床由300多米寬突然收縮到50多米,浩淼的黃河水驟然收成一束,從30多米落差的黃河壺口飛流直下,奔泄於十里龍槽。因其形狀似一把壺的口子,故而得名。壺口瀑布氣勢壯觀,周圍自然景觀奇特,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黃帝陵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1公里處橋山之巔。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第一號,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號有熊,是我國遠古時期的偉大人物。他率先民製衣冠,造舟車,營蠶桑,創文字,建醫學,定音律,演算數,平定戰亂,統一華夏,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稱為“人文初祖”。

黃帝陵所在的橋山,總面積為8500餘畝,下有沮水環繞,南與印台山相望,山上有古柏8萬餘株,千年以上古柏3

黃帝陵黃帝陵

余萬株,是我國最大的古柏群。

司馬祠

《水經注》載: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10年),漢陽太守殷濟首先樹柏立碑,維護司馬遷祠墓。一千六百多年來,韓城人民一直在為太史高墳添磚加瓦,重修擴建,使其“祠宇堂堂,坊榜將將”,莊嚴肅穆,巍峨壯觀。

祠墓依山而築。過秀古橋,進“漢太史司馬祠”木牌坊,便是石條鋪砌的司馬古道。凹凸不平的石道印記著千餘年來仰慕者攀登的足跡。由此西上,經“朝神道”,遊人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級,歷九十九級,才抵山門。進山門即抵祠院,院中古柏參天,花木競秀。祠正中為獻殿、寢宮。獻殿為宋代建築,殿中碑石林立;寢宮中宋塑司馬遷坐象,長須飄拂,雙目炯炯,剛毅凜然,抱負超凡。獻殿木刻對聯是對史聖精神的真實寫照:“剛直不阿留得正氣凌雲漢,幽而發憤著成史記照塵寰”。

祠後有司馬遷墓,青磚裹砌,嵌有八卦磚雕,據傳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頂有一株千年古柏,蒼勁盤桓,如巨掌撐天,如同太史公的崇高志向,永駐天地之間。

景區景觀

天象景觀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植物

蟒頭山由於位居黃河西岸,南北氣流沿黃河河道上下相遇時,往往形成陰雨天氣。蟒頭山上雲霧繚繞,霧鎖空山,奇峰、古寺在雲霧中飄渺虛無,美如仙境。秋冬之季,水汽凝結成霧凇結於樹枝上,冰清玉潔,恰似玉樹瓊花。早春可觀陽春飛雪,春雪如絮,揚揚灑灑,春雪與春花相映成趣。日出東方,光芒四射;夕陽西下,霞光萬丈,流光溢彩,也是蟒頭山一大天象景觀。

生物景觀

(1)絢麗多彩的森林植物景觀。

公園地處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主要喬木樹種有白皮松、側柏、櫟類、旱柳、槭類、椴樹等,灌木主要有黃櫨、黃薔薇、山桃、丁香、連翹、櫻桃、繡線菊等,這些植物混雜分布,使公園內奇峰披翠,萬壑盪綠。森林中占優勢的針葉林是公園森林景觀的基調,一年四季鬱鬱蔥蔥,凝綠滴翠。林中挺拔而立的針葉樹,綠蔭如蓋的闊葉樹,花繁葉奇的灌木,形色各異,姿態萬千,各種花灌木在不同時間繁花墜枝,或燦紅如霞,或粉白如煙,從春到夏,花開不斷,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森林植物景觀,在植被稀少的黃土高原上,宛如一顆綠色的明珠。

(2)變化豐富的森林季相景觀。

公園內豐富的植物資源,種類繁雜的植物,使得這裡在一年不同季節中,由於形與色的變化產生了不同的觀賞效果。春天,萬木復甦,生機勃勃,枝頭嫩葉初綻,青翠可人,繼而繁花怒放,山桃連翹野薔薇丁香等植物繁花墜枝,香飄四野。一簇簇爛漫的山花在暗綠色針葉林的陪襯下,顯得分外醒目。林海波動,奼紫嫣紅的山花似在綠海中流動,令人遐想無限。夏天,百花未盡,綠葉已豐,密林之下,涼爽宜人,山風輕來,綠海蕩漾,涼風習習。深秋,以黃櫨為主的灌木林層林盡染,色彩斑斕,猶如給蟒頭山披上了一條五彩繽紛的錦緞,令人如痴如醉。冬日,林中銀裝素裹,玉樹瓊花,枯葉落盡則更顯松柏之蒼翠,整個山壑空靈而深邃。

(3)罕見的白皮松純林景觀。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動物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動物

公園境內的喬木樹種以白皮松、側柏為主,其中白皮松占的比例最大,形成了800多公頃的純林。主要分布在蟒頭山一帶,平均樹高9~10米,平均胸徑16厘米,林分鬱閉度0.8以上。白皮松起源古老,樹冠卵圓形,樹皮翠青中透出粉白,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自古以來即配植於宮廷、寺院以及名園之中,古人曾以“葉墜銀釵細,花飛香粉乾,寺門煙雨里,混作白龍看。”的詩句讚美白皮松之美。蟒頭山如此大面積的白皮松林在省內乃至西北地區都實屬罕見。登山遠望,松林鬱鬱蔥蔥,清翠欲滴,白乾如玉,在綠海中若隱若現。行走林間,頭頂綠蔭如蓋,密枝縱橫,腳下松針、枯葉柔軟如氈,感覺非凡。

(4)層林盡染的紅葉景觀。

黃櫨衛茅五角楓秋色葉樹種在森林公園內有大面積的分布,每到深秋,滿山遍野,層林盡染,紅葉流丹,景色迷人。因此,千百年來,附近民眾形成了登蟒頭山觀賞紅葉的習俗,每年九九重陽節,蟒頭山頂觀賞紅葉的遊客絡繹不絕,熱鬧非凡。蟒頭山西部的觀花台,因此而得名。

(5)珍稀名貴的丹州牡丹。

宜川古稱丹州,相傳因盛產牡丹而得名。據舊縣誌記載:“縣東三十里興集鎮之東山名牡丹塬,昔時盛產牡丹,夏秋乃多開花於野,其花滿山,香聞數十里,惜無人培植,土人采以為薪。”丹州牡丹屬天然野生,名曰:紫斑矮牡丹,珍貴稀有。早在唐宋時期,宜川不僅是牡丹的四大著名產區之一,而且“丹州黃”(牡丹)早已作為當時名貴品種移植於河南洛陽。洛陽最早的8個牡丹園中,第一個便是“丹州園”。由於千百年來的人為破壞,丹州牡丹已在縣境內鮮有分布,但在蟒頭山的茫茫森林中卻有不少分布。

人文景觀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明清古碑

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宜川是先民最早活動的地區之一。自大魏3年(公元537年)設縣,至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水經注》云:“禹治水,壺口始。”相傳大禹在黃河治水,為民造福,附近百姓為了感謝恩德,於是在蟒頭山修建了廟宇,以示紀念。千百年來,以蟒頭山為主題的神話故事世代演繹,積累成了今天優美動聽、神秘驚奇的歷史傳說,成為蟒頭山人文景觀的精髓。宜川縣由於地處秦晉“咽喉”,自古為軍事重地,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光輝燦爛的史頁。近代,這裡曾是劉志丹謝子長楊森等革命領導人的活動地。1948年,著名的“瓦子街戰役”是西北戰場人民解放軍轉入外線作戰的第一次偉大勝利。這些頗具傳奇色彩的歷史故事,都是極其珍貴的文化旅遊資源。

(1)規模宏大的古廟宇建築遺蹟

蟒頭山曾經是陝晉邊界的道教文化勝地,林木茂盛,環境幽雅,廟宇建築規模宏大。據考證,這些錯落布局的古建築群始建於清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迄今400餘年。由於風雨侵蝕,年久失修,現僅存有聖母殿、玄帝廟、真武廟、西嶽廟和山神廟五座廟宇。戲樓、樂池、西門、南天門等均已坍塌,建築遺蹟清晰可見。整個建築構建於山巔,周圍高崖峭立,猶如城堡,惟通過南天門、西門、東門方可進入其內。其精湛的工藝和獨具匠心的建築布局令人驚嘆不已,頗具歷史文化價值和旅遊價值。

(2)源遠流長的民族宗教文化

蟒頭山宏大的宗教建築規模,必然有相應的廟事活動。每年農曆三月十八廟會,陝、晉、豫、隴等地的香客成千上萬,香火繚繞,鑼鼓喧天,鐘磬丁當,場面熱鬧非凡,民間有“戲唱動天地,炮鳴不夜天”之說。廟會期間大戲連台,“兩頭紅”(從第一天日落前唱到第二天日出)要唱七天七夜。

(3)頗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宜川地域,山水形勝,民風淳厚,人傑地靈;地處陝北、關中、晉南交界之處,千百年來的溶匯、傳承,形成了既有陝北農牧文化的粗獷、豪放,又具關中、晉南農耕文化的細膩,精巧的獨具地域特色的河船文化風格。如宜川民間剪紙、刺繡藝術:既繼承了傳統藝術的形神兼備、功力深厚,又創造了技法嫻熟、精雕細刻,構圖生動,韻味悠長的獨特風格。宜川胸鼓既有安塞腰鼓的粗獷豪放、剛勁有力,又有晉南花鼓的矯健清脆,韻律花稍等特色,形成了剛柔相濟、變幻有致、民眾喜聞樂見的獨特鼓舞。正月十五元宵節是當地農民一年一度的狂歡節。人們把一年的辛苦、豐收的喜悅、對來年收穫的祈求,都寄托在這些社火中。宜川的社火有秧歌、高蹺、竹馬、旱船、獅子、舞龍、小車等,每種形式都各有千秋,個性鮮明。人們在狂歌勁舞中藉以釋放自己的情緒。一些“農家樂”的農村食宿點,遊客可以在這裡住農家窯洞、吃農家飯,在果園採摘鮮果,盡享田園生活之野趣。宜川的地方風味小吃也很有特色。如攤米黃、燒饃饃、野菜箍壘,遊客還可親自參與製作,享受樂趣。

(4)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

大禹斬蟒

“大禹救人殺妖蟒,莽蕩山下鎮蟒頭”的傳說在宜川縣可謂婦孺皆知。相傳蟒頭山原名莽蕩山。大禹治水劈開孟門山時,見一巨蟒口吐黃水尾擺惡浪,鼓水水涌觸石石崩,興風布霧,食畜傷人。大禹立刻命令狂章、大晉、虞辰、童律四大天神擒拿,戰了七天七夜,斬掉一頭又長一頭,連砍五頭而獲勝,遂將蟒頭埋於鹿川白水兩川之間山的蟒頭山下,並劈華山半峰鎮壓其上,蟒頭山之名由此而得。

王莽洞

森林公園東部梁頂有王莽洞。相傳很久以前,蟒頭山上有一條巨蟒在洞中修煉成仙。一日漢高祖劉邦路經此地,遇巨蟒擋路,高祖抽劍斬之,巨蟒化成一股白煙衝上天空,高喊:“還命、還命!”高祖答曰:“此深山老林如何還命,且到平地(平帝)再說吧。”故此,到了漢平帝時王莽就篡了位。民間傳說王莽即是當年洞中修行之蟒。附近有傳說中王莽屯兵的王莽寨

③清風道人

清風道人是河南人,明末清初在蟒頭山修煉。他力量大,本領強。蟒頭山周圍當時森林茂密,有一隻猛虎常常傷害附近民眾,民眾苦不堪言。清風道人劃破胳臂,以血氣引猛虎到蟒頭山頂的懸崖邊,將猛虎摔下懸崖,為民除了害。民眾為了紀念他,將他摔猛虎的地方叫虎吼崖。奇怪的是,蟒頭山的白皮松與眾不同,樹幹上有一道道紅色痕跡,人們都說那是清風道人的斑斑血痕。

(5)鄉土氣息濃郁的土特產品宜川有名的土特產品有:蘋果、酥梨、花椒,核桃、野生木耳等;工藝品有剪紙、刺繡、根雕、泥塑、黑陶製品,壺口石製品等。

交通路線

309國道、渭(南)清(澗)公路與正在建設中的沿黃(沿黃河西岸)公路等幹線公路,使森林公園與客源地有了緊密的聯繫,外部交通暢通無阻。由309國道到公園19公里,2000年已將路面改造成柏油路面。森林公園內的旅遊步道形成較早,已遍布全園,總長約6公里,2004年新修步道3000米,其中900多米鋪設為條石台階,較好地解決了公園內部遊覽線路組織問題,為公園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民族風情

宜川地域,山水形勝,民風淳厚,人傑地靈;地處陝北、關中、晉南交界之處,千百年來的溶匯、傳承,形成了既有陝北農牧文化的粗獷、豪放,又具關中、晉南農耕文化的細膩,精巧的獨具地域特色的河船文化風格。如宜川民間剪紙刺繡藝術:既繼承了傳統藝術的形神兼備、功力深厚,又創造了技法嫻熟、精雕細刻,構圖生動,韻味悠長的獨特風格。宜川胸鼓既有安塞腰鼓的粗獷豪放、剛勁有力,又有晉南花鼓的矯健清脆,韻律花稍等特色,形成了剛柔相濟、變幻有致、民眾喜聞樂見的獨特鼓舞。正月十五元宵節是當地農民一年一度的狂歡節。人們把一年的辛苦、豐收的喜悅、對來年收穫的祈求,都寄托在這些社火中。宜川的社火有秧歌、高蹺、竹馬、旱船、獅子、舞龍、小車等,每種形式都各有千秋,個性鮮明。人們在狂歌勁舞中藉以釋放自己的情緒。一些“農家樂”的農村食宿點,遊客可以在這裡住農家窯洞、吃農家飯,在果園採摘鮮果,盡享田園生活之野趣。宜川的地方風味小吃也很有特色。如攤米黃、燒饃饃、野菜箍壘,遊客還可親自參與製作,享受樂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