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融資的載體是港口和倉庫的倉單或海運中的提單,在正常情況下融資風險不大,而在出現重複質押的情況下,一旦相關融資商破產、“跑路”,銀行的損失將無法得到質押物補償,聯保聯貸的企業也可能出現“一死死一片”的情況,甚至引發區域性或系統性風險。
在最近不斷升溫的青島港金屬貿易融資案中,“銅貿易融資的整個流程還是比較規範的,但部分融資商買通了港口倉儲業務負責人或銀行工作人員,製造了‘假倉單’。”上述知情人士說。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假倉單”的出現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港口倉儲負責人被買通後,開具的倉單數量比實際倉單多,造成現貨和倉單數量不匹配;二是融資商用一張倉單去多家銀行申請質押貸款。“目前在國內大多數銀行之間,質押信息是不聯網的,如果企業拿一張倉單去多家銀行質押,如果銀行之間沒有溝通,就很難發現問題。”富寶資訊銅分析師雷連華表示,之所以出現重複質押,關鍵是信息平台沒有搭建好,各方溝通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