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保活運輸技巧

 秋冬來臨,河蟹開始上市,北方地區早捕的成蟹也接著投放蟹種,為明年豐收打好物質基礎。據此,不論蟹種或成蟹都涉及運輸問題。如技術不到位,往往有大量死亡。這裡介紹運輸途中不僅保鮮而且保活的技巧。

一、蟹種

自游泳狀態的“大眼幼體”脫皮後變成8條腿爬行生活時開始至性成熟前,這一階段都可用來養殖的種源為蟹種(幼蟹)。從規格劃分,由1萬尾/公斤~2萬尾/公斤的規格稱為魚種。

運輸蟹種,人們習慣用尼龍絲袋盛放後裝入竹簍或塑膠泡沫箱中,缺少必要的事先排泄魚種糞便的準備,因而降低了成活率。科學的方法是:一要在5℃~10℃時裝運,溫差不宜超過2℃,還需通風透氣,保持潮濕和防止魚種活動;二是在發運前將待運蟹种放在蟹籠中或可以密封的網箱內,然後把蟹籠或網箱放入河流或微流水中經4小時以上吊養,待其腸內糞便排空後才裝運,這樣,24小時內的運輸成活率可達 95%以上(高的可達98%以上)。

二、成蟹

由幼蟹經8次以上脫殼,達到性成熟,體色由淺灰色變為深綠色後即為成蟹。其規格視水域環境優劣,50克/只~150克/只不等。

運輸成蟹,要儘量保持原來溫度,溫差不應超過5℃(必要時用冰降溫)。短途運輸可用浸濕的蒲包,並注意在途中避免擠壓;長途運輸需儘量縮短時間,並採用通氣良好的竹簍存裝。裝箱時先在簍子底部鋪一層泥或蒲包,然後將活蟹一隻一隻擺平疊放。裝滿後再加蓋紮緊,防止爬動。如在蟹群中放些吸水好的材料保濕,效果會更好。此外,為防止風吹失去水分,要用麻袋等物擋風,這樣,24小時內的成活率可達 95%以上(高的98%以上)。

如果運輸抱卵親蟹或性成熟的用來交配的雄蟹,則不應在容器中擺平疊放,而要每隻蟹單獨用毛巾包裹,嚴格防止操作不當而斷其腿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