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那日繡簾相見處。低眼佯行,笑整香雲縷。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
作品賞析
“記得畫屏初會遇”,寫出這愛情的開端是美妙的,令人難忘的,與心愛的人在畫屏之間的初次會遇,至今記得清清楚楚。緊接著說“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是謂情緣突然被割斷,好夢既破,所有美好的嚮往都成泡影了。“高唐”,即高唐觀,又稱高唐台,在古雲夢澤中,宋玉《高唐賦》和《神女賦》中寫楚懷王和楚襄王都曾於此觀中夢與巫山神女相遇。“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進一步寫出男主人公的一片痴情。雖然是“高唐夢斷”,情絲卻還緊緊相連,恰如梁間的雙飛燕春來又秋去,美麗的春光幾度從窗前悄悄走過,而對她的思念卻並不因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半分。
“那日繡簾相見處”,憶寫相會的時間與地點。“低眼佯行,笑整香雲縷”,活畫出女方的嬌羞之態,低眉垂眼,假意要走開,卻微笑著用手整理自己的鬢髮。一個“佯”字,見出她的忸怩之態,一個“笑”字,傳出鍾情於他的心底秘密。“斂盡春山羞不語,人前深意難輕訴”,進一步寫出女方的內心活動,她斂起眉頭不說話,不是對他無情,實在出於害羞。可愈是如此,愈見出其純真。全詞活潑而有分寸,細膩而有餘味。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出生於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漢族。史書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有餘(186cm)蘇軾為人豁達心胸寬廣,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蘇軾是蘇洵的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年),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年),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二品),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六歲。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