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文名稱( chinese )→ 蜥鳥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學名( name )→ saurornithoides
發音( pronounced )→ sawr-or-nih-thoy-deez
含義( meaning )→ 像鳥的蜥蜴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獸腳亞目
類(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
tetanurae 堅尾龍類
avetheropoda 鳥獸腳類
coelurosauria 虛骨龍類
maniraptoriformes 手盜龍形類
科( family)→ troodontidae 傷齒龍科
屬( genus )→ saurornithoides 蜥鳥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s. mongoliensis 蒙古蜥鳥龍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s. asiamericanus
s. isfarensis
s. junior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s. inequalis=troodon formosus
時代( period )→ 白堊紀晚期 late campanian? to early maastrichtian?
分布( found in )→ 蒙古塔吉克斯坦
發現地層( stratum )→ ...
食性( diet )→雜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長2--3.5米
推測體重( mass )→ 13--27公斤
發現者( discoverer )→ osborn, 1924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osborn, 1924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
動物說明
[a]蜥鳥龍前肢很小,沒有牙齒,長2米,又稱之為蜥鳥龍。一聽這個名稱,你就知道這是一種長得很像鳥的恐龍,甚至有些科學家認為它們還長有羽毛,而且還能飛呢!蜥鳥龍出現得很晚,可以說剛好趕上恐龍時代的末班車。它全長約1.5--2米,臀部高0.8米。雙眼很大,雙腿細長,前肢短,奔跑時前臂緊貼在胸部兩側。整個體型、體態很像現在的鴯鶓。儘管屬於食肉恐龍,卻更喜歡吃植物。它還練就了疾速奔跑的本領,能甩掉所有想追逐它的食肉者。 蜥鳥龍的後腳像刀片一樣鋒利的長腳爪。蜥鳥龍很聰明,可以將他比作白堊紀時期的豺。它的大腦重量占體重的比例是恐龍中最高的。
聰明的蜥鳥龍是所有恐龍中行為最活潑幽雅的類群中的一種。它的身材大小有如一匹小馬駒,身長如同一輛轎車。蜥鳥龍是已知的傷齒龍科中的一部分。它與今天那些大個頭的不會飛的鳥群有很多共同之處。它的長長的富有肌肉的雙腿專門用來為其行動提供速度和敏捷力。似鳥龍有一隻很小的頭蓋骨,架在它細長的脖子頂端。細細的脖子連同它的所有骨架重量很輕。
相關資料
[c]蜥鳥龍可進食的食物種類範圍很廣。它可能是一種無所不吃的種類,這意味著它既食肉,也食草。蜥鳥龍用它長長的胳膊和帶爪的手扯斷樹枝,取到最上等的嫩枝、花蕾和漿果。憑一雙銳利的眼睛和快速奔跑的能力,蜥鳥龍還可以追得上小小的蜥蜴或者抓住空中飛著的昆蟲。它把這些獵物填入它那張角質的無牙齒的尖嘴中,並將其囫圇吞下。
註:在大陸的翻譯經常出錯--請注意似鳥龍(傷齒龍科)[saurornithoides]與似鳥龍(似鳥龍科)[or
nithomimus]的區別,我們把後者改為蜥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