蜆木曲脈木虱

蜆木曲脈木虱,種拉丁名:Sinuonemopsylla excetrodendri Li et Yang ,分布於廣西、越南。

基本信息

種名:蜆木曲脈木虱
種拉丁名:Sinuonemopsylla excetrodendri Li et Yang
國內分布:廣西
國外分布:越南

形態特徵

成蟲黃綠色,體長2.2-2.6mm,背腹較扁,被淡色長毛。頭寬(包括複眼)0.77—0.79mm,複眼黑褐色。觸角10節,長1.26—1.27mm,黃綠色,第三寶第八節端及第九、十節黑至黑褐色,2根端剛毛黃色。前翅長1.94—2.25mm,寬1.01-1.21mm,橢圓形,不透明,前緣有斷痕,翅面密布褐斑點,組成3條不連續的褐帶;翅盛大,脈黃褐色,脈端黑褐色;後翅寬大,稍短於前翅。足黃色,後足脫節無基刺。卵長梨形,一端較尖,長0.l-0.15mm。初產卵淡黃色,變為黃色。近孵化時卵的前端出現黑色眼點。若蟲初孵若蟲淡黃色,隨著增長顏色逐漸變深。體扁平。複眼紅色。翅芽半透明,灰褐色。隨著不斷的取食,若蟲體表分泌許多蠟絲,蓋住蟲體。

生物學特性

蜆木曲脈木虱世代重疊,在桂南地區無明顯越冬現象,一年四季均發現有成蟲、若蟲、卵3種蟲態。在日均溫28.8°C時,完成1個世代約需30天,其中卵期平均為5.24天,最短5天,最長6天;若蟲脫皮4次,若蟲期17天。平均每雌產卵量為212粒,產卵前期5—6天,產卵期8-14天。初羽化的成蟲體被一層蠟粉,停伏在原來的嫩芽上吸食。幾天后交尾產卵,雌蟲和雄蟲.一生可交尾多次。成蟲活動逐步加強,能飛善跳,常在枝條葉片及項芽間不斷爬行,尋覓取食和產卵的場所。但成蟲飛行距離不長,一般為50—60cm。雌蟲卵多產於嫩芽及嫩葉背面凹陷處,聚散不定。若蟲常聚集在頂芽及嫩葉上刺吸取食,如遇觸動,可作短距離爬行。該蟲大量發生於3—5月和9-10月間。特別是3—5月為全年蟲口高峰期。在桂南,進入3月以後,溫度大幅度回升,蜆木萌芽發葉,蟲口數量急劇上升。冬季,在日平均溫度14.4°C左右,成蟲仍可進行取食活動,有太陽的晴天也能交尾,產下的卵能正常孵化,低於10°C時,則很少活動。一般苗圃比幼林受害嚴重;尚未鬱閉且雜草多的幼林比鬱閉的幼林受害嚴重,低海拔比高海拔受害嚴重。已發現的天敵有紅肩瓢蟲六斑月瓢蟲和螳螂。

防治方法

1.加強林木檢疫,嚴禁帶蟲苗木外運和引進。 2.桑拍不要混植,使桑木虱在桑樹夏伐無桑葉時得不到柏樹作為補充食料而抑制其發生。加強母生幼林的管理,使其提高鬱閉度,增強抗蟲力。 3.實現桑樹良種化,以抑制桑木虱發生如荊桑及四川本地桑上產卵數多於湖桑品系及其他引進良桑上的3倍。 4.冬季修剪梧桐枝條,4月底前剪除皂角幽木虱產卵枝條,及時燒毀,消滅枝條上的卵。冬季清除林內枯葉雜草,消滅文冠果隆脈木虱沙棗木虱越冬成蟲。冬季或早春乾基塗白或用80%敵敵貫乳油500倍、60%D-M合劑200倍塗於,消滅皂角幽木虱和文冠果隆脈木虱越冬成蟲。4月上、中旬及時摘除桑樹有卵葉,5月上、中旬剪除有桑木虱若蟲群集危害的技梢。6月上、中旬及11月當成蟲密集於桑芽或再發葉上時,用網捕殺成蟲。 5.注意保護利用天敵。 6.4月中、下旬文冠果隆脈木虱成蟲出蟄期,于晴朗無民夜間在林內連續施放5%敵馬煙劑2—3次,每畝用藥1kg。65%肥皂石油乳劑8倍液噴殺梧桐木虱越冬卵。用40%氧化樂果乳油、80%敵敵畏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90%敵百蟲晶體、50%殺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各種木虱若蟲或成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