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又名蟒、王蛇、南蛇、埋頭蛇、王字蛇。蟒蛇科動物蟒蛇〔Python molurusbivittatus (Schlegel)〕的肉。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地。味甘,性溫。功能祛風,殺蟲。主治風濕痹痛,癘風,疥癬惡瘡。《瀕湖集簡方》蚺蛇酒: 本品配伍羌活、糯米釀製而成,治諸風癱瘓, 筋攣骨痛,麻木瘙癢,疥癬。現代研究:肉中含肌酸、甲(基)胍、腺嘌呤、肌肽、γ—J酸甜菜鹼、嘌呤鹼、組氨酸、精氨酸等。
形態特徵
巨蚺蛇是世界最大的蛇。雖然蚺蛇和蟒蛇的確實長度皆超過9公尺(30呎),但曾報導有長達10公尺(33呎)以上的蚺蛇,體型也壯得多。然而,大部分的個體通常不超過5公尺(16呎)。
生活習性
巨蚺蛇住在水中,以伏擊凱門鱷和水豚、鹿、貘、西貒等前來喝水的哺乳動物(通常在夜晚)。蚺蛇抓住大型哺乳動物的頸部,幾乎立即將之纏繞起來,靠著縮緊來殺死它們。蚺蛇僅利用嘴和尖端向後的牙齒來殺死幼龜、潛水鳥等較小的獵物。蚺蛇在陸地殺死獵物,而常將之拖入水中,可能是為了避免招來美洲豹,或防止螞蟻咬食屍體。在野地,巨蚺蛇並不特別具有侵略性。在委內瑞拉,白晝時它們被爬蟲類學家輕易捕捉,這些人依小組行動,直接走向蚺蛇而將之帶走。
巨蚺蛇在水中或水邊交配。9個月之後,母蛇生下18∼42隻幼蛇,每隻長度皆超過62公分(24吋)。幼蛇成長迅速,到3歲時就長達3公尺(10呎)。蚺蛇與蚺(蟒亞科〔Boinae〕)有親緣關係。兩類都是蟒科(Boidae)的成員,蟒蛇亦然。
用藥價值
肉
性味
味甘,性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
主治流行病,喉中有毒,吞吐不出。除疳瘡及瘟瘴氣,手足風痛。可殺三蟲,去死肌,皮膚風毒、癘風、疥癬、惡瘡。四月勿食。
膽
性味
味甘、苦,性寒,有小毒。
功效主治
主治眼睛腫痛、心腹隱痛,下部暗瘡。治小兒八種癲癇、疳疾。將膽水灌入小兒鼻兒,可除腦熱,治疳瘡;灌下部,治小兒疳痢;和入麝香,可敷齒疳宣露。還能治大風,聰耳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充沛,抗衰老去翳膜。
蛇、蟒、蚺 的區別
蛇——是一類爬行動物的總稱,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爬行綱 REPTILIA → 有鱗目 SQUAMATA → 蛇亞目 SERPENTES 。
蟒——是一類體型較大的蛇,蛇亞目 SERPENTES → 原蛇下目 Henophidia → 蟒科 Pythonidae蚺——是一類體型巨大的蛇,蚺科(Boidae)蚺亞科(Boinae)
蛇永遠也長不到蚺和蟒那么大,有的朋友認為蚺都是卵胎生,蟒都是卵生的,其實也不絕對,譬如被稱為蟒的膠蟒、牙買加蟒、彩虹蟒等也是卵胎生的,而地蚺卻是產卵的。如果一定要說出區別,那就是美洲的蟒或者蚺多為卵胎生,亞洲和非洲的蟒或蚺多為卵生。許多種蚺具熱敏性的唇窩,用以發現熱血動物。三者同屬於蛇類,但是不是同一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