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殼厝

蚵殼厝,即用蚵殼建造的房屋(閩南話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蠣)。 �埔村蚵殼厝的蚵殼並非泉州原產,專家考證:此種蚵種產於非洲東海岸。 �埔村蚵殼厝自明末清初從形成、發展到衰落,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蚵殼厝,即用蚵殼建造的房屋(閩南話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蠣)。在泉州�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帶均有分布,當地人拾蚵殼拌海泥築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殼厝,是我國東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貝飾古民居,其建築的巧妙與精湛,是東南沿海甚至在內地都是絕無僅有的一種建築形式,構成了閩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
據傳,�埔村蚵殼厝始建於宋未元初,主要特色在於蚵殼、磚石砌成牆,大面積的灰白色蚵殼與花白色花崗石、紅色磚構成一幅幅色彩對比強烈、富有美感的圖案,那一堵堵的蚵殼如片片魚鱗,十分好看。
�埔村蚵殼厝的蚵殼並非泉州原產,專家考證:此種蚵種產於非洲東海岸。當時,�埔村作為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重要港口,載滿絲綢、瓷器的商船從�埔港起航,沿閩南沿海航行至南洋,經印度洋、非洲東岸到北岸卸貨。返航時,因艙內不載貨形成空船,重心不穩,不利航行,船員們就將當地散落在海邊的蚵殼裝在船上壓艙,載回堆放在�埔海邊。元未明初,富裕之地泉州,經常受到倭寇的侵擾,曾數度遭遇劫難,先民因無力重建新房子,就因地制宜撿些碎磚石砌成“出磚入石”的牆,再把海邊的蚵殼撿來嵌飾在牆的外側,這就是早期的蚵殼厝。
�埔村蚵殼厝自明末清初從形成、發展到衰落,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蚵殼厝建築有濃厚的民俗氣息、豐富的美學、工藝學知識;是古代泉州對外貿易的產物,見證著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而且,蚵殼厝具有不積雨水、冬暖夏涼、隔音效果好的特點,適合海邊潮濕氣候環境居住;其次是蚵殼厝牆體十分堅固、素有“千年磚、萬年蚵”的美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