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崗遺址

蚝崗遺址

蚝崗貝丘遺址位於南城勝和蚝崗村,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貝丘遺址,距今約5000年,是東莞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保存面積650多平方米,作為在市區中心發現的完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也較為罕見。 在考古發掘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時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殘件,發現紅燒土活動面、房子、墓葬、灰坑、溝等重要遺蹟。墓葬中出土了兩具珠江三角洲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人類遺骸,蚝崗貝丘遺址因此被專家譽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

遺蹟位置

蚝崗貝丘遺址位於珠三角地區——廣東省東莞市南城區勝和蚝崗村

遺蹟探究

發現

蚝崗遺址博物館 蚝崗遺址博物館

蚝崗遺址於上世紀80年代文物普查時被發現。1990年1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東莞市博物館對遺址進行調查,從2003年4月正式開始鑽探工作,並於29日結束。遺址出土了一批陶器、 石器、骨器和蚌器。陶器有夾砂褐陶釜、罐、器座、泥質灰陶罐、圈足盤、缽和彩陶圈足盤。這些器皿多有細繩紋、刻畫紋和鏤孔。石器數量較大,種類包括尖狀器、砸擊器、礪石、石拍、網墜、錛、斧等,又以用於開蚝的尖狀器和砸擊器最多。骨器有骨鏟、骨錐、骨針等。蚌器有穿孔蚝殼等。遺址可分別為兩期,特徵不同。

另外,一具保存頗為完好的男性遺骸被挖掘出土,專家考證,遺骸距今5000年以上,應是珠三角最早的土著居民。之前,專家已把蚝崗遺址命名為“珠三角第一村”,遺骸的出土不僅印證專家認為遺址存在墓葬區的推斷,更為研究最早珠三角居住人群經濟生活的情況提供有利的幫助。

這一發現說明,早在5000年前,珠三角古人類已經在這裡繁衍生息,印證了古代的珠三角並非人們所說的蠻荒之地。

東莞古時可能是個海島

蚝崗遺址 蚝崗遺址

蚝崗遺址保存面積約650平方米。專家推測珠江三角洲是距今一萬年以來逐步形成的,遺址當時很可能是個海島,遺址西部原有一流向西北的河流,可為先民提供飲用淡水。據當地年齡大些居民介紹,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這裡貝殼堆積如山,生產隊曾於此處挖貝殼燒灰做肥料,延續時間達一年多。如今,田野及山崗大部分地方已建起密集的民居或商品樓宇 。

專家們在蚝崗遺址發現了四方形的水溝痕跡和墓葬,還有石磨,這說明當時古人類已經在這裡建房定居、生息。而從堆積如山的蚝殼、大量的魚骨及只見漁獵工具可判斷:當時蚝村人乃至珠三角祖先們的經濟生活主要以在海邊漁獵為生,他們已經懂得在房子之間挖排水溝,每天都從海邊捕撈大量的海貝、魚類,在食海鮮同時,他們也會用石磨磨出一些野生稻、薯芋之類食用。而且當時尚未經營農業,但可能會採集野生稻、可食塊莖植物、野果並與別的群體交換。

遺址博物館

東莞蚝崗遺址博物館於2007年6月正式建成並對外免費開放,展館共分三層,由時光隧道、遺址展廳、蚝崗文物展廳、三江彩陶展廳、臨時展廳、互動展廳等組成。博物館將考古發掘現場與出土文物、圖片和場景復原等展示手段相結合,真實生動地再現了5000多年前“蚝崗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情景和遺址發掘過程。並匯聚了珠江、長江和黃河三大流域的彩陶,集中展現中國多姿多彩的彩陶文化 。

蚝崗遺址博物館 蚝崗遺址博物館

蚝崗博物館,將成為蚝崗歷史文化園區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化景觀,將成為人們了解史前文化,展示東莞遠古文明的重要視窗 。

意義

蚝崗遺址 蚝崗遺址

這一發現說明,早在5000年前,珠三角古人類已經在這裡 繁衍生息,印證了古代的珠三角並非人們所說的蠻荒之地,該遺蹟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