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蚌埠捲菸廠是一家前身誕生於抗日戰爭中的新四軍隨軍工廠,有著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85年以後,蚌埠捲菸廠從20萬箱規模的小廠逐步成長為如今的國家大型骨幹企業、行業36家重點工業企業之一,年產65萬箱捲菸,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大關,年創稅利18億元左右,繼續保持著省內行業的龍頭地位。
蚌埠捲菸廠現有主業職工2100多人,人均勞動生產率達到480箱,資產總值17億元,2003年銷售收入30.95億元,實現稅利18.43億元,實現利潤3.63億元。躋身全國工業500強和全國納稅百強行列,年納稅總額連續多年位居安徽省跨行業之首。
蚌埠捲菸廠先後榮獲“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先進集體”,“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主要產品有“黃山”、“渡江”、“丹健”等系列捲菸,2001年,“黃山”捲菸被國家菸草專賣局評為全國36種名優捲菸;產品行銷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產品的市場覆蓋率達96%以上,黃山捲菸商標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2009年—2012年來,蚌埠捲菸廠不斷打造誠信蚌煙,先後被授予“中國公眾形象優良企業”、榮獲AAA級標牌與證書。2002年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光榮稱號,全國百家企業優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稱號。
2005年3月底,蚌埠捲菸廠與合肥捲菸廠、滁州捲菸廠聯合成立了安徽黃山捲菸總廠(以捲菸品牌來命名的),以上三廠均取消了獨立法人地位成為總廠的加工廠。“隨著2005年11月國辦發[2005]57號檔案頒布施行,行業改革與發展又面臨著新形勢、新變化和新任務。安徽中煙工業公司公司黨組果斷決策,於2006年2月正式啟動第二階段聯合重組。先後順利完成了方案制訂、宣傳發動,以及重組企業辦公會、職代會審議批准等基礎工作。安徽省省長辦公會於2006年3月27日聽取並原則同意了重組方案。2006年5月18日,國家局正式批准重組方案,同意安徽中煙工業公司與所屬黃山捲菸總廠、蕪湖、阜陽捲菸廠,合併重組為一個獨立法人主體,實行資產、品牌、採購、銷售“四統一”,2006年9月20日,國家局黨組宣布了安徽中煙工業公司領導班子的任命決定,至此標誌著安徽中煙聯合重組工作全面完成”。蚌埠捲菸廠也因此正式命名為“安徽中煙工業公司蚌埠捲菸廠”,無法人地位,僅是生產點而已。
煙廠歷史
蚌埠捲菸廠是安徽最大的捲菸廠。它原名為東海煙廠。
1958年由一家地方國營煙廠和一家公私合營煙廠合併而成。蚌埠捲菸廠的歷史,是一部閃耀著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也是一部蚌埠地區菸草工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的歷史。鳳陽產煙區和門台子烤菸廠據史料記載,菸草原產美洲,16世紀明萬曆年間,由南洋傳入我國。早在明末清初,鳳陽開始種植菸草,至晚清煙田已遍全縣。
鳳陽城西留守師和劉府小塔寺的“皮絲煙”,油分足、彈性強,譽馳黃淮一帶。每年秋天,享有盛名的鳳陽菸草,總是引來不少山東、河南和皖北的商人登門求購。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民國初年,鳳陽以產煙歷史悠久、水陸交通便利,而被英美菸草公司看中。
1917年,英美菸草公司派員攜帶烤菸種(佛光種)來到鳳陽,經實地勘查,選劉府官園村先行試種。為使菸農改種烤菸,外國老闆們發放煙種,傳授栽培方法,提供器材,介紹烘烤技術,援建炕房,高價收購菸草。優厚的經濟收入,對生活貧苦的菸農產生了極大的誘惑力,僅二三年光景,烤菸便在鳳陽的劉府、武店和十五營一帶,逐漸取代了曬煙的傳統地位。菸草生產季節性強。每年秋季收購上來的大量初炕原煙,仍含許多水分,易霉變,必須復烤,才能長久貯存,適應卷制工業均衡生產的需要。為此,英美菸草公司又於1919年在門台子買地100餘畝,投資興建一座工廠,專營菸葉收購和復烤,這就是人們熟知的門台子烤菸廠。經兩年多的籌建,烤菸廠於1921年正式投產。
建廠初期,廠內僅兩棟倉庫,一間大型烤菸房,內有5台1.2噸的鍋爐,一台7.5馬力蒸汽動力帶動復烤機運轉工作,每日可復烤菸葉200擔。當時,這在國內已是數一數二,在國外同行業中,也稱得上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大工廠了。這家外資興辦的工廠,長年僱工20人,旺季臨時招雇400人,平均每年開工不足4個月。工廠事務,託付予一個名叫王耀庭的天津人經管。武店地主王仰之,在鳳陽一帶人事熟、家資厚,也被英美菸草公司聘作經紀人。隨著栽培技術的廣泛普及,烤菸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到了30年代,煙田已越出縣界,跨過淮河,延伸到定遠、五河、懷遠、靈璧。
由於菸農的精心培植,加之良好的氣候、土壤條件,菸葉品質也愈顯優良,逐漸形成了獨有的特色。鳳陽烤菸,葉肥梗細,質地細密,烤制後,葉色金黃,香氣馥郁,口味醇和,雖稍有雜氣,但易燃燒,少刺激,屬烤菸類中的濃香型。行家們喻之為“中藥里的甘草”——甘甜、潤喉、提神,是製作中檔煙的上好原料,也是高檔煙配料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豐產優質的鳳陽烤菸,在我國菸草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抗日戰爭前夕,安徽鳳陽及山東濰坊、河南襄城,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三個烤菸產地。
每年初秋,新煙出炕。英美菸草公司趁機壓級壓價,對菸農盤剝勒索。成千上萬擔廉價菸葉,在門台子復烤後,裝入大木桶(一桶1000磅),隨車源源運抵上海。其中少量的遠涉重洋運往歐美,大量的在上海就地卷製成各種香菸,銷行全國。大來煙廠的興衰蓬勃發展的菸草種植業,為蚌埠地區捲菸工業的興起準備了充裕的原料。進入20年代,津浦鐵路通車已有10多年的歷史。蚌埠,作為一個新興城鎮,已初具規模,運輸業、商業、服務業和糧食加工業等相繼建立。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社交活動日益頻繁,香菸(當時稱洋菸或紙菸)比起旱菸和水煙,美觀體面,攜帶方便,被越來越多地用於交際場合,從而又為捲菸生產提供了商品市場。
1925年,英美菸草公司的翻譯范玉田,在太平街買下一塊地皮和50多間房屋(今三十二中),另外吸收少量股份,籌措資金,從上海購回兩部“花旗”牌捲菸機和部分設備,請來幾位上海技工,辦起一家捲菸廠,也就是蚌埠歷史上最早的捲菸廠——大來煙廠。大來煙廠於1926年春開工,50多間平房改建成了車間和倉庫。在撕煙、切絲、卷制、包裝幾道工序中,僅捲菸使用機器,其他均手工操作。
全廠130多人,大多是當地無業市民,幾位上海技工負責配料、操作和維修機器。生產原料,菸葉來自鳳陽,盤紙、香精購於上海,煙包上的商標也在上海印製。大來煙廠首批生產“來富”牌香菸,這是蚌埠最早的一個香菸品種。“來富”牌是一種中檔煙,煙包淺黃色,商標上畫著一條狗,其意源於“貓來窮,狗來富”這句中國俗話。煙廠創建人范玉田原籍天津,雖多年受僱於英美菸草公司,但對捲菸生產不甚了了。
工廠開業之後,因經營不善,產品質次價高,在市場上遠遠不是上海同類香菸的對手。第三年,范玉田病故。這時,工廠已經虧空,負債累累,為償還債務,只得將廠房賣給了王仰之。王銳意圖強,決心重整旗鼓,招楊樹誠(即楊三,寶興麵粉廠老闆)等人入股,募集股金,並對工廠的領導層作了大刀闊斧的改組,兩個精通業務的寧波人被推舉出來管理工廠:支起眉任經理,分管財會商務;桂寶鼎任廠長,過問生產技術。
改組之後,生產漸有起色,產品銷路隨即打開。工廠日產香菸近10箱,產銷趨於平衡。“來富”牌香菸在市場立腳之後,大來煙廠又生產一種“蚌精”牌香菸。煙包上畫有一隻河蚌,張開兩翼蚌殼,其間立一古裝美女。這一裝潢設計,不但色調鮮麗,而且與史書所載沿淮盛產河蚌可育珍珠的傳說相照應,想像力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20年代末,蚌埠市場出現手工煙。手工煙因不納稅,當時又稱私菸。一些無業市民從煙行買來菸葉,又從商店買回盤紙和香精,自行切絲、配料,用手推子(簡陋的捲菸工具,木製品)卷制煙支,自產自銷。或擺攤出售,或沿街叫賣,或整包銷出或論支計價,銷售方式十分靈活。吸用者大都是搬運工人和進城農民。由於手工煙不納稅,價錢低,薄利多銷,尚能養家餬口,所以至抗日戰爭前夕,手工煙個體戶已發展到240家。廉價的手工煙充塞市場,搶了大煙廠的生意,影響了當地稅收。
當局計畫分四批取締手工煙,兩年結束。但不久,抗日戰爭爆發,這一計畫未能完全實施。1937年春,中日戰端一觸即發,國內瀰漫著戰爭氣氛。為避戰亂,大來煙廠決定遷出蚌埠,支起眉出面與劉府煙行老闆李席珍洽商約定,暫租借其煙行維持生產。夏天,大來煙廠的機器設備陸續運至劉府安裝。不久。盧溝橋事變發生,日軍大舉入侵,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大來煙廠復工不到兩個月,蚌埠淪陷,日軍隨即出兵鳳陽。支起眉、桂寶鼎、李席珍丟下工廠去四川,廠房遂為日軍占用,作為兵營。至此,開業12年之久的大來煙廠毀於戰亂。
淪陷期間 抗日戰爭初期,日本菸草公司接管了英美菸草公司在淪陷區的全部資產,壟斷了鳳陽、蚌埠乃至整個華東的菸草收購業。當時的蚌埠菸葉收購點就設在寶興麵粉廠南邊的大院內(今第三毛紡廠)。為了一家獨利,淪陷區的私營煙廠也遭禁絕。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第五個年頭,禁令有所鬆弛。蚌埠和皖北市場香菸短缺,精於生財之道的楊三,買通日本軍方,以大來煙廠股東的身份,把支起眉丟下的兩部捲菸機從劉府運回蚌埠,同上海人周子林合作,在寶興麵粉廠院內開了一家捲菸廠,仍以大來煙廠作為廠名。這家工廠由楊三出錢、出人,周子林提供技術和管理經驗。廠房實際上就是一座樓(即寶興北樓),樓上包煙,樓下捲菸。切絲機、捲菸機、烘絲機等設備靠馬達帶動,由寶興麵粉廠發電機輸送電力,生產方式比較先進。全廠約100人,生產“三駝”、“紅槍”、“飛剪”三種香菸。其中“三駝”牌香菸氣濃、勁頭足,頗適北方人口味,曾一度遠銷天津,被天津人譽為“小炮台”。
捲菸業的高額利潤,吸引著來自揚州的兄弟倆——姜寅觀、姜巨觀。當時兄姜寅觀在老大街(今青年街北段)開一“同生布店”,弟姜巨觀協助其父姜松岩在米坊街(今青年街南段)經營“祥生錢莊”。1943年底,兄弟倆湊了3000元,在天橋東端(今和平電影院)創辦了“兄弟煙廠”。起初,全廠150人、42間房屋、3部手搖捲菸機和1台壓梗機,半年後又添置了1台大型捲菸機和1台發電機。兄弟煙廠首批生產“寶錢”、“寶馬”兩種香菸。新牌號上市,顧客不認,產品積壓,眼看生產難以維持、為了打開銷路,姜家兄弟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扎一輛彩車,敲鑼打鼓開上街去,宣傳產品,招攬顧客;二、在煙包里放入彩票,購者中彩有獎,彩票上繪有《水滸傳》、《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畫像,中彩者可持彩票來廠領獎,頭彩獎腳踏車一輛,二彩獎電唱機一台或毯子一條,三彩獎水瓶、毛巾等生活用品。半年後,煙販紛紛前來訂貨,銷路從此打開。在此基礎上,姜家兄弟又增加生產“聖母”牌、“橄欖”牌香菸,擴大了花色品種;聘請上海技工改進配方,添加香料,著力提高香菸的內在質量,從而使得該廠香菸擁有越來越多的吸用者。尤其是“寶錢”牌,煙支飽滿,香濃味醇,不僅在蚌埠地區暢銷無阻,還被煙販們運至徐州、開封、揚州等地,與滬產煙和當地名牌煙爭奪市場。
至解放前夕,兄弟煙廠已發展到500多人,擁有108間房屋、3部大型捲菸機,日產香菸40餘箱,成為蚌埠乃至全安徽首屈一指的大煙廠。1945年5月,由幾個劉府人辦的江淮煙廠開業。原劉府煙行老闆李席珍任經理,天成布店房東康振林為副經理,李席珍的堂弟李石如為廠長,廠址在舞台街和勝利路的交會處(今一中大門稍東,舊址已不存)。全廠近100人,10餘間房屋,1部手搖捲菸機,日產2箱“精忠”牌香菸。年底,增添1部大型捲菸機,1台發電機,日產量增至7箱,生產穩步發展。空前而暫短的繁榮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黨政府把剛從日本人手中接管過來的門台子烤菸廠,改為第九後方醫院,菸農只得把菸葉運到蚌埠出賣。在當時百業蕭條的境況下,蚌埠菸草收購業卻畸形發展,進入鼎盛時期。據資料統計,日本投降後短短兩年內,蚌埠私營煙行猛增至107家。
三徑街(今太平街南段)是煙行集中的地方,從今天的第一制線廠到南崗一路加油站,有萬和煙行、大成煙行、興隆煙行、信大煙行……幾乎一家挨著一家。新煙上市的時候,這裡車水馬龍,每天成交數百擔菸葉。為了維護本行業的經濟利益,協調本行業內部的各方面關係,蚌埠煙行工會於1946年秋成立。本地蔣家崗人蔣卓章,被推為蚌埠煙行工會會長。興旺的菸草收購業,刺激著捲菸工業的發展,為其帶來了空前而暫短的繁榮。
1946年至1947年間,蚌埠煙廠蜂起,出現了一股“煙廠熱”。短短兩年之內,煙廠從3家增至61家,生產上百種香菸。60餘家煙廠散落在從火車站到南崗一路這一狹長地段。或位於鬧市,或處於近郊,或臨街而建,有的為一家獨資經營,大部分則是多家合股興辦。其中除幾家大煙廠,如大來、兄弟、裕民、滙豐、慶華、江淮、中興、福豐,使用大機器生產外,其餘的數十家,生產方式落後,僅屬手工業作坊類型。譬如,當時的褲襠街(今中區菜市口)就有3家煙廠,廠與廠僅數步之隔。各廠均2間平房,10來個人,1部手搖捲菸機,規模甚小。這些小煙廠因無資金周轉,一旦產品滯銷,便即刻倒閉。當時舞台街中段,有一家小煙廠,從開業到倒閉先後僅5天,以致該廠歇業數月之後,許多同行還不知這裡曾有過一家煙廠。
在眾多的中小煙廠中也有辦得出色的,如匯中煙廠、淮光煙廠、派克煙廠。匯中煙廠由18家股東合資籌建,於1946年10月投產。18家股東大部分是煙販和手工煙個體戶,投份多則1000元,少則只100元,山東煙販王鳳和任廠長,廠址設在舞台街與六安街(今建國路)的交叉處(今勝利三小)。
全廠3部手搖捲菸機,2台切絲機,工人110人,其中30人撕菸葉,30人包煙,均拿計件工資,其餘40人在廠里乾雜活,如搞運輸、搖機器。廠里包伙管吃,每月只給點零用錢。工人中有一部分是附近農村的農民,農閒時來廠做工,農忙時回村種地。捲菸機、切絲機全靠人力搖動,勞動強度較大。工廠生產3種香菸:“真善美”、“福興”、“雙魚”,由於產品價格低廉,質量尚可,銷路一直很好,不僅在煙廠如林的蚌埠有銷路,在附近各縣也有市場。蚌埠捲菸工會於1946年的“煙廠熱”中成立,慶華煙廠老闆、劉府人王子興為工會會長。
1947年下半年,大量的上海煙北來,傾銷蚌埠市場,供漸漸過於求,本地香菸滯銷積壓,一些中小煙廠紛紛倒閉、破產。同時,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節節勝利,一些大煙廠的老闆驚惶失措,忙於轉移機器,攜帶錢財,逃往江南,又造成部分煙廠癱瘓。到了1949年,61家煙廠已銳減至33家。
蚌埠菸草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是建立在廣大捲菸工人和煙區農民辛勤勞動的基礎上的。根根煙支中,都凝結著工人、農民辛勤的汗水。至解放前夕,蚌埠捲菸工人已達3500多人,約占全市產業工人總數的70%。各大煙廠相繼成立了工會。與此同時,中共蚌埠地下組織也深入到捲菸工人之中,宣傳真理,培養骨幹,團結工人同資本家進行各種形式的鬥爭。在資本家南逃之後,廣大捲菸工人在人民解放軍勝利捷報的鼓舞下,同心協力保護工廠,堅持生產,翹首迎接解放。東海煙廠的創建和遷徙幾乎在楊三的大來煙廠開業的同時,一家7個半人的小煙廠在蘇北益林鎮誕生了。這就是以後幾經輾轉遷至蚌埠,又為蚌埠捲菸工業作出巨大貢獻的東海煙廠。
40年代初,蘇北鹽城、阜寧一帶駐紮著新四軍主力部隊。阜寧縣的邊緣小鎮——益林,距海100餘里,數百戶人家,一條小河穿街而過,可通射陽河,入大運河,交通方便。當時,這裡是新四軍三師(師長黃克誠、副師長張愛萍)後勤機關的集中地。1942年,原陝北紅軍戰士於金彪和高明顯、宋長和、姚士安、賀才生等8人,在一次反“掃蕩”戰鬥中掛彩,留益林養傷,其中7人輕傷,1個重傷殘廢(有人稱其為“半個人”)。
當時,蘇北缺煙,許多戰士卷豆葉吸,甘澀嗆人,一些惟利是圖的商人便趁機把香菸從外地運來蘇北,高價出售,牟取暴利,又加劇了根據地的財政困難。於是,於金彪等人一合計,便置了3把刨刀、3個手推子,在益林附近的一個小村子裡開起了一個小煙鋪。這便是東海煙廠的早期萌芽。手工捲菸效率低,開初每人一天只能卷20條香菸供應部隊。1943年春,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幾道封鎖線,從淮南軍區的飛馬煙廠(當時在天長縣,由新四軍一師創辦)運回一部手搖捲菸機。隨後,工廠漸增至70人,日產“黑貓”牌香菸500條(合2箱),廠址也從村莊遷入鎮內一家舊商行,有十幾間房屋。因鹽阜地區瀕臨東海,故煙廠取名為東海煙廠。
1943年秋,東海煙廠在蘇北地區已是家喻戶曉了。為了擴大生產,鹽阜區財委會撥30元華中幣給煙廠辦了一家交易所,經營大豆、生豬、油料等,又經過走私商人把這些農副產品運往上海,換回4部手搖捲菸機、1台發電機和盤紙等生產原料。從此,生產迅速發展,工廠越辦越興旺。到了1945年,工廠已初具規模。全廠職工已達300多人,增蓋了20多間房屋,同時還經營一家油行。工廠使用柴油機發電進行生產,專用一艘載重50噸的小火輪為工廠往返採購原料。香菸日產量增至3000條,最高時達5000條。品種也由原來的一種“黑貓”增加了“黃貓”、“金虎”、“飛虎”、“飛馬”4種。這些香菸除供應部隊外,也拿到地方出售,暢銷蘇北,其中數“金虎”牌價廉物美,曾遠銷揚州、寶應等地。東海煙廠的興辦和發展,有力地打擊了奸商的投機活動,為增加財政收入,供應部隊需要,支援戰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1946年6月,蔣介石調集160萬軍隊,向中原、華東、華北、東北解放區大舉進攻,揚言要在三至六個月內摧毀解放區和消滅人民解放軍。7、8月間,蘇北部隊在蘇中地區七戰七捷之後,逐步向外轉移,繼續進行運動作戰。東海煙廠接上級指示,把本廠劃為兩個分廠,一分廠隨部隊北撤山東,二分廠暫留蘇北堅持生產。為了防避空襲,二分廠遷入益林附近的一片小樹林裡生產。倆月後,往北遷至楊寨。不久,敵軍攻入鹽阜地區,二分廠又奉命撤離蘇北,開赴魯南。
1946年初冬,東海煙廠二分廠的70多人,帶著捲菸機和少量菸葉,艱難地跋涉在黃淮平原上。沿途,上有敵機轟炸,後有追兵緊逼,土匪和地主武裝還時常騷擾截擊。他們日夜兼程,越新沂河,跨隴海線,一路上風餐露宿,歷盡艱辛。途經竹墩時,土匪偷襲,經理於金彪和警衛員被圍,幸遇部隊援救,才免遭毒手。 年底,二分廠人員進入魯南,抵達莒縣大店,與先前到達的一分廠人員會合。大店,地處沂蒙山南麓,集鎮附近有一座天齊廟,被東海煙廠臨時用作廠房。會合後,全廠尚有100多人。這時,他們在轉移中已同上級失去聯繫,給養斷絕,加之大部分人員乍來山東,生活不習慣,又無棉衣禦寒,處境十分困難,但大家互相鼓勵積極生產自救,克服困難,革命熱情非常高漲。
1947年4月,國民黨政府把山東作為進攻的重點,糾集34個旅,25萬多人,直逼山東解放區。敵軍壓境,東海煙廠遂遷入山區,先後在小窯、濤雒、李家桑園落腳。山東是革命老區,民眾覺悟高、基礎好。東海煙廠職工在人民民眾的掩護下,東搬西遷,忽南忽北,巧與敵人周旋。平日,他們保持高度警惕,一邊生產,一邊練武。敵人偷襲,他們且戰且走,及時轉移,有時機器來不及帶走,就埋在地下或丟進塘里,待敵人離去,他們即刻重新安裝機器,爭分奪秒增生產,支援前線、
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勝利進行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一舉全殲蔣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七十四師,從而扭轉了山東戰場的整個戰局。下半年,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陳粟大軍經過艱苦作戰,收復並發展了豫皖蘇魯解放區。年底,上級命令東海煙廠分水旱兩路返回蘇北。旱路人員由部隊護送,跨越隴海路,進入豫皖蘇邊區;水路人員租借民船,分兩批先後從莒南縣嵐山頭起程南航。部分人員在連雲港附近遭遇海匪船和國民黨軍艦,被扣押拷打,但因未暴露身份,終於虎口餘生。
1948年,東海煙廠的100多名職工輾轉千里,終於又先後回到了蘇北,上級把他們集中起來,安置在洪澤湖畔的王小集子(屬泗洪縣)。當時,人民解放軍正在準備發動淮海戰役,東海煙廠的職工靠著僅存的3部手搖捲菸機,加緊生產,支援戰爭。1949年1月,淮海戰役勝利結束,蚌埠解放。為了擴大生產,東海煙廠遵照上級命令,於3月離開蘇北,遷至蚌埠。從此東海煙廠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解放以來,蚌埠捲菸廠生產了40多個牌號的香菸,除在本省銷售外,還行銷祖國各地。像“渡江”、“金葉”、“團結”、“百壽”、“黃山”等煙已為名牌,在廣大吸用者中享有很高的信譽。近幾年來,蚌埠捲菸廠每年為國家創造上億元的產值,上交稅金占蚌埠全市銳收總額的一半以上。目前,蚌埠捲菸廠正在新長征中奮進,為祖國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